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42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用于水质提升治理,包括:不锈钢保护外壳,一端设有与动力源推流器连接的法兰,动力源推流器提供微生物快速释放时的保护和运动速度;微生物载体柱,具有第一外壳,设置在不锈钢保护外壳腔体内,第一外壳侧壁设有规则的第一释放孔;第一外壳内装载有不规则颗粒状固态微生物载体块;微生物原菌液棒芯设置在微生物载体柱腔体内,具有钢化玻璃管外壳及外壳两端堵塞用天然软木塞,软木塞上设有微孔,钢化玻璃管内装载有微生物原菌液,可通过微孔释放。该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可以不断向四周释放原菌液来强化对抗外界环境干扰,抑制周侧水环境中有害菌生长,保持生物的常态正常工作,全局改善水体。局改善水体。局改善水体。

Water microbial plug flow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


[0001]本技术属于水域生态治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环境衍变受人类活动的干扰非常剧烈,水生态体系的正常维持和人类活动的矛盾十分突出。多年来,由于我国工农业用水量巨大,水污染物排放对水体的污染持续累积效应明显,为防汛、截污、水资源利用等对河道、湖库进行了大量的裁弯取直、铺底硬化、断流取水等工程,水体自净和自修复能力远远不能承受入库的污染负荷,水华现象成水生态失衡的一种常见表征。
[0003]污染河流和湖泊生态修复是国内外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河流污染情势日益严峻,尤其是中小河流,由于它们大多数环绕居民区、农田,临近禽畜养殖场,又受养鱼塘、中小型工业等的影响,其水质受污染程度相当严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体的功能和作用不断被弱化,尤其是城市缓流水体,由于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较大,水体流动性小,自净能力弱,破坏更为严重。我国的河道生态治理起步较晚,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比如减少外污染源,消除黑臭是修复水生态的前提条件,利用生态治理的手段,通过消化内污染源,以达到进一步提高水质的目的。在河道整治中创造条件,实现水边、水中、水底的生态多样性,逐步修复水生态,通过生态链的作用,消化和吸收内外污染源,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等。
[0004]目前所采取的各种应急防治措施主要是围绕一些可人工改善的因素展开,如推流、曝气、温度交换、菌种培植等等,河道曝气和推流是生态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根据河流受到污染后缺氧的特点,人工向水体中充入空气(或氧气),加速水体复氧过程,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恢复和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分解,从而改善河流的水质。但是上述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备比较庞大复杂,或者是曝气时间太长,经济成本太高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能够向外界源源不断地释放微生物原菌液,强化对抗外界干扰和抑制有害菌生长,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包括:不锈钢保护外壳,其一端设置有与动力源推流器连接的法兰,动力源推流器提供微生物快速释放过程中的保护和运动速度。微生物载体柱,设置在不锈钢保护外壳腔体内,微生物载体柱具有第一外壳,第一外壳的侧壁有规则的第一释放孔;第一外壳内装载有不规则颗粒状固态微生物载体块;微生物原菌液棒芯,设置在微生物载体柱腔体内,具有钢化玻璃管外壳以及外壳两端用于堵塞的天然软木塞,软木塞上开设有微孔,钢化玻璃管内装载的微生物原菌液通过微孔释放以强化对抗外界干扰和抑制有害菌生长。
[0007]根据本技术,第一外壳为高强PVC外壳,高强PVC外壳固定在不锈钢保护外壳的内壁上,且在不锈钢保护外壳与高强PVC外壳之间形成夹缝隙,以使水流通过时形成负压。
[0008]根据本技术,第一释放孔沿第一外壳的表面纵向设置形成一列,同时沿微生物载体柱的圆周方向360
°
设置成多列。优选地,第一释放孔沿第一外壳的侧壁形成六列。
[0009]根据本技术,微生物原菌液棒芯的外部还设置有第二保护外壳,第二保护外壳的周侧壁设置有第二释放孔。
[0010]根据本技术,第二保护外壳为PVC外壳,微生物原菌液棒芯卡设在的第二保护外壳内部。优选地,第二保护外壳的一端具有管堵,管堵的外表面具有螺纹,用于与微生物载体柱一端部内表面螺纹连接,以使得微生物原菌液棒芯固定在微生物载体柱上。优选地,第二释放孔沿第二保护外壳的侧壁设置且为多列释放孔。
[0011]根据本技术,微生物载体柱内填充的固态微生物载体块为矿物质材料,优选为火山岩或麦饭石。
[0012]根据本技术,不锈钢保护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卡销,用于固定其腔体内的微生物原菌液棒芯,使其不发生移动。
[0013]根据本技术,固定卡销为两个相互交叉的十字型支架,两个十字型支架固定在不锈钢保护外壳的内壁上。优选地,两个十字型支架)相互垂直交叉设置。
[0014]根据本技术,天然软木塞上面钻的孔径为0.1~0.8mm,优选天然软木塞上的孔径为0.5mm;优选地,天然软木塞上具有7个孔。
[0015]根据本技术,微生物原菌液棒芯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微生物原菌液棒芯串联设置在微生物载体柱内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为了使得固态微生物快速释放和扩繁释放,提供了一款专业针对河水、坑塘、水库水体水质提升治理改善的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其内部含有生物原菌液释放棒,可以通过微孔源源不断地向四周释放原菌液来强化对抗外界环境的干扰,并且抑制周侧水环境中有害菌的生长,保持生物的常态正常工作。
[0018]2)采用本技术的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对水质进行净化,由于内部含有生物原菌液释放棒不断释放微生物,所以大大提高了释放微生物的速度,使得微生物立方含量超过现有的含量1万倍,从现有技术中缓慢改善水质(原有技术一般7

10天)达到快速改善水质(24

48小时)的效果,并且能够从现有的微生物局部改善功能提升到全局水体改善,最终改善后的水体透明度可达120CM,过水断面符合地表4类水标准。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微生物一般单次应用1

2个月,采用本技术的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后,可以重复多次应用(添加生物原液释放棒)持续到3年。本技术的微生物推流发生器不受季节气候条件约束,目前现有的固态微生物和原菌液只能在常温工作,而本技术的微生物可以低温0℃

10℃仍然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水质提升治理的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的不锈钢保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的微生物载体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的具有保护外壳的微生物原菌液棒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3中沿F

F方向的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本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强调,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更好的阐述本技术,为本技术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所以并不用作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用于水质提升治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保护外壳(10),其一端设置有与动力源推流器连接的法兰(20),所述动力源推流器提供微生物快速释放过程中的保护和运动速度;微生物载体柱(30),设置在所述不锈钢保护外壳(10)的腔体内,所述微生物载体柱(30)具有第一外壳(31),所述第一外壳(31)的侧壁上设有规则的第一释放孔(32);所述第一外壳(31)内装载有不规则颗粒状固态微生物载体块;微生物原菌液棒芯(40),设置在所述微生物载体柱(30)腔体内,具有钢化玻璃管外壳以及外壳两端用于堵塞的天然软木塞,所述软木塞上开设有微孔,所述钢化玻璃管内装载的微生物原菌液通过所述微孔释放以强化对抗外界干扰和抑制有害菌生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31)两端封闭,其为高强PVC外壳,所述高强PVC外壳固定在不锈钢保护外壳(10)的内壁上,且在不锈钢保护外壳(10)与高强PVC外壳之间形成夹缝隙(12),以使水流通过时形成负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释放孔(32)沿第一外壳(31)的表面纵向设置形成一列,同时沿所述微生物载体柱(30)的圆周方向360
°
设置成多列。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体微生物推流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原菌液棒芯(40)的外部还设置有第二保护外壳(41),所述第二保护外壳(41)的周侧壁设置有第二释放孔(4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体微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联蔚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