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78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配结构,包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过盈装配;其中,第一工件包括沿其轴向布置的第一厚壁部和第一薄壁部;在靠近所述第二工件的一侧,第一薄壁部包括第一过渡曲面和第一配合面,第一过渡曲面的一端与第一厚壁部的表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配合面平滑过渡地连接,且第一配合面凸出于第一厚壁部的表面;第二工件包括第二配合面,第二配合面用于与第一配合面挤压接触。通过设置第一过渡曲面,使得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装配时,第一薄壁部靠近第一厚壁部的区域的过盈量逐渐减小,不会因刚度增大而造成装配力异常增大,并可在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之间预留较大的焊接空间,方便后续的焊接操作。方便后续的焊接操作。方便后续的焊接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零件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压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过盈装配结构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零部件装配,根据使用环境和工艺限制,通常有不同的结构设计。以喷油器中的接套和阀套的装配为例,实际生产中,接套与内支撑杆通常是先经过盈装配后再进行焊接。如图1所示,接套10包括厚壁部分11和薄壁部分12,阀套20为薄壁结构,且阀套20具有内孔21。装配时,接套10的薄壁部分12压入阀套20的内孔21中,并且两者过盈配合,由于接套10的薄壁部分和阀套20厚度较小,因此容易变形而进行装配,使得接套10与阀套20对加工公差敏感性较低。且这种结构中,接套10的薄壁部分12在与厚壁部分11的相接处的刚度增大,若继续压配将引起接套10与阀套20间的装配力异常升高,导致装配困难,因此该结构难以预留较大焊接空间。对于厚度比较大的接套10和阀套20来说,为了降低接套10的厚壁部分11与薄壁部分12的相接处的刚度,维持压配过程中压配力的稳定,可在两者的相接处开设凹槽13(如图2所示),但这样做增加了加工成本和工艺难度。
[0003]或者,如图3所示,对于厚壁结构的接套10

和阀套20

而言,可在接套10

或阀套20

中的一个的装配面上设置波浪型纹路30

,以减少真实过盈区域的面积,也即只有波浪型纹路30

的凸出部过盈,而凹陷部不过盈或过盈量很小,以减小压配力,并提高压配力的稳定性。若波浪形纹路30

被设计在强度较小的部件上,其容易弯曲变形,但加工工艺复杂,且在装配过程中极易产生颗粒,降低零配件的清洁度。若波浪形纹路30

被设计在强度较大的部件上,则容易对另一个部件产生车削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配结构,该压配结构可维持压配过程中的稳定性,并能够预留足够的焊接空间。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配结构,包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过盈装配;其中,
[0006]所述第一工件包括沿其轴向布置的第一厚壁部和第一薄壁部;在靠近所述第二工件的一侧,所述第一薄壁部包括第一过渡曲面和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过渡曲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平滑过渡地连接,且所述第一配合面凸出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表面;
[0007]所述第二工件包括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面挤压接触。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工件的所述厚壁部在轴向上部分地与所述第二工件重合。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工件还包括导向斜面,沿所述第二工件的轴向,所述导向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面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平滑过渡地连接;
[0010]所述第一薄壁部还包括导向曲面;所述导向曲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面远离所述第一过渡曲面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平滑过渡地连接;所述导向曲面用于沿所述导向斜面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接触。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薄壁部还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过渡曲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在所述第一薄壁部远离所述第一厚壁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过渡曲面连接所述导向曲面和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过渡曲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导向曲面的曲率半径。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工件还包括第二端面和第三过渡曲面,所述第二端面通过所述第三过渡曲面与所述导向斜面远离所述第二配合面的一端平滑过渡地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工件还包括第四过渡曲面,所述导向斜面通过所述第四过渡曲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平滑过渡地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曲面、所述导向曲面、所述第二过渡曲面、所述第三过渡曲面及所述第四过渡曲面均为弧面;且所述第一过渡曲面和所述导向曲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配合面相切;所述导向曲面和所述第一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过渡曲面相切;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导向斜面分别与所述第三过渡曲面相切;所述导向斜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分别与所述第四过渡曲面相切。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工件包括第二厚壁部和第二薄壁部,所述第二薄壁部包括所述导向斜面和所述第二配合面,且所述导向斜面位于所述第二厚壁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工件具有内孔,所述第二工件的内表面包括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工件的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一过渡曲面和所述第一配合面,且所述第一工件在所述第一配合面处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外径;所述第一工件插入所述第二工件的内孔,以与所述第二工件过盈装配;或,
[0017]所述第一工件具有内孔,所述第一工件的内表面包括所述第一过渡曲面、和所述第一配合面,且所述第一工件在所述第一配合面处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内径;所述第二工件的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工件插入所述第一工件的内孔,以与所述第一工件过盈装配。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工件包括喷油器的接套,所述第二工件包括喷油器的内支撑杆或阀套。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压配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0020]前述的压配结构包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过盈装配。其中,所述第一工件包括沿其轴向布置的第一厚壁部和第一薄壁部;所述第一薄壁部包括第一过渡曲面和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过渡曲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平滑过渡地连接,且所述第一配合面凸出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表面;所述第二工件包括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面挤压接触以实现过盈装配。压配时,在所述第一配合面开始和所述第二配合面相接触挤压至所述第一配合面完全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接触的过程中两个工件间的装配力处于稳定状态,而在所述第一配合面完全与所述第二配合面接触后,所述第一过渡曲面开始到达所述第二配合面区域,随后所述第一工件的过盈量逐步减小,避免了所述第一工件的所述第一薄壁部靠近所述第一厚壁部的区域因结构刚性大导致变形困难而引起装配力异常升高。因此,所述第一
工件可继续相对于所述第二工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工件的所述第一厚壁部在轴向上部分地与所述第二工件重合,从而两者间可预留较大的焊接空间,方便后续进行焊接。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工件还包括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工件还包括导向曲面,利用所述导向曲面在所述导向斜面上的导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面可顺利地移动至与所述第二配合面接触,完成压配时的对中。且在所述导向曲面沿所述导向斜面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开始接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工件与所述第二工件之间的压配力逐步上升,避免两个工件之间的压配力突然上升。
[0022]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件还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过渡曲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在所述第一薄壁部远离所述第一厚壁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过渡曲面用于连接所述导向曲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过盈装配;其中,所述第一工件包括沿其轴向布置的第一厚壁部和第一薄壁部;在靠近所述第二工件的一侧,所述第一薄壁部包括第一过渡曲面和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过渡曲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平滑过渡地连接,且所述第一配合面凸出于所述第一厚壁部的表面;所述第二工件包括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面挤压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件的所述厚壁部在轴向上部分地与所述第二工件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件还包括导向斜面,沿所述第二工件的轴向,所述导向斜面设置在所述第二配合面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平滑过渡地连接;所述第一薄壁部还包括导向曲面;所述导向曲面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面远离所述第一过渡曲面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平滑过渡地连接;所述导向曲面用于沿所述导向斜面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壁部还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过渡曲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在所述第一薄壁部远离所述第一厚壁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过渡曲面连接所述导向曲面和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过渡曲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导向曲面的曲率半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件还包括第二端面和第三过渡曲面,所述第二端面通过所述第三过渡曲面与所述导向斜面远离所述第二配合面的一端平滑过渡地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良蔡森叶叶俊亭强浩
申请(专利权)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