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地福专利>正文

一种智控反冲洗恒压灌注和吸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088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经尿道输尿管碎石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控反冲洗恒压灌注和吸引系统。由灌注袋、灌注泵、智能控制装置、控制阀、两个互为独立的灌注和吸引通道的新型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负压吸引瓶、中心负压吸引器组成。使用时通过尿道进入膀胱腔,再从输尿管开口顺导丝置入输尿管腔,找到输尿管腔内结石,使用相关碎石器械将输尿管内的结石碎除。术中注水与负压吸引排水同时进行,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能够加速术中排水速度,形成手术视野内连续的水循环,不仅能够保持手术过程中视野的良好清晰度,明显提高手术碎石效率,而且能够精准控制术前设定安全腔内压,防止术后菌血症、尿源性脓毒败血症、肺水肿、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控反冲洗恒压灌注和吸引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经尿道输尿管碎石
,尤其是一种智控反冲洗恒压灌注和吸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保守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腔镜手术治疗。随着经皮肾镜、经尿道输尿管镜技术的改进、钬激光碎石设备、灌注平台的升级,微创腔镜手术治疗已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并逐步转为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手术,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0003]传统的输尿管镜注排水系统共用一个通道,无法形成镜前端的连续水循环,术中碎石粉尘干扰视野,导致碎石效率低;此外,持续注水易致肾盂压过高,灌注液吸收引起肺水肿、心衰、脓毒血症等并发症。
[0004]为此,人们进一步研究可以实现手术过程中注水与排水同时进行的输尿管镜,如中国专利 CN 101879056 B公告了一种输尿管镜,通过增设排水通道,实现手术中通过镜身的管腔持续注水,镜身外壁的沟槽持续排水,能够加快手术中的排水速度,形成连续的水循环,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能够加大手术过程中的排水量,不仅能够保持手术过程中视野的清晰,提高手术的效率,而且能够减小肾盂及输尿管内的压力,防止术后菌血症、尿源性脓毒败血症的发生。但此装置不能智能的控制术侧肾集合系统腔内压,为此,中国专利CN 103767744 B公告了医用灌注平台,通过腔内的测压装置反馈到平台自动控制吸引负压,使腔内压力为此在安全范围,保证手术安全,又通过自动吸引取石提高手术效率,但此平台需要加用输尿管软镜鞘,利用镜鞘间隙排水,以实现持续注水和排水并控制肾盂压在安全范围,临床中约 15%

20%的患者因输尿管狭窄、扭曲等无法一期置鞘手术,甚至在置鞘过程中可能引起患者输尿管医源性损伤等并发症。因此,加用镜鞘的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在临床中受到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目前经尿道输尿管碎石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一种智控反冲洗恒压灌注和吸引系统,由灌注袋,灌注袋液体输出管道,灌注泵进液口,灌注泵,灌注泵输出管道,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智能控制装置,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Ⅰ至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管道,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Ⅱ至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管道,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管道接口,控制阀装置出口,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接口管道,控制阀装置出口总管道,三通阀Ⅱ,三通阀Ⅰ,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Ⅱ,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Ⅰ,控制阀装置出口总管道入口,三通阀Ⅱ流出管道,负压吸引瓶,中心负压吸引器,控制阀装置总管道,溢流阀Ⅱ,溢流阀Ⅰ管道,溢流阀Ⅰ,溢流阀Ⅱ管道,三通阀Ⅱ流入管道,三通阀Ⅰ流入管道,三通阀Ⅰ流出管道,三通阀Ⅱ流出管道,负压吸引瓶至中心负压吸引器管道组成。
[0006]灌注袋为柱状罐体,灌注袋的底部有灌注袋液体输出管道;灌注袋液体输出管道
的另外一端连接灌注泵进液口接入灌注泵;灌注泵连接智能控制装置。
[0007]灌注泵输出管道连接控制阀装置总管道。
[0008]智能控制装置上有控制阀装置出口11,控制阀装置出口连接控制阀装置出口总管道。
[0009]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为本人的一种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技术专利(专利申请号201920339071.2)和一种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201910202294.9)。
[0010]负压吸引瓶20为圆柱罐体,负压吸引瓶20与三通阀Ⅱ14和三通阀Ⅰ15连接。
[0011]其特征在于:在灌注泵输出管道、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负压吸引瓶之间有三通阀Ⅱ,三通阀Ⅰ、溢流阀Ⅱ,溢流阀Ⅰ。
[0012]灌注泵输出管道连接控制阀装置总管道上的控制阀装置出口总管道入口。
[0013]控制阀装置总管道有两根支分管道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Ⅱ,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Ⅰ。
[0014]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Ⅰ上依次有三通阀Ⅰ和溢流阀Ⅰ。
[0015]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Ⅱ上依次有三通阀Ⅱ和溢流阀Ⅱ。
[0016]控制阀装置出口连接控制阀装置出口总管道;控制阀装置出口总管道分别有管道连接溢流阀Ⅰ管道、溢流阀Ⅱ管道、三通阀Ⅱ流入管道,三通阀Ⅰ流入管道。
[0017]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Ⅰ通过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Ⅰ至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管道连接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Ⅱ通过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接口管道连接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手术时将一种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通过尿道进入膀胱腔,再从输尿管开口顺导丝置入输尿管腔,找到输尿管腔内结石,使用相关碎石器械将输尿管内的结石碎除。术中注水与负压吸引排水同时进行,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能够加速术中排水速度,形成手术视野内连续的水循环,不仅能够保持手术过程中视野的良好清晰度,明显提高手术碎石效率,而且能够减小肾盂及输尿管腔内压,防止术后菌血症、尿源性脓毒败血症的发生。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顺式灌注和吸引工作时的原理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反式灌注和吸引工作时的原理示意图。
[0022]图1

2中,1.灌注袋,2.灌注袋液体输出管道,3.灌注泵进液口,4.灌注泵,5.灌注泵输出管道,6.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7.智能控制装置,8.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Ⅰ至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管道,9.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Ⅱ至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管道,10.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管道接口,11.控制阀装置出口,12.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接口管道,13.控制阀装置出口总管道,14.三通阀Ⅱ,15.三通阀Ⅰ,16.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Ⅱ,17.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Ⅰ,18.控制阀装置出口总管道入口,19.三通阀Ⅱ流出管道,20.负压吸引瓶,21.中心负压吸引器,22.控制阀装置总管道,23.溢流阀Ⅱ,24.溢流阀Ⅰ管道,25.溢流阀Ⅰ,26.溢流阀Ⅱ管道,27.三通阀Ⅱ流入管道,28.三通阀Ⅰ流入管道,29.三通阀Ⅰ流出管道,30.三通阀Ⅱ流出管道,31.负压吸引瓶至中心负压吸引器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一:参看图1

2,本技术是一种智控反冲洗恒压灌注和吸引系统,由灌注袋1,灌注袋液体输出管道2,灌注泵进液口3,灌注泵4,灌注泵输出管道5,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6,智能控制装置7,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Ⅰ至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管道8,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Ⅱ至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管道9,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管道接口10,控制阀装置出口11,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接口管道12,控制阀装置出口总管道13,三通阀Ⅱ14,三通阀Ⅰ15,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Ⅱ16,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Ⅰ17,控制阀装置出口总管道入口18,三通阀Ⅱ流出管道19,负压吸引瓶20,中心负压吸引器21,控制阀装置总管道22,溢流阀Ⅱ23,溢流阀Ⅰ管道24,溢流阀Ⅰ25,溢流阀Ⅱ管道26,三通阀Ⅱ流入管道27,三通阀Ⅰ流入管道28,三通阀Ⅰ流出管道29,三通阀Ⅱ流出管道30,负压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控反冲洗恒压灌注和吸引系统,由灌注袋,灌注袋液体输出管道,灌注泵进液口,灌注泵,灌注泵输出管道,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智能控制装置,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Ⅰ至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管道,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Ⅱ至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管道,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管道接口,控制阀装置出口,可吸引的输尿管硬镜接口管道,控制阀装置出口总管道,三通阀Ⅱ,三通阀Ⅰ,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Ⅱ,控制阀装置分管道Ⅰ,控制阀装置出口总管道入口,三通阀Ⅱ流出管道,负压吸引瓶,中心负压吸引器,控制阀装置总管道,溢流阀Ⅱ,溢流阀Ⅰ管道,溢流阀Ⅰ,溢流阀Ⅱ管道,三通阀Ⅱ流入管道,三通阀Ⅰ流入管道,三通阀Ⅰ流出管道,三通阀Ⅱ流出管道,负压吸引瓶至中心负压吸引器管道组成;灌注袋为柱状罐体,灌注袋的底部有灌注袋液体输出管道;灌注袋液体输出管道的另外一端连接灌注泵进液口接入灌注泵;灌注泵连接智能控制装置;灌注泵输出管道连接控制阀装置总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地福周毅
申请(专利权)人:范地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