一种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98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水结构,用于排出上管体内的残水,所述上管体内壁设有径向凸起,所述上管体的外周壁于径向凸起的下方设有排水口;包括:连接件,其用于沿垂直方向将上管体和下管体相对固定,其内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靠近下管体的一端设有通水口;活动件,其设于所述连接件和上管体内,并与所述密封腔密封滑动配合,其内设有通水路;下管体进水时,活动件受水压驱动向上滑动与径向凸起密封配合并打开通水口,以使下管体通过通水口、通水路与上管体连通;下管体关水时,活动件向下滑动封堵通水口并与径向凸起之间形成与排水口连通的第一间隙。该排水结构密封效果好且排水时水流自上而下,无需弯折,更为顺畅。更为顺畅。更为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卫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淋浴装置一般包括固定安装在墙面上的淋浴龙头以及从淋浴龙头的出水端向上延伸的顶喷花洒,用户在使用顶喷花洒后,顶喷花洒的管体内会存有上次淋浴时的余水,使得用户每次使用时都得先将余水从顶喷花洒排出后才能出温水,用户使用极为不便。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设置有防回流止逆阀,如专利CN201348073Y中公开了一种防回流止逆阀,包括具有通孔的阀盖、具有通孔及泄水孔的阀座及阀芯;还包括一弹性件,阀芯及弹性件活动的设置于阀座与阀盖形成的阀腔中;该阀芯包括一硬质支撑架及固定在支撑架前后部的软胶封垫,两封垫分别活动封堵阀盖的通孔及阀座的泄水孔。防回流止逆阀在组装于花洒软管中时,弹簧处于正常状态是令阀芯的后封垫封堵阀盖的通孔;当水流自阀盖进入阀座中,阀芯在水压的作用下向阀座中移动并顶靠在阀座上,弹簧蓄能,后封垫将阀盖通孔打开,前封垫将阀座的泄水孔封堵,水流进入花洒以便淋浴使用;关闭供水开关,水压消失,阀芯在弹簧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又被顶靠在阀盖上,阀芯后封垫恰又将阀盖的通孔封住,阀座的泄水孔是处于打开状态,在供水源的管路发生负压的状况下,花洒中的余水是不会倒流至供水源中,保证了供水源水质的安全健康,花洒中的余水可以经阀座的泄水孔从出水接头与软管的缝隙流出。
[0004]该专利中泄水孔设于套座的前部周缘,前封垫封堵泄水孔是通过端面密封,当水中杂质积累后,容易出现密封不牢的问题;此外,余水排出时,需要在泄水孔处弯折后才能排出,只有出水接头朝下放置时,余水才能排出,且排水水路较曲折,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且排水顺畅的排水结构。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技术方案一,一种排水结构,用于排出上管体内的残水,所述上管体内壁设有径向凸起,所述上管体的外周壁于径向凸起的下方设有排水口;包括:连接件,其用于沿垂直方向将上管体和下管体相对固定,其内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靠近下管体的一端设有通水口;活动件,其设于所述连接件和上管体内,并与所述密封腔密封滑动配合,其内设有通水路;下管体进水时,活动件受水压驱动向上滑动与径向凸起密封配合并打开通水口,以使下管体通过通水口、通水路与上管体连通;下管体关水时,活动件向下滑动封堵通水口并与径向凸起之间形成与排水口连通的第一间隙。
[0008]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作用于径向凸起的下端面和活动件;下管体进水时,活动件受水压驱动向上滑动
使得弹性件储能;下管体关水时,弹性件释能驱动活动件向下滑动。
[0009]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活动件外壁凸出设有第一抵靠部,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作用于径向凸起的下端面和第一抵靠部上。
[0010]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活动件外壁上还设有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二抵靠部位于第一抵靠部上方并用于抵靠径向凸起的下端面,以限制活动件向上运动。
[0011]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出水接头和卡环,所述出水接头用于伸入下管体并与下管体连通,所述密封腔设于所述出水接头内,所述卡环套设于所述出水接头外周壁并与上管体卡接。
[0012]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卡环内周壁设有若干个相间隔的筋条以使卡环内壁和出水接头外壁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卡环外周壁凸出设有与排水口相配合的弹性卡块,所述弹性卡块上设有缺口;所述弹性卡块和所述排水口卡接以使卡环与上管体卡接;下管体关水时,所述上管体内的残水经过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和所述缺口排出。
[0013]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卡环还于所述弹性卡块周围设有过水孔。
[0014]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八,技术方案八中,所述活动件外壁与上管体内壁之间存在第三间隙以形成连通所述第一间隙和排水口之间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排水方向与出水方向相反。
[0015]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所述活动件的下端设有承受水压的承压面。
[0016]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十,技术方案十中,所述活动件靠近下管体一端的外周壁上设有入水孔,靠近上管体一端的端壁上设有出水孔;所述入水孔与出水孔之间连通形成通水路;所述连接件的内壁内收缩形成限位凸起,所述通水口形成于所述限位凸起上;所述活动件靠近上管体的一端沿周向设有与径向凸起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靠近下管体的一端沿周向设有与限位凸起密封配合的第二密封圈。
[0017]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技术方案一中的排水结构,下管体进水时,活动件受水压驱动向上滑动与径向凸起密封配合并打开通水口,使得下管体的水通过通水口进入密封腔,由于活动件与密封腔滑动配合,密封腔内的水进入通水路,并由通水路进入上管体,实现了上管体出水;而下管体关水时,活动件向下滑动封堵通水口并与径向凸起之间形成与排水口连通的第一间隙,通水口封堵后,上管体的水一部分通过通水路流入密封腔,另一部分则由活动件与径向凸起之间的第一间隙经过排水口排出,流入密封腔内的残水较少,对于下次使用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而实现了对上管体内残水的排出;该排水结构,由于上管体内壁设有径向凸起,活动件与径向凸起密封配合时是径向密封,径向密封相对于端面密封为线密封,密封更为紧密,且排水时残水由活动件和径向凸起之间的第一间隙流出,残水无需弯折,且由于排水口位于径向凸起下方,排水时水流自上而下,排出时更为顺畅;此外,上管体和下管体只需相对固定即可,无需密封连通,下管体通过活动件内的通水路与上管体连通,安装更
为便捷。
[0019]2、技术方案二中,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在下管体进水时储能,在下管体关水时释能,使得活动件在下管体关水后更容易向下滑动封堵通水口。
[0020]3、技术方案三中,活动件外壁凸出设有第一抵靠部,弹性件两端分别作用于径向凸起的下端面和第一抵靠部上,结构简单实用。
[0021]4、技术方案四中,活动件外壁上设有第二抵靠部,活动件向上滑动至某一位置时,第二抵靠部抵靠径向凸起的下端面限制活动件向上运动,避免了活动件与径向凸起之间密封过紧,保证了活动件始终在密封腔内密封滑动。
[0022]5、技术方案五中,连接件包括出水接头和卡环,出水接头连接下管体,卡环连接上管体和出水接头,从而实现了上管体和下管体的相对固定,且无需对现有的下管体和出水接头进行改造,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为低廉。
[0023]6、技术方案六中,弹性卡块卡接于排水口后,缺口位于排水口内,排水时,上管体内的残水经过第一间隙流入第二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结构,用于排出上管体内的残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体内壁设有径向凸起,所述上管体的外周壁于径向凸起的下方设有排水口;包括:连接件,其用于沿垂直方向将上管体和下管体相对固定,其内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靠近下管体的一端设有通水口;活动件,其设于所述连接件和上管体内,并与所述密封腔密封滑动配合,其内设有通水路;下管体进水时,活动件受水压驱动向上滑动与径向凸起密封配合并打开通水口,以使下管体通过通水口、通水路与上管体连通;下管体关水时,活动件向下滑动封堵通水口并与径向凸起之间形成与排水口连通的第一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作用于径向凸起的下端面和活动件;下管体进水时,活动件受水压驱动向上滑动使得弹性件储能;下管体关水时,弹性件释能驱动活动件向下滑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外壁凸出设有第一抵靠部,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作用于径向凸起的下端面和第一抵靠部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外壁上还设有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二抵靠部位于第一抵靠部上方并用于抵靠径向凸起的下端面,以限制活动件向上运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出水接头和卡环,所述出水接头用于伸入下管体并与下管体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季和君邓小清刘启乔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