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的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285254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硬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的测试方法,用于钢筋混凝土实体工程的工程事故分析及责任认定、混凝土结构质量评定或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预测。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的核心步骤是:测试试块饱水容重;通过图像处理方式获取混凝土截面中粗骨料体积比;利用物理剥落法分离出混凝土薄片中的部分粗骨料与砂浆,测试粗骨料容重,计算粗骨料单方用量;利用化学溶解法分离出砂浆中细骨料(砂),计算细骨料单方用量;结合饱水后烘干及粉体灼烧前后质量差,计算出单方用水量。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不需要事先获知任意原材料的初始信息,并最大限度避免了粗骨料中可溶性CaO与SiO2的影响;亦没有涉及精密的分析仪器与复杂的化学反应,一般实验室均具备操作条件。均具备操作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的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的测试方法,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作为基建大国,拥有数量庞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众多工程事故分析及责任认定过程的关键步骤,然而一旦塑性混凝土硬化之后,初始配合比的测定过程变得十分困难。除工程事故分析及责任认定之外,获取硬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在混凝土质量评定与耐久性预测方面也至关重要。譬如,预测某已经服役十年的海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剩余服役寿命,需要明确混凝土保护层的初始配合比,因为现有研究成果需要基于配合比中的胶材用量、水胶比、砂石信息,计算混凝土保护层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与临界氯离子含量(相对胶材用量),进而结合环境参数(海水氯盐浓度、温湿度等)与保护层内已有氯盐分布计算剩余的服役寿命。通过获取硬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评定混凝土结构质量或预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预测,进而为混凝土结构的及时修复加固或尽早拆除提供依据,以免出现更大的工程事故。
[0003]国内尚无标准规定测量硬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的方法,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测试步骤如下:首先,通过称重获得待测混凝土试块的饱水面干质量M1和静水中质量M2,计算混凝土的容重M
混凝土
=M1·
ρ

/(M
1-M2);然后,将混凝土试件制成数个混凝土薄片,将混凝土薄片吸水面干后,经拍照和图像处理分析获取骨料的体积分数V
3d
;利用物理手段分离混凝土薄片中的粗骨料和砂浆,获得片状粗骨料和砂浆样。通过称重获得片状粗骨料的饱水面干质量M3与静水中质量M4,计算粗骨料的表观密度ρ
粗骨料
=M3·
ρ

/(M
3-M4),获得粗骨料的单方用量M
粗骨料
=V
3d
·
M3·
ρ

/(M
3-M4);选取部分前述的砂浆样,通过称重获得砂浆样的饱水面干质量M5;利用化学手段分离出砂浆中细骨料(砂),清洗面干后细骨料称量M6;计算硬化混凝土中细骨料的单方用量M
细骨料
=(M
混凝土-M
粗骨料
)
·
M6/M5;取另一半剥离出的砂浆,饱水面干称重M7;烘干称重M8;利用小型球磨机粉磨至全部通过200目筛,取2~5g粉体称重M9,灼烧至950℃并维持30min,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M
10
;则硬化混凝土单方用水量M

=[((M
7-M8)/M7+(M
9-M
10
)/M9]
·
(M
混凝土-M
粗骨料
);取剩余前述的砂浆样,称取饱水面干质量M7;105℃烘干至恒重后称重M8;粉磨并全部通过100目标准筛,混合均匀;取2~5g粉体称重M9,950℃灼烧至恒重后称重M
10
;则硬化混凝土单方用水量M

=[((M
7-M8)/M7+(M
9-M
10
)/M9]
·
(M
混凝土-M
粗骨料
);最终得到硬化混凝土相关数据:硬化混凝土的容重M
混凝土
=M1·
ρ

/(M
1-M2);粗骨料单方用量M
粗骨料
=V
3d
·
M3·
ρ

/(M
3-M4);细骨料单方用量M
细骨料
=(M
混凝土-M
粗骨料
)
·
M6/M5;混凝土单方用水量M

=[((M
7-M8)/M7+(M
9-M
10
)/M9]
·
(M
混凝土-M
粗骨料
);胶凝材料单方用量M
胶材
=M
混凝土-M
粗骨料-M
粗骨料-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混凝土试块为从钢筋混凝土实体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忠谢德擎穆松周莹周霄骋马麒刘凯郭政刘光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