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覆有玻璃的型材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88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覆有玻璃的型材窗,包括:框型材、扇型材以及中挺,所述扇型材通过扇五金铰接在所述框型材上,所述中挺设于所述框型材内,还包括固定玻璃以及开启扇玻璃,所述框型材与所述中挺形成的固定框内卡接所述固定玻璃,所述固定玻璃的室内侧覆盖所述固定框的室内侧,所述扇型材插接至所述开启扇玻璃的槽口内,使得所述开启扇玻璃的室内侧和室外侧分别覆盖所述扇型材的室内侧和室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整窗的保温效果极大提高,降低铝合金门窗对于隔热条的依赖,更好的体现玻璃的刚度。的刚度。的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覆有玻璃的型材窗


[0001]本技术涉及门窗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覆有玻璃的型材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铝合金隔热窗的隔热效果主要是依靠玻璃来提高整窗的隔热系数,但现有铝合金隔热窗的热传导包括铝材传导和玻璃传导两种,根据窗型分格计算铝材和玻璃所占整窗的外观面积比例约30:70,铝合金型材的导热系数为(以39mm隔热条为例)2.0W/M2.K,玻璃的导热系数为1.046W/M2.K,整窗的导热系数约为1.6W/M2.K,因为铝合金为高导材质,铝合金型材的导热面积又大,因此需要大量的隔热条来提高整窗的隔热效果,但是铝合金隔热窗室内外都是铝材,仅依靠中间的隔热条进行隔热,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隔热效果,而且传统的铝合金门窗,玻璃在铝材内部,不能更好的体现玻璃的刚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包覆有玻璃的型材窗,能将整窗的保温效果极大提高,降低铝合金窗对于隔热条的依赖,更好的体现玻璃的刚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包覆有玻璃的型材窗,包括:框型材、扇型材以及中挺,所述扇型材通过扇五金铰接在所述框型材上,所述中挺设于所述框型材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玻璃以及开启扇玻璃,所述框型材与所述中挺形成的固定框内卡接所述固定玻璃,所述固定玻璃的室内侧覆盖所述固定框的室内侧,所述扇型材插接至所述开启扇玻璃的槽口内,使得所述开启扇玻璃的室内侧和室外侧分别覆盖所述扇型材的室内侧和室外侧。
[0006]可选的,所述固定玻璃由室内侧到室外侧包括四层,第一层固定玻璃与第二层固定玻璃通过固定拼料相互粘结形成一个真空腔,第二层固定玻璃与第三层固定玻璃通过固定拼料相互粘结形成一个真空腔,第四层固定玻璃与第三层固定玻璃通过有机聚合物中间膜相互粘结,其中,第一层固定玻璃的长度大于第二层固定玻璃以及第三层固定玻璃的长度,第四层固定玻璃的长度小于第二层固定玻璃以及第三层固定玻璃的长度。
[0007]可选的,所述框型材包括内装框以及外装框,所述内装框具有卡接槽,在所述卡接槽内设有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卡接件以及弹簧件,所述卡接件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所述弹簧件一端与所述卡接槽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卡接件外;所述外装框具有外置板,所述第四层固定玻璃夹在所述外置板之间,所述外装框的的外侧面与所述第四层固定玻璃的外侧面齐平。
[0008]可选的,在所述内装框和外装框之间设有隔热条。
[0009]可选的,还包括副框,所述副框包括竖直面、水平面以及与所述水平面连接的竖直槽,所述副框的水平面与所述第一层固定玻璃粘结,所述副框的竖直面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层固定玻璃的内侧面齐平,所述副框的竖直槽的一面与所述槽口的外侧面抵接,在所述副框的竖直槽上开设有工艺孔,所述弹簧件的另一端可插入所述工艺孔内以固定所述固定玻
璃。
[0010]可选的,所述开启扇玻璃由室内侧到室外侧包括四层,第一层开启扇玻璃与第二层开启扇玻璃通过固定拼料相互粘结形成一个真空腔,第二层开启扇玻璃与第三层开启扇玻璃通过固定拼料相互粘结形成一个真空腔,第四层开启扇玻璃与第三层开启扇玻璃通过有机聚合物中间膜相互粘结,其中,第二层开启扇玻璃的长度小于第一层开启扇玻璃的长度,第四层开启扇玻璃的长度小于第三层开启扇玻璃的长度,所述第一层开启扇玻璃与第三层开启扇玻璃形成有槽口。
[0011]可选的,所述扇型材包括外置框以及内隐框,所述外置框通过隔热条分别与所述内隐框和所述第三层开启扇玻璃连接,所述内隐框插接于所述槽口内,所述内隐框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层开启扇玻璃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三层开启扇玻璃的外侧面抵接,在所述内隐框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设有用以保护所述第一层开启扇玻璃和所述第三层开启扇玻璃外檐的护边。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0013]本技术使用玻璃来包覆型材窗的框型材、扇型材以及中挺,降低了铝合金型材的导热面积,其中框和中挺为部分包覆,开启扇为完全包覆,整窗的保温效果极大提高,降低了铝合金窗对于隔热条的依赖,更好的体现了玻璃的刚度。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框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扇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光谱曲线图。
[0019]图中:
[0020]1‑
框型材,10

内装框,11

外装框,12

卡接槽,13

卡扣件,14

外置板,15

隔热条,2

扇型材,20

外置框,21

内隐框,22

护边,3

固定玻璃,31

第一层固定玻璃,32

第二层固定玻璃,33

第三层固定玻璃,34

第四层固定玻璃,4

开启扇玻璃,41

第一层开启扇玻璃,42

第二层开启扇玻璃,43

第三层开启扇玻璃,44

第四层开启扇玻璃,5

槽口,6

副框,7

竖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覆有玻璃的型材窗,包括框型材1、扇型材2以及中挺,扇型材2通过扇五金铰接在框型材1上,中挺设于框型材1内,其中框型材1以及扇型材2通过销钉角码连接在一起,还包括固定玻璃3以及开启扇玻璃4,固定玻璃3卡接在框型材1与中挺形成的固定框内,固定玻璃3的室内侧覆盖固定框的室内侧,扇型材2插接至开启扇玻璃4的槽口5内,使得开启扇玻璃4的室内侧和室外侧分别覆盖扇型材2的室内
侧和室外侧。
[0023]具体的,固定玻璃3由室内侧到室外侧包括四层,第一层固定玻璃31与第二层固定玻璃32通过固定拼料相互粘结形成一个真空腔,第二层固定玻璃32与第三层固定玻璃33通过固定拼料相互粘结形成一个真空腔,第四层固定玻璃34与第三层固定玻璃33通过有机聚合物中间膜相互粘结,其中,第一层固定玻璃31的长度大于第二层固定玻璃32以及第三层固定玻璃33的长度,第四层固定玻璃34的长度小于第二层固定玻璃32以及第三层固定玻璃33的长度,其中,为了提高安全性,第四层固定玻璃34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覆有玻璃的型材窗,包括:框型材、扇型材以及中挺,所述扇型材通过扇五金铰接在所述框型材上,所述中挺设于所述框型材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玻璃以及开启扇玻璃,所述框型材与所述中挺形成的固定框内卡接所述固定玻璃,所述固定玻璃的室内侧覆盖所述固定框的室内侧,所述扇型材插接至所述开启扇玻璃的槽口内,使得所述开启扇玻璃的室内侧和室外侧分别覆盖所述扇型材的室内侧和室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有玻璃的型材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玻璃由室内侧到室外侧包括四层,第一层固定玻璃与第二层固定玻璃通过固定拼料相互粘结形成一个真空腔,第二层固定玻璃与第三层固定玻璃通过固定拼料相互粘结形成一个真空腔,第四层固定玻璃与第三层固定玻璃通过有机聚合物中间膜相互粘结,其中,第一层固定玻璃的长度大于第二层固定玻璃以及第三层固定玻璃的长度,第四层固定玻璃的长度小于第二层固定玻璃以及第三层固定玻璃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覆有玻璃的型材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型材包括内装框以及外装框,所述内装框具有卡接槽,在所述卡接槽内设有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卡接件以及弹簧件,所述卡接件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内,所述弹簧件一端与所述卡接槽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卡接件外;所述外装框具有外置板,所述第四层固定玻璃夹在所述外置板之间,所述外装框的外侧面与所述第四层固定玻璃的外侧面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覆有玻璃的型材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鹏李艳杰李虎杭素琴赵相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凯米特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