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涂海涛专利>正文

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062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包括压脉带本体,压脉带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压脉带本体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连接管道,压脉带本体的背面设置有绒面粘贴端,连接环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与第一气囊之间设置有第二气囊,第二气囊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的下端设置有放气端,放气端的下端设置有气球,气球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端,压脉带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创口贴,创口贴的外端设置有保护膜,绒面粘贴端的一侧设置有粘贴端。该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通过设置气囊、气球,进气管道,减少了就医人员的疼痛与压迫感,且便于进行穿刺,通过设置绒面粘贴端与粘贴端,便于快速粘连拆开,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压脉带
,具体为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中,护士在找静脉注射的时候有一个橡皮管勒紧的,使血量充盈然后静脉显现的,那根管子叫止血带,又叫压脉带。应用压脉带的目的是增加静脉局部充盈,有利于穿刺。如果压脉带压迫超过1min,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pH下降。如果压迫3min后可使胆红素、胆固醇、AST、ALP等增加5%以上。正确的操作是先扎紧压脉带后观察血管走向,及时将压脉带放松,再进行消毒,待穿刺前再把压脉带扎紧,立即采血,采血动作迅速、一针见血,尤其对检测凝血象的标本尤为重要,力争1min内完成。
[0003]压脉带压迫时间不宜过长、过紧目前医护用的压脉带,均为一根乳胶管。使用时将其绕在需要止血的部位如手臂或腿部,打结扎紧。扎紧过程比较繁琐,长时间操作非常劳累,同时打结时容易夹住人体肌肤,造成疼痛或伤害。
[0004]在医护工作中,经常需给患者检查身体或者静脉注射时,都需要在患者手腕处使用橡胶压脉带,而临床上又要求“一用一消毒”,然而传统的橡胶压脉带存在着橡胶制品经化学消毒剂反复浸泡后易变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松紧度不易掌握的缺陷,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之处。
[0005]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
[0006]1、传统血液透析压脉带操作复杂,使用起来较为繁琐。且粗糙的压脉带的与皮肤直接接触,增加了就医人员的压迫与疼痛感;
[0007]2、传统的血液透析带使用之后,经消毒之后,再次利用,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给就医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带来了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以达到减少就医过程中就医人员的疼痛感且避免交叉感染的目的。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包括压脉带本体,所述压脉带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压脉带本体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连接管道,所述压脉带本体的背面设置有绒面粘贴端,所述连接环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一气囊之间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下端设置有放气端,所述放气端的下端设置有气球,所述气球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端,所述压脉带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创口贴,所述创口贴的外端设置有保护膜,所述绒面粘贴端的一侧设置有粘贴端。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脉带本体为扁平状长方体,所述压脉带本体是由橡胶制成。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创口贴设置在压脉带本体的背面中部。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形状为半圆柱体,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数量为9组。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脉带本体的一端与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形状为矩形。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绒面粘贴端为尼龙材质的绒毛织状物,所述粘贴端为尼龙材质的勾状织物。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通过设置气囊、进气管道、气球,使得就医人员使用压脉带时,通过挤压气球,使得气囊与皮肤接触,减少疼痛与压迫感;其次通过观察气囊的变化,来进行穿刺;
[0017]2、该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通过设置连接环与连接扣,使得绒面粘贴端与粘贴端进行紧密粘连,同时根据就医人员的手腕的大小进行松紧的调节,通过设置创口贴,在穿刺后,能够进行及时的处理与保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正面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背面示意图。
[0021]图中:1、压脉带本体;2、连接环;3、连接管道;4、第一气囊;5、绒面粘贴端;6、连接孔;7、第二气囊;8、进气管道;9、放气端; 10、气球;11、进气端;12、创口贴;13、保护膜;14、粘贴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3,本实施方案中: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包括压脉带本体1,压脉带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2,压脉带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气囊4,第一气囊4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连接管道3,压脉带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绒面粘贴端5,连接环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孔6,连接孔6与第一气囊4之间设置有第二气囊7,第二气囊7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道8,进气管道8的下端设置有放气端9,放气端9的下端设置有气球 10,气球10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端11,压脉带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创口贴 12,创口贴12的外端设置有保护膜13,绒面粘贴端5的一侧设置有粘贴端14。
[0024]本实施例中,压脉带本体1为扁平状长方体,压脉带本体1是由橡胶制成,弹性较好,便于伸缩,减少疼痛;创口贴12设置在压脉带本体1 的背面中部,避免创口贴12细菌感染且便于使用;第一气囊4与第二气囊7的形状为半圆柱体,第一气囊4与第二气囊7的数量为9组,能够增强就医人员的舒适感,减少疼痛与压迫感;压脉带本体1的一端与连接环 2固定连接,连接环2的内部开设有连接孔6,连接孔6的形状为矩形,便于压脉带的另一端通过
连接孔6,使得绒面粘贴端5与粘贴端14相粘连,实现压脉带对手腕的固定;绒面粘贴端5为尼龙材质的绒毛织状物,粘贴端14为尼龙材质的勾状织物,材质柔软细腻,便于紧密粘连。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者在使用该压脉带本体1 时,通过将手腕放置贴近第一气囊4与第二气囊7的一面,将压脉带本体 1的一端穿过连接孔6,通过绒面粘贴端5与粘贴端14相粘连将其固定在就医人员的手臂,其次再通过按压气球10,使得气囊充气,通过鼓起的气囊对皮肤的压力,使用者观察当血管充盈时,即可进行穿刺,减少了捆扎的疼痛感,之后将压脉带本体1上的创口贴12进行贴合保护,最后,打开放气管9放气,将压脉带本体1解开,完成使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可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保护了就医人员的安全。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透析用压脉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脉带本体(1),所述压脉带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2),所述压脉带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气囊(4),所述第一气囊(4)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连接管道(3),所述压脉带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绒面粘贴端(5),所述连接环(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孔(6),所述连接孔(6)与所述第一气囊(4)之间设置有第二气囊(7),所述第二气囊(7)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道(8),所述进气管道(8)的下端设置有放气端(9),所述放气端(9)的下端设置有气球(10),所述气球(10)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端(11),所述压脉带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创口贴(12),所述创口贴(12)的外端设置有保护膜(13),所述绒面粘贴端(5)的一侧设置有粘贴端(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海涛黎颖
申请(专利权)人:涂海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