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铁地下车站与航站楼的减隔振转化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高铁相关施工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铁地下车站与航站楼的减隔振转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综合交通枢纽以交通网络化为基础,综合不同交通方式,实现综合化管理,为服务区内、外部的客流提供集散和中转服务,带动和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机场航站楼与高铁相结合的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也是众多城市合力打造的人气集聚点,旨在引导城市价值最大化。从空间关系看,机场航站楼在地上,高铁在下,由于航站楼体量原因,上部结构荷载往往非常大,同时考虑建筑功能以及两种交通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地上地下结构间受力传递和转换节点十分复杂,既要考虑航站楼荷载通过结构柱有效的传递至高铁结构梁板上再向下传递,又要考虑高铁运营期间的车辆振动会对航站楼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影响航站楼的安全运营。因此设计一种转化结构节点既能实现航站楼荷载向下传递,又能尽量减小地下高铁车站振动向航站楼的传递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铁地下车站与航站楼的减隔振转化结构,可有效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铁地下车站与航站楼的减隔振转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航站楼柱(1)和高铁柱(7),所述航站楼柱(1)位于所述高铁柱(7)上方,且所述航站楼柱(1)的中轴线与所述高铁柱(7)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高铁柱(7)顶部为钢筋混凝土的高铁顶板(6),所述高铁顶板(6)顶部设置有限位台(4),所述限位台(4)上等距设置有若干长方体凸台,所述限位台(4)上且位于所述凸台之间等距设置有若干隔振器(5),所述隔振器(5)与所述限位台(4)凸台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空隙(10),各个所述航站楼柱(1)底部均设置有航站楼柱基础(2),相邻的所述航站楼柱基础(2)之间水平设置有基础拉梁(3),所述基础拉梁(3)将相邻的所述航站楼柱基础(2)贯穿固定,且若干所述隔振器(5)顶部支撑设置在所述航站楼柱基础(2)的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小芳,张继清,张晨明,王林辉,吕宝伟,林森斌,董秀竹,李敬梅,郭剑勇,时晓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