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防汛墙的改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093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河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河道防汛墙的改造系统,包括设于两段间隔的防汛墙之间的闸室和位于闸室两侧的防汛挡墙,闸室包括闸墩,闸墩开设有供行人穿过闸墩的门洞,门洞的内壁上开设有门库,门库内容置有可移动至门洞并将门洞封堵的闸门;防汛挡墙连接闸墩与防汛墙。在非汛期时,闸室的闸门位于门库内,门洞呈开启状态,防汛墙背水侧的行人可以穿过门洞到达防汛墙临水侧的滨江步道,满足亲水需求;在汛期时,可将闸室的闸门从门库移动至门洞,由闸门将门洞封堵,此时,闸室与左右两侧的防汛挡墙及防汛墙形成封闭的联合体,共同抵御洪水,保障防洪安全。从而可满足不同阶段的防洪或亲水需求。不同阶段的防洪或亲水需求。不同阶段的防洪或亲水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河道防汛墙的改造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城市河道防汛墙的改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洪水暴涨暴落是山区河道重要的水文特点,在暴雨集中地区尤为显著,洪水流量大,但持续时间较短,洪水过后,河道又恢复至原来的低水细流。为保证河道汛期的防洪安全及沿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城区段,河道上部防汛墙往往修建的比较高大,且受制于用地空间的限制,往往为直立式挡墙结构。汛期过后,河道水位又恢复至涓涓细流的常态,直立高耸的防汛墙固然保障了沿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阻隔了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水需求,与人居环境倡导的亲水理念相悖,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河道防汛墙的改造系统,能够保证防洪安全,同时满足亲水需求,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河道防汛墙的改造系统,包括设于两段间隔的防汛墙之间的闸室和位于闸室两侧的防汛挡墙,闸室包括闸墩,闸墩开设有供行人穿过闸墩的门洞,门洞的内壁上开设有门库,门库内容置有可移动至门洞并将门洞封堵的闸门;防汛挡墙连接闸墩与防汛墙。
[0005]优选地,还包括设于闸墩后侧的第一挡土墙和设于防汛挡墙后侧的第二挡土墙,第一挡土墙与闸墩之间间隔形成通向门洞底部的下沉平台,第二挡土墙与防汛挡墙之间间隔形成通向下沉平台的通道,通道内设有连接第二挡土墙的顶面与下沉平台的下行踏步。
[0006]优选地,第一挡土墙的顶面和第二挡土墙的顶面均与墙后地面相齐平。
[0007]优选地,第一挡土墙的顶部与闸墩的顶部之间设有第一风雨连廊。
[0008]优选地,闸墩和第一挡土墙均设于闸室基础上,闸室基础设于第一素砼垫层上。
[0009]优选地,第二挡土墙的顶部与防汛挡墙的顶部之间设有第二风雨连廊。
[0010]优选地,防汛挡墙和第二挡土墙均设于挡墙基础上,挡墙基础设于第二素砼垫层上。
[0011]优选地,防汛挡墙为空箱式防汛挡墙。
[0012]优选地,闸墩的顶面的前部和防汛挡墙的顶面的前部均设有栏杆。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显著的进步:
[0014]在非汛期时,闸室的闸门位于门库内,门洞呈开启状态,防汛墙背水侧的行人可以穿过门洞到达防汛墙临水侧的滨江步道,满足亲水需求;在汛期时,可将闸室的闸门从门库移动至门洞,由闸门将门洞封堵,此时,闸室与左右两侧的防汛挡墙及防汛墙形成封闭的联合体,共同抵御洪水,保障防洪安全。由此,本实施例的城市河道防汛墙的改造系统能够满足不同阶段的防洪或亲水需求,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可作为连接城市与自然的纽带,为沿线居民提供亲水环境,满足亲水需求,具体良好的安全性、亲水性、景观性和造价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城市河道防汛墙的改造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闸门将门洞封堵时沿A

A向的剖视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中沿B

B向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城市河道防汛墙的改造系统的正立面示意图。
[001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0]1ꢀꢀꢀꢀꢀꢀꢀꢀꢀꢀꢀꢀꢀꢀꢀꢀꢀ
闸室
[0021]11
ꢀꢀꢀꢀꢀꢀꢀꢀꢀꢀꢀꢀꢀꢀꢀꢀ
闸墩
[0022]12
ꢀꢀꢀꢀꢀꢀꢀꢀꢀꢀꢀꢀꢀꢀꢀꢀ
门洞
[0023]13
ꢀꢀꢀꢀꢀꢀꢀꢀꢀꢀꢀꢀꢀꢀꢀꢀ
门库
[0024]14
ꢀꢀꢀꢀꢀꢀꢀꢀꢀꢀꢀꢀꢀꢀꢀꢀ
闸门
[0025]15
ꢀꢀꢀꢀꢀꢀꢀꢀꢀꢀꢀꢀꢀꢀꢀꢀ
第一挡土墙
[0026]16
ꢀꢀꢀꢀꢀꢀꢀꢀꢀꢀꢀꢀꢀꢀꢀꢀ
下沉平台
[0027]17
ꢀꢀꢀꢀꢀꢀꢀꢀꢀꢀꢀꢀꢀꢀꢀꢀ
第一风雨连廊
[0028]18
ꢀꢀꢀꢀꢀꢀꢀꢀꢀꢀꢀꢀꢀꢀꢀꢀ
闸室基础
[0029]19
ꢀꢀꢀꢀꢀꢀꢀꢀꢀꢀꢀꢀꢀꢀꢀꢀ
第一素砼垫层
[0030]2ꢀꢀꢀꢀꢀꢀꢀꢀꢀꢀꢀꢀꢀꢀꢀꢀꢀ
防汛挡墙
[0031]21
ꢀꢀꢀꢀꢀꢀꢀꢀꢀꢀꢀꢀꢀꢀꢀꢀ
第二挡土墙
[0032]22
ꢀꢀꢀꢀꢀꢀꢀꢀꢀꢀꢀꢀꢀꢀꢀꢀ
通道
[0033]23
ꢀꢀꢀꢀꢀꢀꢀꢀꢀꢀꢀꢀꢀꢀꢀꢀ
下行踏步
[0034]24
ꢀꢀꢀꢀꢀꢀꢀꢀꢀꢀꢀꢀꢀꢀꢀꢀ
第二风雨连廊
[0035]25
ꢀꢀꢀꢀꢀꢀꢀꢀꢀꢀꢀꢀꢀꢀꢀꢀ
挡墙基础
[0036]26
ꢀꢀꢀꢀꢀꢀꢀꢀꢀꢀꢀꢀꢀꢀꢀꢀ
第二素砼垫层
[0037]3ꢀꢀꢀꢀꢀꢀꢀꢀꢀꢀꢀꢀꢀꢀꢀꢀꢀ
防汛墙
[0038]4ꢀꢀꢀꢀꢀꢀꢀꢀꢀꢀꢀꢀꢀꢀꢀꢀꢀ
滨江步道
[0039]5ꢀꢀꢀꢀꢀꢀꢀꢀꢀꢀꢀꢀꢀꢀꢀꢀꢀ
墙后地面
[0040]6ꢀꢀꢀꢀꢀꢀꢀꢀꢀꢀꢀꢀꢀꢀꢀꢀꢀ
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4]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5]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城市河道防汛墙的改造系统的一种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左”侧是指图1纸面的左侧,“右”侧是指图1纸面的右侧,左右方向又称为横向;“前”侧是指图1纸面的上侧,前侧亦为临水侧,临水侧是河道防汛墙朝向河道的一侧;“后”侧是指图1纸面的下侧,后侧亦为背水侧,背水侧是河道防汛墙背向河道的一侧;前后方向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河道防汛墙的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两段间隔的防汛墙(3)之间的闸室(1)和位于所述闸室(1)两侧的防汛挡墙(2),所述闸室(1)包括闸墩(11),所述闸墩(11)开设有供行人穿过所述闸墩(11)的门洞(12),所述门洞(12)的内壁上开设有门库(13),所述门库(13)内容置有可移动至所述门洞(12)并将所述门洞(12)封堵的闸门(14);所述防汛挡墙(2)连接所述闸墩(11)与所述防汛墙(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防汛墙的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闸墩(11)后侧的第一挡土墙(15)和设于所述防汛挡墙(2)后侧的第二挡土墙(21),所述第一挡土墙(15)与所述闸墩(11)之间间隔形成通向所述门洞(12)底部的下沉平台(16),所述第二挡土墙(21)与所述防汛挡墙(2)之间间隔形成通向所述下沉平台(16)的通道(22),所述通道(22)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二挡土墙(21)的顶面与所述下沉平台(16)的下行踏步(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河道防汛墙的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土墙(1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坤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