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转运管材生产模具的小车,包括车身、连接臂、支撑板、驱动装置、操纵杆和配重,车身底部转动设置有车轮,连接臂铰接在车身一侧,支撑板固定在连接臂远离车身一侧,驱动装置与车身固定连接,且驱动装置与连接臂驱动连接,操纵杆和配重固定在车身远离连接臂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连接臂、支撑板和驱动装置,且连接臂与车身铰接,支撑板固定在连接臂远离车身一侧,驱动装置与连接臂驱动连接,将模具放置到支撑板上后,通过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连接臂转动,进而将支撑板和模具抬起,推动小车移动,可以实现模具的搬运。可以实现模具的搬运。可以实现模具的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转运管材生产模具的小车
:
[0001]本技术涉及管材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转运管材生产模具的小车。
技术介绍
:
[0002]PVC管是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产品,其生产工艺是在PVC原料中混入辅料后送入挤出机。原料在挤出机内被加热以及摩擦剪切,变为粘流状态,并在后续原料的推动下从挤出机挤出。挤出口安装有模具,变为粘流状态的原料经过模具后成为与模具截面形状相同的连续体,连续体经过冷却、定长切割后,即得到需要的管材。当生产的管材规格发生变化时,往往需要更换模具,但是,由于模具均为圆柱形,且重量达到200
‑
300Kg,因此目前一般采用龙门吊来进行搬运,龙门吊体积较为庞大,且操作人员操作时距离作业现场较远,导致模具更换时操作不灵活,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管材生产模具进行转运的小车。
[0004]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用于转运管材生产模具的小车,包括车身、连接臂、支撑板、驱动装置、操纵杆和配重,所述车身底部一侧转动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身远离车轮的一侧底部转动设置有第一万向轮,所述连接臂铰接在所述车身靠近所述车轮一侧,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车身一侧,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接臂驱动连接,所述操纵杆和所述配重固定在所述车身远离所述连接臂一侧。
[000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手动卷扬机、定滑轮和连杆,所述手动卷扬机和所述定滑轮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远离所述连接臂的一端、所述定滑轮和所述手动卷扬机依次通过钢丝绳传动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车身靠近连接臂一侧铰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两端转动设置有第二万向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车身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车身和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还固定有压杆,所述压杆与所述第一转轴垂直设置;所述车身顶部螺接有锁紧螺栓,所述压杆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栓与所述车身之间且与所述锁紧螺栓抵接。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转轴和固定带,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臂上且所述第二转轴开设有穿孔,所述连接臂上螺接有螺钉,所述第二转轴可与所述螺钉抵接;所述固定带套设在模具外表面,且所述固定带的两端贯穿所述穿孔,并与所述第二转轴缠绕固定。
[0008]本技术的优点:
[0009]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连接臂、支撑板和驱动装置,且连接臂与车身铰接,支撑板固定在连接臂远离车身一侧,驱动装置与连接臂驱动连接,将模具放置到支撑板上后,通过驱动装
置可以驱动连接臂转动,进而将支撑板和模具抬起,推动小车移动,可以实现模具的搬运。
[0010]2、本专利技术在车身靠近连接臂一侧铰接有第一转轴,且在第一转轴两端转动设置有第二万向轮,第一转轴与车身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与车身和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转轴外表面还固定有压杆,压杆与第一转轴垂直设置,车身顶部可拆卸连接有锁紧螺栓,压杆设置在锁紧螺栓与车身之间且与锁紧螺栓抵接;将锁紧螺栓拆下后,压杆及第一转轴会在弹簧复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使第二万向轮与地面接触,第二万向轮接触地面后,操作者更易于操作车身转向,以便于在空间狭小的区域穿行。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3]图3为锁紧螺栓拆卸后车轮的局部放大图。
[0014]1‑
车身;2
‑
连接臂;3
‑
支撑板;4
‑
驱动装置;4.1
‑
手动卷扬机;4.2
‑
定滑轮;4.3
‑
连杆;5
‑
操纵杆;6
‑
配重;7
‑
车轮;8
‑
第一万向轮;9
‑
第一转轴;10
‑
第二万向轮;11
‑
弹簧;12
‑
压杆;13
‑
锁紧螺栓;14
‑
第二转轴;15
‑
固定带;16
‑
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
‑
3所示,一种用于转运管材生产模具的小车,包括车身1、连接臂2、支撑板3、驱动装置4、操纵杆5和配重6。车身1底部一侧转动设置有车轮7,车身1远离车轮7的一侧底部转动设置有第一万向轮8,车轮7和第一万向轮8对车身1进行支撑,并带动车身1移动,同时,第一万向轮8还可以带动车身1转向。连接臂2铰接在车身1靠近车轮7一侧,支撑板3固定在连接臂2远离车身1一侧,支撑板3可以对模具进行支撑。驱动装置4包括手动卷扬机4.1、定滑轮4.2和连杆4.3,手动卷扬机4.1和定滑轮4.2与车身1固定连接,连杆4.3一端与连接臂2固定连接,连杆4.3远离连接臂2的一端、定滑轮4.2和手动卷扬机4.1依次通过钢丝绳传动连接,操作手动卷扬机4.1转动可以带动连杆4.3转动,进而带动连接臂2转动,从而将模具抬起。操纵杆5和配重6固定在车身1远离连接臂2一侧。操作者可通过操纵杆5推动车身1移动并控制车身1转向。车身1靠近连接臂2一侧铰接有第一转轴9,第一转轴9两端转动设置有第二万向轮10,第一转轴9与车身1之间设置有弹簧11,弹簧11两端分别与车身1和第一转轴9连接;第一转轴9外表面还固定有压杆12,压杆12与第一转轴9垂直设置;车身1顶部螺接有锁紧螺栓13,压杆12设置在锁紧螺栓13与车身1之间且与锁紧螺栓13抵接。锁紧螺栓13与车身1连接时,压杆12压紧在锁紧螺栓13和车身1之间,第二万向轮10不与地面接触;锁紧螺栓13拆下后,压杆12及第二万向轮10及第一转轴9在弹簧11复位力的作用下转动,与地面接触后将车轮7顶起,使得第二万向轮10对车身1进行支撑,第二万向轮10可以水平转动,使车身1更便于转向,易于在狭小的区域穿行。连接臂2上还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开设有穿孔,连接臂2上螺接有螺钉16,第二转轴14可与螺钉16抵接;固定带15套设在模具外表面,且固定带15的两端贯穿穿孔,并与第二转轴14缠绕固定,以将模具固定在支撑板3上。
[0016]工作原理:首先转动手动卷扬机4.1,使连接臂2向下转动,并带动支撑板3与地面接触。将模具放置到支撑板3上后,将固定带15套设在模具外表面,并将固定带15两端穿过
穿孔,然后转动第二转轴14,使固定带15缠绕固定在第二转轴14外表面。随后将螺钉16拧紧,使螺钉16顶紧在第二转轴14端部,将第二转轴14锁紧,完成模具的固定。模具固定完成后,转动手动卷扬机4.1,使连接臂2向上转动,从而将模具抬起。然后工人通过操纵杆5推动车身1移动,对模具进行转送。当移动到空间较为狭小的区域时,拆下锁紧螺栓13,使得第一转轴9和第二万向轮10在弹簧11的复位力作用下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转运管材生产模具的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连接臂、支撑板、驱动装置、操纵杆和配重,所述车身底部一侧转动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身远离车轮的一侧底部转动设置有第一万向轮,所述连接臂铰接在所述车身靠近所述车轮一侧,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车身一侧,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接臂驱动连接,所述操纵杆和所述配重固定在所述车身远离所述连接臂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转运管材生产模具的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手动卷扬机、定滑轮和连杆,所述手动卷扬机和所述定滑轮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远离所述连接臂的一端、所述定滑轮和所述手动卷扬机依次通过钢丝绳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转运管材生产模具的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靠近连接臂一侧铰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两端转动设置有第二万向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生元,赵丽珍,杨喜军,王生龙,闫红卫,董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呼和浩特市君子兰塑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