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34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属于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该口罩包括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在所述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与人脸相接触的部位设有一层密封软膜,充分利用薄膜自身静电作用,和皮肤分泌液与薄膜在大气压下的水封贴合性能,从而可以大大提升口罩边缘与面部的贴合性,使边缘部分能够柔性适配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脸型,且容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头部频繁动作,从而避免产生缝隙和缺口,避免漏气现象。且利用密封膜可直接实现口罩的固定,不需要额外的弹性头带或耳带拉力,或只要轻微弹性或无弹性的头带或耳带固定即可,不会使面部产生相应的勒痕,同时不会产生勒紧或勒痛感,更不会导致皮肤红肿淤血问题。更不会导致皮肤红肿淤血问题。更不会导致皮肤红肿淤血问题。

A sealed mask with detachable fixing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装置
,具体是涉及了一种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

技术介绍

[0002]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0003]口罩的主要功能集中在防病原和防尘防霾两大方面,功能显著,并获得了广泛应用。因空气的渗透性强,细小的缝隙和缺口都会使空气产生流通,而口罩的主要目的的使空气通过口罩材料过滤后进入人的呼吸道,那么势必要求口罩没有缝隙和缺口。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口罩主体部分,只要提高生产工艺和质检水准,一般不易出现缝隙和缺口,关键的难点在于口罩与人面部的贴合部分,因存在以下几个影响因素:1.贴合部位面积比较大,口罩边缘贴合人脸部一个环形区域,面积较大,2、人的脸型差异较大,3、佩戴时间长的话,人的头部活动相对较多,容易造成一些口罩的错位;以上三个因素容易造成贴合部位在开始时或使用过程中渗漏空气。为了尽可能提高贴合性,现在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用有较强弹性的头带或耳带的拉力尽量拉紧口罩,使口罩的边缘位置顺应人脸部皮肤的一定弹性空间,贴合甚或一定程度嵌入人脸面部皮肤,如此较大概率的解决了渗漏问题,但仍然存在一定小概率的渗漏。但为了保证功能,也牺牲了使用者舒适性和皮肤健康的代价,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皮肤勒紧勒痛感受明显,体验不适,严重者可造成一定的皮肤红肿淤血创伤,特别对于一些需要日常频繁长期佩戴防护口罩的医护相关等人员,影响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该口罩在使用时可以大大提升口罩边缘与面部的贴合性,且通过贴合力自身可实现口罩的自固定,不需要额外的弹性头带或耳带拉力,或只需要轻微弹性或无弹性的头带或耳带固定即可,不会使面部产生相应的勒痕,同时不会产生勒紧或勒痛感,更不会导致皮肤红肿淤血问题。
[0006]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包括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在所述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与人脸相接触的部位设有密封软膜;所述密封软膜通过静电作用与皮肤分泌液在大气压下能够实现与皮肤水封贴合。
[0007]进一步地,密封软膜的材质为塑料、合成树脂、硅橡胶或橡胶。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软膜与所述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通过热塑封或胶粘方式结合;所述密封薄膜可用与密封薄膜同形状的衬底塑形,衬底材料为硬质塑料或复合纸膜;或者密封膜外翻向口罩主体部分边缘,以口罩主体部分边缘维持塑形。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软膜整体为环形膜,或整体为喇叭形膜。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软膜由若干段组成,相邻的两段膜互相叠加。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软膜厚度为10um

500um,宽度为3mm

50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为杯状、鸭嘴状、鱼形、对称折叠双片状、中间复式折叠单片状。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为一体熔喷过滤材料,外侧可带阻水防液层;或者所述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由吸水层、过滤层和阻水防液层组成。
[0014]进一步地,所述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与鼻子相接触的部位设有用于夹持鼻子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为可塑性材料、金属塑料复合物以及金属材料。
[0015]进一步地,所述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设有一体式的或可拆卸地,且固定在头部或耳朵上的固定带。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7]通过增加一层柔性边缘层,充分利用薄膜自身静电作用,和皮肤分泌液与薄膜在大气压下的水封贴合性能,从而可以大大提升口罩边缘与面部的贴合性,使边缘部分能够柔性适配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脸型,且容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头部频繁动作,从而避免产生缝隙和缺口,避免漏气现象。且利用密封膜可直接实现口罩的固定,不需要额外的弹性头带或耳带拉力,或只要轻微弹性或无弹性的头带或耳带固定即可,不会使面部产生相应的勒痕,同时不会产生勒紧或勒痛感,更不会导致皮肤红肿淤血问题。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未带薄膜的结构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配带薄膜的结构图。
[0021]图中:1、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2、边缘密封膜,3、固定带的定位处。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3]为了方便叙述,本技术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主要包括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1和设置在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与人脸结合的部位的边缘密封膜2这两部分。
[0025]其中所述口鼻防护罩的形状可以为杯状、鸭嘴状、鱼形、对称折叠双片状、中间复式折叠单片状。
[0026]所述口鼻防护罩的材料为一体熔喷过滤材料、外侧可带阻水防液层,或者由吸水层、过滤层和阻水防液层组成。
[0027]进一步地,在所述口鼻防护罩的内部与医护人员等鼻子相接触的部位设有一鼻夹,所述鼻夹为一个矩形,材料为可塑性材料,施加一定的力可变形,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的鼻夹的材料也可以是金属材料复合物或金属材料。
[0028]进一步,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1的边缘密封膜2为软膜,所述软膜的材质为塑料、合成树脂、硅橡胶或橡胶。
[0029]所述密封膜为软膜,厚度为10um

500um,宽度为3mm

50mm。
[0030]所述密封膜为一整体环形膜,或整体喇叭形膜,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膜也可以是2

5条分体式组合膜,其中每条分体膜在相邻部位有一定互相叠加。
[003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边缘密封膜与所述口罩主体部分通过热塑封或胶粘方式结合。可用与密封膜同形状的衬底塑形,衬底材料为硬质塑料或复合纸膜;或者密封膜外翻向口罩主体部分边缘,以口罩主体部分边缘维持塑形。
[0032]需要说明的就是,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包括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与人脸相接触的部位设有密封软膜;所述密封软膜通过静电作用与皮肤分泌液在大气压下能够实现与皮肤水封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其特征在于,密封软膜的材质为塑料、合成树脂、硅橡胶或橡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软膜与所述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通过热塑封或胶粘方式结合;所述密封软膜与密封软膜同形状的衬底塑形,衬底材料为硬质塑料或复合纸膜;或者密封软膜外翻向口罩主体部分边缘,以口鼻防护罩主体部分边缘维持塑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软膜整体为环形膜,或整体为喇叭形膜。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去固定带的密封式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软膜由若干段组成,相邻的两段膜互相叠加。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马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