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聚能圈及灶具炉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84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防风聚能圈及灶具炉架。一种防风聚能圈,包括环状的圈体以及若干个热量扰流凸起,若干个所述热量扰流凸起设于所述圈体的内侧面。一种灶具炉架,包括环状的底座、锅支架以及上述所述的防风聚能圈,所述防风聚能圈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锅支架设于所述防风聚能圈上。通过在圈体的内侧面设置热量扰流凸起,降低热气流的流速,延长了热量的交换时间,有效减少热量散失,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Wind proof energy gathering ring and stov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风聚能圈及灶具炉架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灶
,更具体地,涉及防风聚能圈及灶具炉架。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的炉架上普遍设置有防风聚能圈,防风聚能圈一方面可以避免火焰在燃烧过程中被风吹灭;另一方面,防风聚能圈能够降低火焰的热散射,有利于集中火焰。增加的防风聚能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风聚能的作用,但是在火焰燃烧过程中,仍然还有部分的热量散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防风聚能圈,有效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灶具的热量利用效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防风聚能圈,包括环状的圈体以及若干个热量扰流凸起,若干个所述热量扰流凸起设于所述圈体的内侧面。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热量扰流凸起至少在两个高度上排布,相邻两个高度上的热量扰流凸起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量扰流凸起呈锥形体;若干个所述热量扰流凸起呈类菱形的网状结构排布设置。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高度上的热量扰流凸起相隔设置。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量扰流凸起的底面呈类矩形。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圈体的内径从底端至顶端逐渐增大。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圈体的内侧面为弧面。
[0012]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灶具炉架,包括环状的底座、锅支架以及上述所述的防风聚能圈,所述防风聚能圈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锅支架设于所述防风聚能圈上。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个进风口。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为缺口结构,所述缺口结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
[0015]本技术的防风聚能圈与
技术介绍
相比,产生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在圈体的内侧面设置热量扰流凸起,降低热气流的流速,延长了热量的交换时间,有效减少热量散失,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灶具炉架的结构示意图I;
[0017]图2为本技术灶具炉架的结构示意图II;
[0018]图3为本技术防风聚能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1

底座、2

锅支架、3

进风口、4

防风聚能圈、41

圈体、42

热量扰流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图3所示,一种防风聚能圈,包括环状的圈体41以及若干个热量扰流凸起42,若干个热量扰流凸起42设于圈体41的内侧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圈体41的内侧面设置热量扰流凸起42,降低热气流的流速,延长了热量的交换时间,有效减少热量散失,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该防风聚能圈4一体成型。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个热量扰流凸起42至少在两个高度上排布,相邻两个高度上的热量扰流凸起42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对热气流的扰流效果,降低热气流的流速,延长了热量的交换时间。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热量扰流凸起42呈锥形体;若干个热量扰流凸起42呈类菱形的网状结构排布设置。
[00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高度上的热量扰流凸起42相隔设置,这样可以降低热气流的流速,延长了热量的交换时间。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热量扰流凸起42的底面呈类矩形。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圈体41的内径从底端至顶端逐渐增大,使得防风聚能圈4充分包围燃烧器火焰,限制热量任意扩散。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圈体41的内侧面为弧面。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灶具炉架,包括环状的底座1、锅支架2以及实施例1中的防风聚能圈4,防风聚能圈4设于底座1上,锅支架2设于防风聚能圈4上。需要说明的是,该灶具炉架一体成型,锅支架2上可设置卡口结构,该卡口结构卡接在防风聚能圈4上。此外,锅支架2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在防风聚能圈4上。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座1上设有若干个进风口3,有利于空气与燃气的充分混合,使得燃烧更加充分。
[00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风口3为缺口结构,缺口结构设置在底座1的底部。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底座1的牢固性,另一方面,使得从底座1的缺口结构进入的空气产生回旋,减缓了空气的流速,延长了热量在锅底的接触时间。
[0032]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3]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风聚能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的圈体(41)以及若干个热量扰流凸起(42),若干个所述热量扰流凸起(42)设于所述圈体(41)的内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聚能圈,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热量扰流凸起(42)至少在两个高度上排布,相邻两个高度上的热量扰流凸起(42)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风聚能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扰流凸起(42)呈锥形体;若干个所述热量扰流凸起(42)呈类菱形的网状结构排布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风聚能圈,其特征在于:同一高度上的热量扰流凸起(42)相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风聚能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扰流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轩胡先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