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9907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风室;张拉组件,设置于风室内,用于对待测膜结构进行张拉并形成具有稳定预张力的膜面;降雨组件,位于风室内,并设置于张拉组件的上方;供风组件,设置于风室的进风口处,用于为风室提供稳定的风场;信号采集组件,包括激光位移传感器和风速计,激光位移传感器位于风室外,并设置于张拉组件的下方,风速计位于风室内,并设置于张拉组件的上方;控制组件,与降雨组件、供风组件、激光位移传感器以及风速计通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降低了膜结构动力响应测试的成本,且便于操作,在保证高测试精度的同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广泛应用于建筑膜结构技术领域。领域。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膜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一种新的空间结构形式,膜结构代表了建筑技术和材料科学发展当前的水平,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膜结构系统起源于人类在古代生活的帐篷,但真正意义上的膜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是在20世纪中叶发展,它产生刚性并最终通过膜表面的预应力形成。由于其卓越的建筑特征,优异的结构特征和合适的经济性,膜结构广泛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例如体育场,展览场地和火(汽)车站。膜结构的发展包括膜材料的发展和结构系统的发展,膜材料的发展丰富了结构系统的多样性,促进了新型结构系统的发电和应用;与此同时结构系统的发展又促进了新型膜材料的发展。
[0003]伴随着膜结构的广泛应用,膜结构所发生的工程事故也屡见不鲜。在实际工程运用之前,膜结构会参照国内目前唯一的膜结构设计规程——《膜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8:2015)进行预先设计:在主要考虑风荷载对膜结构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同时兼并考虑其他不利荷载如:雨、雪等对其产生的消极作用。然而在严格的抗风设计之后,实际工程中会出现远低于临界失稳风速时而膜结构出现严重破坏。通常情况下膜结构设计只是将各种最不利效应进行组合设计而未考虑不利荷载相互作用下的耦合作用,而作为主要设计条件的风通常伴随着雨的降落,因此有必要研究膜结构在风雨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0004]现有的研究风雨耦合作用的主要办法有理论解析、数值模拟以及试验研究。实际工程中,膜结构具有较大的跨度和高度,几乎不可能一比一复刻进行试验。通常情况是将试验对象进行等比缩小制作模型,然后在风洞中进行风雨试验,而常规意义上的风洞造价极高导致试验费用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方便快捷、适用性强的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及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包括:
[0008]风室,所述风室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0009]张拉组件,所述张拉组件设置于所述风室内,所述张拉组件用于对待测膜结构进行张拉并形成具有稳定预张力的第一膜面;
[0010]降雨组件,所述降雨组件位于所述风室内,并设置于所述张拉组件的上方,所述降雨组件用于降落雨滴至所述第一膜面上;
[0011]供风组件,所述供风组件设置于所述风室的进风口处,所述供风组件用于为所述风室提供稳定的风场;
[0012]信号采集组件,所述信号采集组件包括激光位移传感器和风速计,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位于所述风室外,并设置于所述张拉组件的下方,所述风速计位于所述风室内,并设置于所述张拉组件的上方;
[0013]控制组件,所述降雨组件、所述供风组件、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以及所述风速计均与所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张拉组件包括水平支撑部、竖直支撑部以及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将所述待测膜结构固定在水平支撑部和竖直支撑部上,使得所述待测膜结构形成具有稳定预张力的第一膜面。
[0015]进一步,所述降雨组件包括降雨喷头和微型水泵,所述降雨喷头设置于所述张拉组件的上方,所述微型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降雨喷头连接,所述微型水泵还与所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
[0016]进一步,所述风室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张拉组件上方,所述通孔用于安装所述降雨喷头和所述风速计。
[0017]进一步,所述降雨喷头设置于所述张拉组件中心点的正上方。
[0018]进一步,所述风速计设置于所述降雨喷头靠近所述风室的进风口的一侧。
[0019]进一步,所述供风组件包括风机和导流罩,所述风机的出口通过所述导流罩与所述风室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机还与所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
[0020]进一步,所述风室为有机玻璃风室。
[0021]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
[0022]一种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的控制方法,待测膜结构被固定于上述的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上,通过张拉组件对所述待测膜结构进行张拉并形成具有稳定预张力的第一膜面,所述动力响应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通过降雨组件以预设的降雨强度降落雨滴至所述第一膜面上,并通过供风组件为风室提供稳定的风场;
[0024]通过风速计获取风速参数,并根据所述风速参数确定风速时程曲线;
[0025]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膜面的位移参数,并根据所述位移参数得到位移时程曲线;
[0026]根据所述降雨强度、所述风速时程曲线以及所述位移时程曲线计算得到所述待测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第一动力响应数据;
[0027]获取待测膜结构与实际膜结构的相似比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动力响应数据和所述相似比参数确定实际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第二动力响应数据。
[0028]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降雨强度、所述风速时程曲线以及所述位移时程曲线计算得到所述待测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第一动力响应数据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0029]根据所述风速时程曲线确定气动力载荷;
[0030]根据所述降雨强度和所述风速时程曲线确定雨载荷;
[0031]根据所述气动力载荷、所述雨载荷以及所述位移时程曲线计算得到所述待测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第一动力响应数据。
[00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
置及方法,在测试时通过风室中的张拉组件对待测膜结构进行张拉形成具有稳定预张力的第一膜面,通过张拉组件上方的降雨组件以预设的降雨强度降落雨滴至第一膜面上,同时通过风室入风口处的供风组件为风室提供稳定的风场,然后通过张拉组件上方的风速计实时获取风室内的风速参数,得到风速时程曲线,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实时获取第一膜面的位移参数,得到位移时程曲线,从而根据降雨强度、风速时程曲线以及位移时程曲线求解出待测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第一动力响应数据,进而根据待测膜结构与实际膜结构的相似比参数确定实际膜结构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第二动力响应数据。本专利技术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结构简单,降低了建筑膜结构动力响应测试的成本,且便于操作;本专利技术的动力响应测试方法通过获取待测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下的位移时程曲线,结合风室内的风速参数以及降雨强度,得到待测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第一动力响应数据,再结合待测膜结构与实际膜结构的相似比参数确定实际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第二动力响应数据,从而可以对建筑膜结构在风雨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为建筑膜结构的抗风抗雨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在保证高测试精度的同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室,所述风室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张拉组件,所述张拉组件设置于所述风室内,所述张拉组件用于对待测膜结构进行张拉并形成具有稳定预张力的第一膜面;降雨组件,所述降雨组件位于所述风室内,并设置于所述张拉组件的上方,所述降雨组件用于降落雨滴至所述第一膜面上;供风组件,所述供风组件设置于所述风室的进风口处,所述供风组件用于为所述风室提供稳定的风场;信号采集组件,所述信号采集组件包括激光位移传感器和风速计,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位于所述风室外,并设置于所述张拉组件的下方,所述风速计位于所述风室内,并设置于所述张拉组件的上方;控制组件,所述降雨组件、所述供风组件、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以及所述风速计均与所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组件包括水平支撑部、竖直支撑部以及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将所述待测膜结构固定在水平支撑部和竖直支撑部上,使得所述待测膜结构形成具有稳定预张力的第一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雨组件包括降雨喷头和微型水泵,所述降雨喷头设置于所述张拉组件的上方,所述微型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降雨喷头连接,所述微型水泵还与所述控制组件通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室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张拉组件上方,所述通孔用于安装所述降雨喷头和所述风速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雨喷头设置于所述张拉组件中心点的正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膜结构在风驱雨荷载作用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江姜苏王梦斐谢海兵郑周练刘坚张梦佳盘荣杰黄伟彬孙源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