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训练用防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康复训练用防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梗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梗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脑梗临床主要表现是神志障碍和运动、感觉以及语言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神智清醒外,其余仍然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症状成为后遗症,常见的后遗症包括: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偏瘫,目前认为脑梗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者减轻瘫痪后遗症,脑梗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通常使用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器,对患者的上下肢或者其他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保证较好的康复效果。
[000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针对脑梗以及术后康复训练等患者的行走助行装置不具有防跌倒功能,且功能比较单一,不能高低调节,且没有助动功能,在康复训练过程患者感觉乏力时不能随时休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训练用防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套管(1)、柱形杆(3)和连接杆(102),所述柱形杆(3)设置有两个,所述套管(1)的外壁与所述柱形杆(3)的外壁均滑动套接有环形块(7)、所述套管(1)的内部上端固定安装有轴承(101),所述连接杆(102)的上端固定贯穿所述轴承(101)的内部转动安装在所述套管(1)的上方,所述连接杆(102)的底部、所述柱形杆(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41),位于所述连接杆(102)下方的两个所述卡块(41)之间转动安装有导向轮(11),位于所述柱形杆(3)下方的两个所述卡块(41)之间转动安装有驱动轮(12),所述驱动轮(1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轮毂电机;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和第三横杆(23),所述第一横杆(21)的两端、所述第二横杆(22)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三横杆(23)的两端通过所述环形块(7)两两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等边的三角形,所述环形块(7)的外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71),所述环形块(7)通过第一螺纹杆(6)固定安装在所述柱形杆(3)的外壁以及所述套管(1)的外壁;扶手机构(9),所述扶手机构(9)包括扶手本体(901)、第二螺纹杆(907)、第一弧形块(903)以及第二弧形块(904),所述扶手本体(90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螺纹杆(907)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块(904)的外壁开设有限位槽(905),所述限位槽(90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六角螺母(906),所述柱形杆(3)的外壁上端开设有条形滑孔(8),所述第一弧形块(903)设置在位于所述条形滑孔(8)一侧所述柱形杆(3)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弧形块(904)设置在位于所述条形滑孔(8)另一侧所述柱形杆(3)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螺纹杆(907)的另一端依次活动贯穿所述第一弧形块(903)、所述条形滑孔(8)以及所述第二弧形块(904)螺纹安装在所述六角螺母(906)的内部;折叠坐椅机构,所述折叠坐椅机构包括立板(13)和坐垫(133),所述立板(1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横杆(23)的内侧,所述立板(13)的底部通过合页与所述坐垫(133)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坐垫(133)的上表面开设有便口(134),所述坐垫(133)的相对的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拉绳(131),所述拉绳(13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挂钩(132),所述第三横杆(23)的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挂环(19),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1)的底部以及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丽,谷丽彩,王苏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