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态负氧离子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32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仿生态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除尘组件,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放电组件,所述顶板的底部且位于放电组件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加湿组件,所述除尘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放电组件和加湿组件连通,所述底座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融合箱,所述放电组件和加湿组件的一端均与融合箱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融合箱,第三箱体内的产生的空气负氧离子通过第一管道进入到融合箱内,高湿度的空气与空气负氧离子进行水合,使高湿度的空气带上高浓度的负氧离子通过排气管输送到房间或各应用场所,从而达到扩散范围广的目的。目的。目的。

Bionic negative oxygen ion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生态负氧离子发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负氧离子发生器设备
,具体为仿生态负氧离子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负离子发生器是一种生成空气负离子的装置,该装置将输入的直流或交流电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式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由负离子发生装置释放的负离子能使空气中烟尘、病菌、胞子、花粉、毛屑等微粒带电,再被放电集成装置吸附,其作用效果好于采用过滤或吸附,等纯物理方式而产生的效果,大粒径负离子有除尘降尘作用,一般用在空气净化领域较多,清新空气、消烟除尘:带负电荷的负离子与漂浮在空气中带正电荷的烟雾粉尘进行电极中和,使其自然沉积,大自然中,大瀑布或雷雨过后的空气是负氧离子含量较高,是因为高湿和高电压产生负氧离子,而负氧离子有很高的活性,很快会和空气中其他物质结合,把带负离子的氧气释放负离子变回氧原子。
[0003]市面上现有的高压电产生的负氧离子是靠电极的高压电晕高速释放,在电极周围的负氧离子没有急速分散到环境中,而在电极周围很快吸收堆积灰尘使电极失效,这样扩散范围低,且并不具备对空气进行过滤的功能,离子释放器上的尖端容易有灰尘堆积,降低了放电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仿生态负氧离子发生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仿生态负氧离子发生器,具备扩散范围广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仿生态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除尘组件,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放电组件,所述顶板的底部且位于放电组件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加湿组件,所述除尘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放电组件和加湿组件连通,所述底座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融合箱,所述放电组件和加湿组件的一端均与融合箱连通;
[0006]所述除尘组件包括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空气过滤器的进气端连通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空气过滤器的排气端连通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一端连通有分流管;
[0007]所述放电组件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负高压发生器,所述负高压发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高压线,所述高压线的顶部滑动贯穿第二箱体并延伸至第一箱体的内腔电性连接有离子释放器,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分流管一侧的底部与第一箱体的一
侧连通,所述第一箱体远离分流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融合箱的一侧连通;
[0008]所述加湿组件包括第三箱体,所述第三箱体内腔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排气端连通有空气加湿器,所述第三箱体的顶部与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第三箱体远离分流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融合箱的一侧连通,所述分流管一侧的顶部贯穿第三箱体并延伸至第三箱体的内腔与第二风机的进气端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固定插接有绝缘管,所述高压线的一端通过绝缘管贯穿第二箱体和第一箱体并延伸至第一箱体的内腔。
[0010]优选的,所述过滤箱远离空气过滤器的一侧嵌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箱的顶部滑动插接有网箱,所述网箱的内腔填充有活性炭滤芯。
[0011]优选的,所述融合箱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融合箱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延伸至第一挡板之间,所述融合箱远离第三箱体的一侧连通有排气管。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三箱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栓接,所述空气过滤器的注水端贯穿第三箱体并延伸至第三箱体的外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柱体,所述柱体的底部与顶板的顶部焊接。
[0014]优选的,所述空气加湿器的进气端和排气端分别连通有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的一侧与第二风机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贯穿第三箱体并延伸至第三箱体的内腔与第二罩体的一侧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与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过滤箱和空气过滤器,对空气中粉尘进行过滤,防止离子释放器上的尖端出现灰尘堆积的现象,降低了放电效果;通过启动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将进入其中的空气输送到第一罩体内,再由第一罩体进入到空气加湿器内,空气穿过空气加湿器内的湿膜,并携带水分子,空气加湿器送出的高湿度空气通过第二罩体进入到第二管道内,并通过第二管道进入到融合箱内,用于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加湿;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融合箱,空气加湿器送出的高湿度空气通过第二罩体进入到第二管道内,并通过第二管道进入到融合箱内,第三箱体内的产生的空气负氧离子通过第一管道进入到融合箱内,高湿度的空气与空气负氧离子进行水合,使高湿度的空气带上高浓度的负氧离子通过排气管输送到房间或各应用场所,从而达到扩散范围广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融合箱的主视剖面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过滤箱的主视剖面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流程图。
[0023]图中:1、底座;2、顶板;3、除尘组件;31、空气过滤器;32、过滤箱;33、第一风机;34、分流管;4、放电组件;41、第一箱体;42、第二箱体;43、负高压发生器;44、高压线;45、离子释放器;46、第一管道;5、加湿组件;51、第三箱体;52、第二风机;53、空气加湿器;54、第二管道;6、融合箱;7、绝缘管;8、过滤网;9、网箱;10、活性炭滤芯;11、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排气管;14、连接柱;15、柱体;16、第一罩体;17、第二罩体;18、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仿生态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底座1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除尘组件3,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放电组件4,顶板2的底部且位于放电组件4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加湿组件5,除尘组件3的一端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仿生态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顶板(2),所述底座(1)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除尘组件(3),所述底座(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放电组件(4),所述顶板(2)的底部且位于放电组件(4)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加湿组件(5),所述除尘组件(3)的一端分别与放电组件(4)和加湿组件(5)连通,所述底座(1)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融合箱(6),所述放电组件(4)和加湿组件(5)的一端均与融合箱(6)连通;所述除尘组件(3)包括空气过滤器(31),所述空气过滤器(31)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空气过滤器(31)的进气端连通有过滤箱(32),所述过滤箱(32)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空气过滤器(31)的排气端连通有第一风机(33),所述第一风机(33)的一端连通有分流管(34);所述放电组件(4)包括第一箱体(41),所述第一箱体(4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箱体(42),所述第二箱体(42)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负高压发生器(43),所述负高压发生器(4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高压线(44),所述高压线(44)的顶部滑动贯穿第二箱体(42)并延伸至第一箱体(41)的内腔电性连接有离子释放器(45),所述第二箱体(42)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分流管(34)一侧的底部与第一箱体(41)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箱体(41)远离分流管(34)的一端连通有第一管道(46),所述第一管道(46)的一端与融合箱(6)的一侧连通;所述加湿组件(5)包括第三箱体(51),所述第三箱体(51)内腔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机(52),所述第二风机(52)的排气端连通有空气加湿器(53),所述第三箱体(51)的顶部与顶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第三箱体(51)远离分流管(3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管道(54),所述第二管道(54)的一端与融合箱(6)的一侧连通,所述分流管(34)一侧的顶部贯穿第三箱体(51)并延伸至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儒斌
申请(专利权)人:熊力电器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