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云龙专利>正文

一种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9264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所述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且用于避让患者乳房的通孔;气囊约束机构,所述气囊约束机构与支撑板连接,且气囊约束机构包括单向阀、导气管、气筒、第一环形施压气囊、第二环形施压气囊、排气管和气嘴,两个所述通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环形施压气囊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第一环形施压气囊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且第二环形施压气囊连接排气管的一端,排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并连接有气嘴;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气筒,气筒的出气口连接导气管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具有提高检查准确度的优点。立体扫描支撑仪具有提高检查准确度的优点。立体扫描支撑仪具有提高检查准确度的优点。

A supporting instrument for CT breast stereoscopic scan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

技术介绍

[0002]乳腺疾患的CT扫描价值在于对对良恶病变鉴别、指导临床手术以及CT 引导下的穿刺治疗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患者在进行CT乳腺立体扫描时,一般采用仰卧或俯卧的姿势,患者的乳房自由下垂,不受约束,其活动范围比较大,在CT乳腺立体扫描的过程中,患者的乳房容易发生晃动,不利于定位检查,图像层面不连接,出现错层伪影和漏诊,影响检查的准确度。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检查的准确度的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
[0006]本技术提供的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且用于避让患者乳房的通孔;气囊约束机构,所述气囊约束机构与支撑板连接,且气囊约束机构包括单向阀、导气管、气筒、第一环形施压气囊、第二环形施压气囊、排气管和气嘴,两个所述通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环形施压气囊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第一环形施压气囊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且第二环形施压气囊连接排气管的一端,排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并连接有气嘴;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气筒,气筒的出气口连接导气管的一端,导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并与第一环形施压气囊相互连接,且导气管上安装有单向阀。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绑定患者的约束带。<br/>[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碳纤维板。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通过魔术贴粘合连接有抑菌棉布垫。
[0010]优选的,所述通孔的边缘处开设有圆角。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下表面的边角处固定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螺纹连接在上端开口的内螺纹套筒内,且螺纹杆和内螺纹套筒均为工程塑料材质。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在使用时,乳房可以自由下垂,整个腺体不受挤压,血液循环流畅,有利于病灶和组织的检查;
[0014]2、本技术通过第一环形施压气囊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从侧面对患者的乳房进行加持与约束,减小在整个检查过程中,乳房晃动的几率,有利于定位检查,同时保证图像层面连接,减小错层、伪影和漏诊情况的发生,提高检查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的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标号:1、支撑板;2、约束带;3、通孔;4、内螺纹套筒;5、气囊约束机构;51、单向阀;52、导气管;53、气筒;54、第一环形施压气囊;55、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6、排气管;57、气嘴;6、抑菌棉布垫;7、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的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的局部结构示意图。CT 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且用于避让患者乳房的通孔3;气囊约束机构5,所述气囊约束机构5与支撑板1 连接。
[002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气囊约束机构5包括单向阀51、导气管52、气筒53、第一环形施压气囊54、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5、排气管56和气嘴57,两个所述通孔3内分别安装有第一环形施压气囊54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5,第一环形施压气囊54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5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且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5连接排气管56的一端,排气管56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1并连接有气嘴57;所述支撑板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气筒 53,气筒53的出气口连接导气管52的一端,导气管52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 1并与第一环形施压气囊54相互连接,且导气管52上安装有单向阀51。
[0022]需要说明:装置在使用时,患者俯卧在支撑板1上,且患者的乳房放入到两个通孔3内,使得乳房可以自由下垂,整个腺体不受挤压,血液循环流畅,有利于病灶和组织的检查;
[0023]还需要说明:医务人员通过拉动气筒53,从而可以向第一环形施压气囊 54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5内充气,第一环形施压气囊54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5充气膨胀,使得第一环形施压气囊54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5与患者的乳房接触(不会挤压患者的乳房),通过第一环形施压气囊54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5从侧面对患者的乳房进行加持与约束,减小在整个检查过程中,乳房晃动的几率,有利于定位检查,同时保证图像层面连接,减小错层、伪影和漏诊情况的发生,提高检查的准确度;
[0024]还需要说明:检查完成后,通过气嘴57可以将第一环形施压气囊54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5内的气体排出。
[0025]参考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绑定患者的约束带2。
[0026]需要说明:患者俯卧在支撑板1上后,通过约束带2绑定支撑板1上的患者,减小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上半身意外晃动的几率,进一步有利于定位检查,且进一步提高检查的准确度
[0027]参考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1为碳纤维板;
[0028]需要说明:支撑板1为碳纤维板,使得支撑板1不吸收检查过程中的X 射线。
[0029]参考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通过魔术贴粘合连接有抑菌棉布垫 6。
[0030]需要说明:通过抑菌棉布垫6可以提高患者俯卧在支撑板1上的舒适度,且通过外力撕开抑菌棉布垫6,使得抑菌棉布垫6可以单独取下,有利于抑菌棉布垫6的消毒与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0031]参考图1所示,所述通孔3的边缘处开设有圆角。
[0032]需要说明:圆角使得通孔3的边缘处更加圆润,避免割伤患者的皮肤。
[0033]参考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1下表面的边角处固定连接有螺纹杆7,螺纹杆7螺纹连接在上端开口的内螺纹套筒4内,且螺纹杆7和内螺纹套筒4均为工程塑料材质。
[0034]需要说明:螺纹杆7和内螺纹套筒4组成支撑腿,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通过转动螺纹杆7,使得螺纹杆7延伸到内螺纹套筒4的长度可以调整,从而支撑板1的使用高度可以调整,有利于患者的检查。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乳腺立体扫描支撑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且用于避让患者乳房的通孔(3);气囊约束机构(5),所述气囊约束机构(5)与支撑板(1)连接,且气囊约束机构(5)包括单向阀(51)、导气管(52)、气筒(53)、第一环形施压气囊(54)、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5)、排气管(56)和气嘴(57),两个所述通孔(3)内分别安装有第一环形施压气囊(54)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5),第一环形施压气囊(54)和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5)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且第二环形施压气囊(55)连接排气管(56)的一端,排气管(56)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1)并连接有气嘴(57);所述支撑板(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气筒(53),气筒(53)的出气口连接导气管(52)的一端,导气管(52)的另一端贯穿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云龙张凤翔杜海梁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云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