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存储器子系统执行异步扫描操作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907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0:25
本公开涉及跨存储器子系统执行异步扫描操作。通过多个存储器子系统中的第一存储器子系统获得第一延迟值。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在用于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的第一事件起的第一时间之后执行第一扫描操作。所述第一时间是基于所述第一延迟值。所述多个存储器子系统中的第二存储器子系统基于不同于所述第一延迟值的第二延迟值执行第二扫描操作。值的第二延迟值执行第二扫描操作。值的第二延迟值执行第二扫描操作。

Performing asynchronous scan operations across storage subsyst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存储器子系统执行异步扫描操作


[0001]本公开大体上涉及具有多个存储器子系统的系统,且更具体来说,涉及跨那些存储器子系统执行异步扫描操作。

技术介绍

[0002]存储器子系统可包含存储数据的一或多个存储器装置。存储器装置可为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装置和易失性存储器装置。一般来说,主机系统可使用存储器子系统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装置处并且从存储器装置检索数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法,其包括:通过多个存储器子系统中的第一存储器子系统获得第一延迟值;和通过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在用于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的第一事件起的第一时间之后执行第一扫描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是基于所述第一延迟值,且其中所述多个存储器子系统中的第二存储器子系统基于不同于所述第一延迟值的第二延迟值执行第二扫描操作。
[0004]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所述指令在由处理装置执行时致使所述处理装置进行以下操作:通过多个存储器子系统中的第一存储器子系统获得第一延迟值;和通过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在用于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的第一事件起的第一时间之后执行第一扫描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是基于所述第一延迟值,且其中所述多个存储器子系统中的第二存储器子系统基于不同于所述第一延迟值的第二延迟值执行第二扫描操作。
[0005]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存储器组件;和处理装置,其以可操作方式与所述存储器组件耦合以进行以下操作:获得第一延迟值,其中所述存储器组件和所述处理装置是多个存储器子系统中的第一存储器子系统的部分;和在从电力施加到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起的第一时间之后执行第一扫描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是基于所述第一延迟值,且其中所述多个存储器子系统中的第二存储器子系统基于不同于所述第一延迟值的第二延迟值执行第二扫描操作。
附图说明
[0006]根据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和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附图,将更充分地理解本公开。然而,附图不应视为将本公开限制于具体实施例,而是仅用于解释和理解。
[0007]图1说明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包含存储器子系统的实例计算环境。
[0008]图2说明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异步扫描操作的实例定时。
[0009]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执行异步扫描操作的实例方法的流程图。
[0010]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执行异步扫描操作的另一实例方法的流程图。
[0011]图5是其中可操作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实例计算机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公开的方面针对于跨存储器子系统执行异步扫描操作。存储器子系统可为存储装置、存储器模块,或存储装置和存储器模块的混合。下文结合图1描述存储装置和存储器模块的实例。一般来说,主机系统可利用包含一或多个组件(例如存储数据的存储器装置)的存储器子系统。存储器装置可包含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装置(例如,NAND)。下文结合图1更详细地描述其它类型的存储器装置(包含易失性存储器装置)。主机系统可提供将存储在存储器子系统处的数据且可请求将从存储器子系统检索的数据。
[0013]随时间推移且不进行维护的话,存储器子系统所存储的数据可变得受损。数据损坏通常是存储器单元的表示数据的电特性发生改变的结果。举例来说,某些存储器技术使用电荷表示存储器单元中的数据位(即,1和0),而其它存储器技术使用电阻表示数据位。不同存储器技术可易受这类特性发生改变的不同原因影响。举例来说,所述特性可随时间衰减,受例如对附近存储器单元的存取等内部因素干扰,受例如温度或辐射等外部因素干扰等。虽然差错校正码(ECC)可用以编码所存储的数据并且进而允许校正有限数目的位破坏,但太多改变可致使数据变得不可校正,这是非常不想看到的结果。
[0014]为了缓解这些对数据完整性的风险,存储器子系统通常采用扫描操作来确保存储器子系统所存储的数据保持可得。存储器子系统可扫描所存储的数据并且重写或以其它方式刷新所存储的数据以“重置”对数据的任何改变,从而将错误的数目保持在ECC或另一错误校正方案可校正的容限内。举例来说,存储器子系统可从存储器装置中的一个读取“旧”数据(就当是被写入时来说),解码所述数据以校正任何错误,并且将经校正数据写回到存储器装置中的一个。这类扫描操作的持续时间通常随存储器子系统所存储的数据量而变(例如,更多所存储数据引起更长扫描时间)。虽然扫描操作减小数据丢失的可能性,但所述扫描操作并非没有代价,存储器子系统可从主机系统尝试存取的存储器的同一部分读取数据或将数据写入到主机系统尝试存取的存储器的同一部分,从主机系统的角度降低了存储器子系统的性能。扫描操作有时被称为背景扫描操作或完整性扫描操作并且可或可不阻挡其它主机起始的操作。
[0015]主机系统可使用多个存储器子系统改进数据存储性能的方面(例如,归因于跨多个存储器子系统的数据镜射或复制的较高可用性、归因于跨存储器子系统的数据条带化的较高带宽、归因于子系统内奇偶校验或ECC的较高可靠性等)。如果每一存储器子系统被配置成在同一步调上执行扫描操作,那么尝试存取存储器子系统的主机系统将经历存储器子系统的性能的周期性降级。
[0016]本公开的方面通过跨存储器子系统执行异步扫描操作来解决上述和其它缺陷。特定来说,每一存储器子系统在从例如电力施加到存储器子系统(“通电”)的事件起的可变延迟之后开始扫描操作。举例来说,一个存储器子系统可在通电之后一小时开始扫描操作,另一存储器子系统可在通电之后一小时十五分钟开始扫描操作等。如本文所描述,这类延迟可预编程、由存储器子系统自产生、由主机系统指定等。通过在起始扫描操作之前改变所述延迟,显著减小跨到存储器子系统中的多个存储器子系统同时发生扫描操作的可能性,从而限制取决于存储器子系统对主机系统的任何负面性能影响。
[0017]图1说明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包含存储器子系统110的实例系统100。存储器子系统110可包含媒体,例如一或多个易失性存储器装置(例如,存储器装置140)、一或多
个非易失性存储器装置(例如,存储器装置130),或这类的组合。
[0018]存储器子系统110可为存储装置、存储器模块,或存储装置和存储器模块的混合。存储装置的实例包含固态驱动器(SSD)、快闪驱动器、通用串行总线(USB)快闪驱动器、嵌入式多媒体控制器(eMMC)驱动器、通用快闪存储(UFS)驱动器、安全数字(SD)卡,和硬盘驱动器(HDD)。存储器模块的实例包含双列直插式存储器模块(DIMM)、小外形DIMM(SO

DIMM)和各种类型的非易失性双列直插式存储器模块(NVDIMM)。
[0019]系统100可为计算装置,例如台式计算机、手提式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移动装置、交通工具(例如,飞机、无人机、火车、汽车或其它运输工具)、具有物联网(IoT)功能的装置、嵌入式计算机(例如,交通工具、工业设备或联网商业装置中包含的嵌入式计算机),或包含存储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法,其包括:通过多个存储器子系统中的第一存储器子系统获得第一延迟值;和通过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在用于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的第一事件起的第一时间之后执行第一扫描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是基于所述第一延迟值,且其中所述多个存储器子系统中的第二存储器子系统基于不同于所述第一延迟值的第二延迟值执行第二扫描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所述第一延迟值包括基于存储于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硬件识别符计算所述第一延迟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延迟值经计算为处于一范围内,所述范围具有表示在所述第一事件之后在起始所述第一扫描操作之前的最小时间的下限以及表示在所述第一事件之后到起始所述第一扫描操作的最大时间的上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另外包括通过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在从所述第一时间起的第三时间之后执行第三扫描操作,其中所述第三时间是基于间隔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所述第一延迟值包括通过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从主机系统接收所述第一延迟值。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事件是电力施加到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扫描操作执行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所存储的数据的完整性检查。8.一种包括指令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所述指令在由处理装置执行时致使所述处理装置进行以下操作:通过多个存储器子系统中的第一存储器子系统获得第一延迟值;和通过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在用于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的第一事件起的第一时间之后执行第一扫描操作,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是基于所述第一延迟值,且其中所述多个存储器子系统中的第二存储器子系统基于不同于所述第一延迟值的第二延迟值执行第二扫描操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其中为获得所述第一延迟值,所述处理装置进一步基于存储于所述第一存储器子系统中的硬件识别符计算所述第一延迟值。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其中所述第一延迟值经计算为处于一范围内,所述范围具有表示在所述第一事件之后在起始所述第一扫描操作之前的最小时间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
申请(专利权)人:美光科技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