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86055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底盘、室外侧风轮、后围板和室外侧换热器,底盘的上表面具有集水槽,室外侧风轮的外周设有打水圈,用于将集水槽中的冷凝水扬起,后围板设于底盘,与底盘呈共同围合于室外侧风轮的外周设置,以形成沿前后向延伸的风道,其中,后围板的顶板向后延伸至换热器上方,后围板的顶板后端位于冷媒管的正上方,以在室外侧风轮运行时,打水圈将集水槽中的水甩向后围板,并沿后围板向后流动而滴落至冷媒管。如此,被扬起的冷凝水能够直接从上方淋洒到冷媒管上,能够直接带走热量,相较于冷凝水被淋到翅片上,再对冷媒管间接导热的技术,换热效果更佳。换热效果更佳。换热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窗式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窗式空调器,通常在室外侧风道中设置冷凝水引导装置,用于将窗式空调器底盘上聚集的冷凝水扬起,引导到室外侧换热器上,利用冷凝水对室外侧换热器降温,进行换热。这种方式提升了室外侧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然而现有的冷凝水引导装置,通常从侧面将冷凝水淋向室外侧换热器,大部分冷凝水都是先接触翅片,使翅片降温后,再通过翅片导热,使冷媒管降温,换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窗式空调器利用冷凝水换热时,换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
[0005]底盘,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具有集水槽;
[0006]室外侧风轮,安装于所述底盘,且对应安装于所述集水槽上方,所述室外侧风轮的外周设有打水圈,所述打水圈的下端伸入所述集水槽;
[0007]后围板,设于所述底盘,所述后围板与所述底盘呈共同围合于所述室外侧风轮的外周设置,以形成沿前后向延伸的风道,所述风道的后端形成有出风口;
[0008]室外侧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底盘,且设于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包括翅片及安装于所述翅片的冷媒管;
[0009]其中,所述后围板的顶板向后延伸至所述换热器上方,所述后围板的顶板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的正上方,以在所述室外侧风轮运行时,所述打水圈将所述集水槽中的水甩向所述后围板,并沿所述后围板向后流动而滴落至所述冷媒管。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板的下侧设有沿前后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向下,所述第一凹槽的前端位于所述打水圈上方,所述第一凹槽的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上方。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后端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自所述第一凹槽底部向下延伸,以覆盖于所述第一凹槽朝向后侧开口。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可上下翻转地连接于所述顶板,以具有连接于所述顶板后端的连接侧、以及绕所述连接侧转动的转动侧。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与所述顶板呈一体设置,且所述挡水板的连接侧具有沿横向延伸的折叠槽,所述折叠槽处的板件厚度小于所述折叠槽两侧的板件厚度,以使得所述挡水板可折叠地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板。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上设有卡扣,所述顶板对应所述卡扣设有卡槽,所述卡扣对应所述卡槽具有导向斜面,且卡接于所述卡槽。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打水圈外缘之间的上下间距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50mm。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盘两侧分别具有沿前后向延伸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边沿朝向所述第二边沿的方向上的跨度不小于60mm,且不大于250mm。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自上向下呈渐扩设置。
[0018]在一实施例中,顶板的下侧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向下,且所述第二凹槽的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上方。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壁设于所述顶板上侧,所述上壁下侧粘贴有海绵橡胶,所述海绵橡胶覆盖于所述第二凹槽朝向后侧的开口。
[00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围板的前端具有前侧板,所述前侧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设有自所述前侧板向后延伸的集风圈。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集风圈与所述前侧板的连接处呈弧形设置。
[00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集风圈的顶端设于所述顶板下方,以在所述顶板与所述集风圈之间形成开口向后的导水槽。
[00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自所述打水圈的上方向前呈向下倾斜设置。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室外侧风轮运行时,打水圈将集水槽中的水甩向后围板,并沿后围板向后流动而滴落至冷媒管。如此,被扬起的冷凝水能够直接从上方淋洒到冷媒管上,相较于冷凝水被淋到翅片上,再对冷媒管间接导热的技术,冷凝水直接与冷媒管接触带走热量,换热效率更高,对冷媒管的降温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窗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内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剖视图;
[0028]图3为图2中窗式空调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4为图2中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第一流向示意图;
[0030]图5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冷凝水第二流向示意图;
[0031]图6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另一冷凝水第二流向示意图;
[0032]图7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室外换热侧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8为图7中室外侧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9为图7中风轮及后围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10为图9中后围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6]图11为图8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7]图12为图11中的挡水板在开启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0038]图13为图11中的挡水板在关闭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
[0039]图14为图1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40]附图标号说明:
[0041]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底盘40室外侧换热器11集水槽50第一凹槽12第一边沿51挡水板13第二边沿511连接侧20室外侧风轮512转动侧21打水圈513折叠槽30后围板514卡扣31顶板515卡槽32前侧板5140导向斜面33集风圈52底面330导水槽60第二凹槽70海绵橡胶
ꢀꢀ
[0042]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4]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5]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具有集水槽;室外侧风轮,安装于所述底盘,且对应安装于所述集水槽上方,所述室外侧风轮的外周设有打水圈,所述打水圈的下端伸入所述集水槽;后围板,设于所述底盘,所述后围板与所述底盘呈共同围合于所述室外侧风轮的外周设置,以形成沿前后向延伸的风道,所述风道的后端形成有出风口;室外侧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底盘,且设于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包括翅片及安装于所述翅片的冷媒管;其中,所述后围板的顶板向后延伸至所述换热器上方,所述后围板的顶板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的正上方,以在所述室外侧风轮运行时,所述打水圈将所述集水槽中的水甩向所述后围板,并沿所述后围板向后流动而滴落至所述冷媒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下侧设有沿前后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向下,所述第一凹槽的前端位于所述打水圈上方,所述第一凹槽的后端位于所述冷媒管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后端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自所述第一凹槽底部向下延伸,以覆盖于所述第一凹槽朝向后侧开口。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可上下翻转地连接于所述顶板,以具有连接于所述顶板后端的连接侧、以及绕所述连接侧转动的转动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与所述顶板呈一体设置,且所述挡水板的连接侧具有沿横向延伸的折叠槽,所述折叠槽处的板件厚度小于所述折叠槽两侧的板件厚度,以使得所述挡水板可折叠地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发申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