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装置、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8540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热装置、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蓄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二壳体被配置为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加热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蓄热组件,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蓄热组件包括蓄热介质和换热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蓄热装置在积蓄热量时,加热件工作将热量经第二壳体传递至蓄热介质,在释放热量时通过换热组件将蓄热介质中的热量传递给冷媒通道。该蓄热装置作为空调器化霜系统的一部分,当空调器需要化霜时蓄热装置接入系统为空调器化霜提供热量,此时冷媒通过蓄热组件内的冷媒通路吸收热量,缩短化霜时间,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

Heat storage device,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of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热装置、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蓄热装置、一种空调器和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制热时,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从外部环境中吸收热量,由于室外换热器的表面温度较低,在室外高湿低温环境中很容易结霜,影响室外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造成空调制热性能衰减,积霜严重时会造成室内不能持续供热。因此,通常会使空调系统逆循环进行化霜,而逆循环化霜过程中,空调器的室内机转变为蒸发器会从室内吸收热量,使得室内的温度波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蓄热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蓄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二壳体被配置为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加热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蓄热组件,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蓄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加热件和蓄热组件,第二壳体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二壳体被配置为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通过加热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蓄热组件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使得在蓄热组件需要吸收热量时加热件工作将热量经第二壳体传递至蓄热组件,第二壳体具有导热性,有利于扩大加热件与蓄热组件的换热面积,进而有利于使蓄热组件的温度快速升高且温度均匀,有利于提高蓄热组件的换热效率并保证良好的换热效果。
[0009]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蓄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热件包括:热源;第一绝缘件,设于第一容纳腔内,位于热源的周侧。
[0011]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件包括热源和第一绝缘件,第一绝缘件设于第一容纳腔内并位于热源的周侧,使得通过第一绝缘件将热源和第二壳体隔离并绝缘,能够避免因热源漏电而存在安全隐患,进而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00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蓄热组件包括:蓄热介质,第二容纳腔被配置为容纳蓄热介质;换热组件,设于第二容纳腔内并与蓄热介质相接触,换热组件被配置为具有冷媒通路。
[0013]在该技术方案中,蓄热组件包括蓄热介质和换热组件,第二容纳腔容纳蓄热介质,换热组件设于第二容纳腔内并与蓄热介质相接触,使得加热件工作将热量传递至第二壳
体,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的蓄热介质与第二壳体相接触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至换热组件以对在换热组件的冷媒通路中流通的冷媒加热。
[001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壳体与换热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缝隙,或第二壳体与换热组件相接触;和/或冷媒通路的数量为至少一组。
[0015]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第二壳体与换热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缝隙,能够保证第二壳体与换热组件之间具有用电安全距离,进而避免第二壳体与换热组件相接触而在第二壳体带电后使换热组件也带电而存在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在用电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应用场景下,第二壳体和换热组件可以相接触,即不设置第一缝隙,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0016]进一步地,冷媒通路的数量为至少一组,即冷媒通路的数量为一组或多组,使得能够根据蓄热装置的使用工况、蓄热装置的功能、蓄热装置的蓄热效率等合理设置冷媒通路的数量,有利于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第二壳体与换热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缝隙,第一缝隙的宽度为0.5mm至10mm。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二壳体与换热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缝隙的情况下,第一缝隙的宽度为0.5mm至10mm,第一缝隙宽度的合理范围,能够满足国家相关安全标准要求的最小电气间隙,保证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同时,有利于缩短热量由第二壳体传递至换热组件的传递路径,进而提高换热组件的换热效率,提高热源的能量利用率。
[0019]进一步地,蓄热装置还包括支撑件,通过支撑件来保持换热组件和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以保证第一缝隙的宽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00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加热件与第二壳体相接触;或加热件与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二缝隙。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加热件与第二壳体相接触,另一方面,加热件与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二缝隙,使得能够根据加热件的不同结构、加热件的不同材质、第二壳体的不同结构、第二壳体的不同材质合理设置加热件与第二壳体的位置关系,有利于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00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容纳腔被配置为容纳导热介质,导热介质被配置为将加热件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壳体。
[0023]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容纳腔被配置为容纳导热介质,通过导热介质将加热件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壳体,有利于扩大第二壳体的换热面积,提高热量由加热件传递至第二壳体的传递效率,并有利于使第二壳体均匀受热,进而提高蓄热组件温度的均匀性,保证良好的蓄热效果。
[002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挡板,设于第二壳体和换热组件之间,挡板被配置为具有导热性;第二绝缘件,设于挡板和第二壳体之间,第二绝缘件被配置为连接挡板和第二壳体;第三绝缘件,设于挡板和换热组件之间,第三绝缘件被配置为连接挡板和换热组件。
[0025]在该技术方案中,蓄热组件还包括挡板、第二绝缘件和第三绝缘件,挡板设于第二壳体和换热组件之间,挡板具有导热性,即加热件的热量经第二壳体、挡板传递至换热组件,通过第二绝缘件设于挡板和第二壳体之间,第二绝缘件将挡板和第二壳体绝缘连接,能
够进一步避免蓄热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用电安全隐患,通过第三绝缘件设于挡板和换热组件之间,第三绝缘件将挡板和换热组件绝缘连接,能够进一步避免蓄热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用电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00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片,设于第二壳体的两侧,换热片被配置为与第二壳体相接触或相分离;换热管,穿设于换热片,换热管被配置为容纳冷媒,换热管包括设于第一壳体外部的进口端和出口端。
[0027]在该技术方案中,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片和换热管,换热片设于第二壳体的两侧,一方面,换热片与第二壳体相接触,另一方面,换热片与第二壳体相分离,换热片与第二壳体的不同设置关系能够满足换热片不同结构、第二壳体不同结构的需求,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换热管穿设于换热片,有利于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进而能够使容纳在换热管中的冷媒快速换热。换热管包括设于第一壳体外部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有利于通过换热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将蓄热装置与空调器的冷媒通路相连通,且能够根据需求将蓄热装置设置在空调器的冷媒通路的不同位置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被配置为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加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蓄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包括:热源;第一绝缘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位于所述热源的周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组件包括:蓄热介质,所述第二容纳腔被配置为容纳所述蓄热介质;换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并与所述蓄热介质相接触,所述换热组件被配置为具有冷媒通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换热组件之间具有第一缝隙,或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换热组件相接触;和/或所述冷媒通路的数量为至少一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换热组件之间具有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为0.5mm至10mm。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相接触;或所述加热件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二缝隙。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被配置为容纳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被配置为将所述加热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壳体。8.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换热组件之间,所述挡板被配置为具有导热性;第二绝缘件,设于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二绝缘件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挡板和所述第二壳体;第三绝缘件,设于所述挡板和所述换热组件之间,所述第三绝缘件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亮大森宏刘和成岳宝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