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肥胖患者使用的保健护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90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肥胖患者使用的保健护膝,包括护膝本体和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设置于护膝本体内部,所述阻尼机构包括气囊、气管和气环,所述气环包括软管、活塞和套筒,所述软管为管状体,软管、活塞和套筒形成闭合环状,活塞和套筒均经按扣连接在护膝本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环可以沿着环形做活塞运动,对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气环向气囊内充气时速度慢,气囊向气缸排气时速度快,使之形成一个阻尼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肥胖患者因体重过高而引起的运动过程中的膝关节损伤的机率,同时辅助肥胖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减轻体重负担,从而提高运动减重的持续时间,增加运动量,提升减重效果。提升减重效果。提升减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肥胖患者使用的保健护膝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运动防护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肥胖患者使用的保健护膝。

技术介绍

[0002]肥胖症是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脂肪的聚集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说得通俗点就是吃得太多,消耗得太少,变成脂肪在体内沉积下来,并影响了身体健康。肥胖症是万病之源,它可导致代谢综合征、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比如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还可以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就是平常说的打呼噜。肥胖还可以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这是目前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它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癌。此外,肥胖还可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患多囊卵巢综合征,诱发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当然,对于重度肥胖(BMI>50)的患者,还会面临腰椎问题,如变形性关节炎等。
[0003]对于肥胖症的患者,医生的建议通常是少油、少盐的健康饮食和加强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但是很多肥胖患者在运动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脚踝和膝盖损伤,其中膝盖损伤最为严重,膝关节是上下腿骨交汇的地方,中间有半月板,前面有髌骨,髌骨是由两条肌肉拉伸,悬浮在腿骨交汇处之前,非常容易滑动,在正常的生活中,由于不受外力影响,也没有剧烈运动,所以髌骨在膝盖部位能正常的小范围活动。由于运动给膝盖施加了过多的压力,很容易使髌骨被牵移离开原有部位,从而引发膝关节部位的疾病,而肥胖患者由于体重过大,则更加容易引发这类疾病,因此在运动过程中保护膝盖是运动减重的重要前提。
[0004]现有很多护膝都具有一定的保护膝盖的作用,但是效果不好,尤其是对肥胖患者,效果严重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护膝对膝盖的防护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肥胖患者使用的保健护膝,目的加强对膝盖的防护,在运动中保护肥胖患者的膝盖。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肥胖患者使用的保健护膝,包括护膝本体,所述护膝本体是由前后相对应的两片形状大小均相同的片状体边缘相连接形成的袋状体,护膝本体内部设置有阻尼机构;所述护膝本体的左右两侧边缘向中部凹陷,护膝本体的左右边缘交错设置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为弹性带体,所述连接带的外端上设置有魔术贴;所述阻尼机构包括气囊、气管和气环,所述气囊为橡胶制成的连接在护膝本体中部的、中空的环状体,气囊左右两侧均经气管连接有气环,所述气环包括软管、活塞和套筒,所述软管为管状体,软管与气囊经气管连接,软管下端连接有相连通的套筒,所述套筒为弧形管状体,套筒的内径和外径分别与软管内径和外径一致,软管的上端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为上部直径大、下部直径小的弧形异径柱体,活塞的上部直径与软管外径一致、下部直径
与套筒的内径相配应,活塞上端封闭连接在软管上端、下端伸进套筒内与套筒内壁无间隙滑动接触,软管、活塞和套筒形成闭合的环状体,活塞和套筒均经按扣连接在护膝本体上;每个所述气环的环状体的内环中均设置有旋转限位板,所述旋转限位板包括上板体、下板体和铰轴,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均为扇形板体,上板体和下板体经位于上板体和下板体扇形的圆心处的铰轴铰接,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的扇形的弧所在的面为上板体和下板体的外侧面,所述上板体的外侧面连接在环状体内环上的活塞上部所在的侧壁上,所述下板体的外侧面连接在环状体内环上的套筒所在的侧壁上;所述气管包括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且第一气管的数量小于等于第二气管的数量,所述第一气管分别与气囊和软管固定连接,第一气管连通气囊和软管,第二气管两端分别与气囊和软管活动连接,第二气管与软管连接处的软管外壁上设置有连通软管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二气管与软管连接处的软管内壁上设置有置于软管内部、与连接管相连通的、呈锥管状的弹性套,所述弹性套直径大的一端连接软管内壁、直径小的一端朝向软管中心轴线,第二气管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与连接管的内螺纹相配应的外螺纹,第二气管经外螺纹连接连接管,第二气管和软管连接的一端为伸进软管内的锥筒,第二气管的锥筒上设置有多个贯穿锥筒内外侧壁的通孔,所述锥筒和第二气管相连接一端为开口端,所述第二气管的锥筒的另一端为封闭端且伸进弹性套内,锥筒的开口端大于封闭端,弹性套覆盖在锥筒外。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软管的长度大于活塞和套筒的弧长之和的1/2且小于活塞和套筒的弧长之和。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软管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外周与软管内壁接触,软管的两端内部连接有顶在弹簧两端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为中部带有贯穿孔的环状体。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为周壁上均布有向外凸起的弧形槽构成的带有多条环状凸楞的环状体,所述弧形槽的开口与气囊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管的锥筒与弹性套自然状态时的内表面相配应,当第二气管朝向软管方向伸入连接管到极限时,第二气管的锥筒伸出弹性套。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管朝向气囊的一端旋转连接在气囊上。
[0012]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二气管上的锥筒的通孔的总面积大于等于第二气管内部的通道截面面积。
[0013]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每一侧的多个第一气管的内部通道截面面积之和小于套筒的内部通道截面面积,所述气囊每一侧的多个第一气管和多个第二气管的内部通道截面面积之和大于等于套筒的内部通道截面面积。
[0014]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上部的弧的半径与套筒的弧的半径一致, 所述活塞的上部和下部为同一中心轴线。
[0015]进一步地,所述按扣靠近护膝本体的外侧边缘。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囊为环形,在运动过程中套在髌骨的外部,可以限制髌骨移动范围,使之不移动到限定范围之外,加强对膝盖的防护,在运动中保护肥胖患者的膝盖。
[0017]本专利技术的活塞和套筒可以做活塞运动,对气囊进行充气和放气,气环向气囊内充气时速度慢,气囊向气环排气时速度快,形成阻尼机构,满足运动需要,减轻运动过程中的
体重负担。
[0018]本专利技术可以大幅降低、甚至可以避免肥胖患者因体重过高而引起的运动过程中的膝关节损伤的机率,同时辅助肥胖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减轻体重负担,从而提高做运动减重的持续时间,增加运动量,提升减重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剖视图;图4是图1的A

A向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

B向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气囊的剖面图。
[0020]附图中标号为:1为气囊,2为气管,3为气环,4为旋转限位板,5为护膝本体,21为第一气管,22为第二气管,31为软管,32为活塞,33为套筒,41为上板体,42为下板体,43为铰轴,44为按扣,51为连接带,52为魔术贴,221为通孔,311为连接管,312为弹性套,313为弹簧,314为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肥胖患者使用的保健护膝,包括护膝本体(5),所述护膝本体(5)是由前后相对应的两片形状大小均相同的片状体边缘相连接形成的袋状体,其特征在于,护膝本体(5)内部设置有阻尼机构;所述护膝本体(5)的左右两侧边缘向中部凹陷,护膝本体(5)的左右边缘交错设置有连接带(51),所述连接带(51)为弹性带体,所述连接带(51)的外端上设置有魔术贴(52);所述阻尼机构包括气囊(1)、气管(2)和气环(3),所述气囊(1)为橡胶制成的连接在护膝本体(5)中部的、中空的环状体,气囊(1)左右两侧均经气管(2)连接有气环(3),所述气环(3)包括软管(31)、活塞(32)和套筒(33),所述软管(31)为管状体,软管(31)与气囊(1)经气管(2)连接,软管(31)下端连接有相连通的套筒(33),所述套筒(33)为弧形管状体,套筒(33)的内径和外径分别与软管(31)内径和外径一致,软管(31)的上端连接有活塞(32),所述活塞(32)为上部直径大、下部直径小的弧形异径柱体,活塞(32)的上部直径与软管(31)外径一致、下部直径与套筒(33)的内径相配应,活塞(32)上端封闭连接在软管(31)上端、下端伸进套筒(33)内与套筒(33)内壁无间隙滑动接触,软管(31)、活塞(32)和套筒(33)形成闭合的环状体,活塞(32)和套筒(33)均经按扣(44)连接在护膝本体(5)上;每个所述气环(3)的环状体的内环中均设置有旋转限位板(4),所述旋转限位板(4)包括上板体(41)、下板体(42)和铰轴(43),所述上板体(41)和下板体(42)均为扇形板体,上板体(41)和下板体(42)经位于上板体(41)和下板体(42)扇形的圆心处的铰轴(43)铰接,所述上板体(41)和下板体(42)的扇形的弧所在的面为上板体(41)和下板体(42)的外侧面,所述上板体(41)的外侧面连接在环状体内环上的活塞(32)上部所在的侧壁上,所述下板体(42)的外侧面连接在环状体内环上的套筒(33)所在的侧壁上;所述气管(2)包括第一气管(21)和第二气管(22),且第一气管(21)的数量小于等于第二气管(22)的数量,所述第一气管(21)分别与气囊(1)和软管(31)固定连接,第一气管(21)连通气囊(1)和软管(31),第二气管(22)两端分别与气囊(1)和软管(31)活动连接,第二气管(22)与软管(31)连接处的软管(31)外壁上设置有连通软管(31)的连接管(311),所述连接管(311)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二气管(22)与软管(31)连接处的软管(31)内壁上设置有置于软管(31)内部、与连接管(311)相连通的、呈锥管状的弹性套(31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欢刘宝良任晓飞王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