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抗病毒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58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抗病毒纱线,包括纱芯层、内包纱层、外包纱层、尼龙纤维丝、锦纶纤维丝、内抗菌涤纶纤维丝、板蓝根微粒、钼酸锌微粒、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钼酸银微粒和纳米二氧化钛,所述纱芯层由若干尼龙纤维丝和锦纶纤维丝螺旋编织组成,所述纱芯层外侧包覆有内包纱层,所述内包纱层由若干内抗菌涤纶纤维丝交错编织组成,所述内抗菌涤纶纤维丝内夹设有若干板蓝根微粒和钼酸锌微粒,所述内包纱层的外侧包覆有外包纱层,所述外包纱层由若干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螺旋编织组成,所述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内夹设有若干钼酸银微粒和纳米二氧化钛。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纱线具有抗菌抗病毒效果,对人体危害小,长效耐水洗,利于市场推广。利于市场推广。利于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抗病毒纱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纱线的
,特别是一种抗菌抗病毒纱线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会迅速生长繁殖,并通过接触传播疾病,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纺织品是这些微生物的良好生存之地,也是疾病的重要传播源。这些细菌和病毒给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健康、防护类纺织品的关注和需求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抗菌抗病毒纱线,能够使纱线具有抗菌抗病毒效果,对人体危害小,长效耐水洗,利于市场推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抗菌抗病毒纱线,包括纱芯层、内包纱层、外包纱层、尼龙纤维丝、锦纶纤维丝、内抗菌涤纶纤维丝、板蓝根微粒、钼酸锌微粒、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钼酸银微粒和纳米二氧化钛,所述纱芯层由若干尼龙纤维丝和锦纶纤维丝螺旋编织组成,所述纱芯层外侧包覆有内包纱层,所述内包纱层由若干内抗菌涤纶纤维丝交错编织组成,所述内抗菌涤纶纤维丝内夹设有若干板蓝根微粒和钼酸锌微粒,所述内包纱层的外侧包覆有外包纱层,所述外包纱层由若干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螺旋编织组成,所述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内夹设有若干钼酸银微粒和纳米二氧化钛。
[0005]作为优选,所述尼龙纤维丝和锦纶纤维丝的纤维丝数量比为1:3。
[0006]作为优选,所述板蓝根微粒为纳米级板蓝根浓缩微粒,所述板蓝根微粒的外侧包覆有缓释胶囊层,所述板蓝根微粒均匀分布在内抗菌涤纶纤维丝上。
[0007]作为优选,所述钼酸锌微粒为纳米级艾草精油浓缩微粒,所述钼酸锌微粒均匀粘附在板蓝根微粒的缓释胶囊层外侧面。
[0008]作为优选,所述内包纱层由多根内抗菌涤纶纤维丝交错编织成网状结构,所述内包纱层的网眼直径小于尼龙纤维丝和锦纶纤维丝的最小直径。
[0009]作为优选,所述内抗菌涤纶纤维丝和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均为三股复合纤维长丝结构。
[0010]作为优选,所述纱芯层、内包纱层和外包纱层从内到外依次紧密贴合设置。
[0011]作为优选,所述外包纱层表面浸涂有纳米氧化锌涂层。
[0012]作为优选,所述内包纱层的捻度为500

600T/M,所述外包纱层的捻度为450

500T/M。
[0013]作为优选,所述钼酸银微粒和纳米二氧化钛均匀分布在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内。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纱芯层、内包纱层、外包纱层、尼龙纤维丝、锦纶
纤维丝、内抗菌涤纶纤维丝、板蓝根微粒、钼酸锌微粒、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钼酸银微粒和纳米二氧化钛结合在一起,经过试验优化,能够使纱线具有抗菌抗病毒效果,对人体危害小,长效耐水洗,利于市场推广。
[0015]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抗菌抗病毒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纱芯层、2

内包纱层、3

外包纱层、4

尼龙纤维丝、5

锦纶纤维丝、6

内抗菌涤纶纤维丝、7

板蓝根微粒、8

钼酸锌微粒、9

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10

钼酸银微粒、11

纳米二氧化钛、12

缓释胶囊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抗菌抗病毒纱线,包括纱芯层1、内包纱层2、外包纱层3、尼龙纤维丝4、锦纶纤维丝5、内抗菌涤纶纤维丝6、板蓝根微粒7、钼酸锌微粒8、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9、钼酸银微粒10和纳米二氧化钛11,所述纱芯层1由若干尼龙纤维丝4和锦纶纤维丝5螺旋编织组成,所述纱芯层1外侧包覆有内包纱层2,所述内包纱层2由若干内抗菌涤纶纤维丝6交错编织组成,所述内抗菌涤纶纤维丝6内夹设有若干板蓝根微粒7和钼酸锌微粒8,所述内包纱层2的外侧包覆有外包纱层3,所述外包纱层3由若干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9螺旋编织组成,所述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9内夹设有若干钼酸银微粒10和纳米二氧化钛11,所述尼龙纤维丝4和锦纶纤维丝5的纤维丝数量比为1:3,所述板蓝根微粒7为纳米级板蓝根浓缩微粒,所述板蓝根微粒7的外侧包覆有缓释胶囊层12,所述板蓝根微粒7均匀分布在内抗菌涤纶纤维丝6上,所述钼酸锌微粒8为纳米级艾草精油浓缩微粒,所述钼酸锌微粒8均匀粘附在板蓝根微粒7的缓释胶囊层12外侧面,所述内包纱层2由多根内抗菌涤纶纤维丝6交错编织成网状结构,所述内包纱层2的网眼直径小于尼龙纤维丝4和锦纶纤维丝5的最小直径,所述内抗菌涤纶纤维丝6和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9均为三股复合纤维长丝结构,所述纱芯层1、内包纱层2和外包纱层3从内到外依次紧密贴合设置,所述外包纱层3表面浸涂有纳米氧化锌涂层,所述内包纱层2的捻度为500

600T/M,所述外包纱层3的捻度为450

500T/M,所述钼酸银微粒10和纳米二氧化钛11均匀分布在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9内。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纱芯层1、内包纱层2、外包纱层3、尼龙纤维丝4、锦纶纤维丝5、内抗菌涤纶纤维丝6、板蓝根微粒7、钼酸锌微粒8、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9、钼酸银微粒10和纳米二氧化钛11结合在一起,经过试验优化,能够使纱线具有抗菌抗病毒效果,对人体危害小,长效耐水洗,利于市场推广。
[0020]上述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专利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抗病毒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纱芯层(1)、内包纱层(2)、外包纱层(3)、尼龙纤维丝(4)、锦纶纤维丝(5)、内抗菌涤纶纤维丝(6)、板蓝根微粒(7)、钼酸锌微粒(8)、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9)、钼酸银微粒(10)和纳米二氧化钛(11),所述纱芯层(1)由若干尼龙纤维丝(4)和锦纶纤维丝(5)螺旋编织组成,所述纱芯层(1)外侧包覆有内包纱层(2),所述内包纱层(2)由若干内抗菌涤纶纤维丝(6)交错编织组成,所述内抗菌涤纶纤维丝(6)内夹设有若干板蓝根微粒(7)和钼酸锌微粒(8),所述内包纱层(2)的外侧包覆有外包纱层(3),所述外包纱层(3)由若干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9)螺旋编织组成,所述外抗菌纤维素纤维丝(9)内夹设有若干钼酸银微粒(10)和纳米二氧化钛(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纤维丝(4)和锦纶纤维丝(5)的纤维丝数量比为1: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蓝根微粒(7)为纳米级板蓝根浓缩微粒,所述板蓝根微粒(7)的外侧包覆有缓释胶囊层(12),所述板蓝根微粒(7)均匀分布在内抗菌涤纶纤维丝(6)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纱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祥松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新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