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误反锁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972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止误反锁锁具。防止误反锁锁具包括:锁面和与锁面连接的旋钮组件、弹簧、垫片和挡圈;锁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周侧设置有配位组件,配位组件围合形成第二通孔;配位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卡槽和凸台,卡槽相对凸台凹陷;旋钮组件包括按钮和与按钮连接的转动轴,转动轴周向活动地设置在第二通孔内;按钮靠近锁面的一侧凹设有卡位,卡位与卡槽卡合;弹簧、垫片和挡圈依次套设在转动轴上,弹簧抵接于锁面与垫片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防止室内的儿童误反锁门,增加了上锁的难度;同时解决了按钮晃动、无手感等问题,确保了安全用锁。确保了安全用锁。确保了安全用锁。

Prevent lock from being locked by mist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误反锁锁具


[0001]本技术涉及锁具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误反锁锁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安防行业的不断发展,智能门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安全用锁倍受人们关注。现有的智能门锁大部分具有反锁功能,反锁具有两个概念,一是在室外锁门,从室内无法开启;二是在室内锁门,从室外无法开启。
[0003]室外反锁很简单,一般就是将钥匙多转两圈,这样室内的人即使有钥匙也是打不开的,只能够在室外使用钥匙打开,这样防止小偷翻窗进屋后,偷了东西直接从大门走人。而室内反锁,是通过将反锁旋钮直接旋转实现反锁功能,反锁之后,在外面的人即使有钥匙也是进不了门的,必须通过让室内的人开门才能进入。
[0004]现有的室内反锁操作简便、上锁容易,但往往这种简易反锁方式极易让家里小孩模仿操作,轻易完成反锁工作,不经意间将自己反锁在室内,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反锁按钮容易晃动,长期旋转反锁按钮容易造成反锁按钮操作失灵,致使室内人员被困门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止误反锁的锁具。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止误反锁锁具,包括:锁面和与所述锁面连接的旋钮组件、弹簧、垫片和挡圈;
[0007]所述锁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周侧设置有配位组件,所述配位组件围合形成第二通孔;所述配位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卡槽和凸台,所述卡槽相对所述凸台凹陷;
[0008]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按钮和与所述按钮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周向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按钮靠近所述锁面的一侧凹设有卡位,所述卡位与所述卡槽卡合;
[0009]所述弹簧、所述垫片和所述挡圈依次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锁面与所述垫片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相对所述凸台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5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数量与所述凸台的数量相等。
[0012]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和/或所述凸台的数量为两个、三个、四个。
[0013]进一步地,任意两个所述卡槽间隔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卡位的外部轮廓与所述卡槽的外部轮廓形状相同。
[0015]进一步地,所述卡位、卡槽或所述凸台的外部轮廓形状为梯形或矩形。
[0016]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锁面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挡圈与所述凹槽卡合。
[0017]进一步地,所述挡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垫圈的内径。
[0018]进一步地,所述旋钮组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00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止误反锁锁具,通过在按钮上设置卡位,在锁面上设置卡槽和凸台,卡位与卡槽卡合,且在转动轴上套设有弹簧,弹簧抵接于锁面,依靠弹簧的预紧力将按钮朝靠近锁面的一侧拉紧,同时,由于卡位与卡槽卡合时,按钮处于旋不动的状态,需要外拉按钮后再旋转按钮方可达到反锁效果,加强了旋钮组件的手感,减少反锁时产生虚位和晃动,解决了按钮晃动、无手感等问题,确保了安全用锁;且能够防止儿童误反锁,上锁时需外拉按钮后才可转动,可以防止独自留在室内的儿童误反锁门,增加了反锁上锁的难度,比下压按钮开门更具有防误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附图中: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止误反锁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止误反锁锁具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锁面;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卡槽;14、凸台;
[0029]20、旋钮组件;21、转动轴;212、凹槽;213、插孔;22、按钮;221、卡位;
[0030]30、弹簧;40、垫片;50、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

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0034]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止误反锁锁具的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的防止误反锁锁具一具体实施例中,包括:锁面10和与锁面10连接的旋钮组件20、弹簧30、垫片40和挡圈50;锁面1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的周侧设置有配位组件,配位组件围合形成第二通孔12;配位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卡槽13和凸台14,卡槽13相对凸台14凹陷;旋钮组件20包括按钮22和与按钮22连接的转动轴21,转动轴21周向活动地设置在第二通孔12内;按钮22靠近锁面10的一侧凹设有卡位221,卡位221与卡槽13卡合;弹簧30、垫片40和挡圈50依次套设在转动轴21上,弹簧30抵接于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误反锁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锁面和与所述锁面连接的旋钮组件、弹簧、垫片和挡圈;所述锁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周侧设置有配位组件,所述配位组件围合形成第二通孔;所述配位组件包括相邻设置的卡槽和凸台,所述卡槽相对所述凸台凹陷;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按钮和与所述按钮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周向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按钮靠近所述锁面的一侧凹设有卡位,所述卡位与所述卡槽卡合;所述弹簧、所述垫片和所述挡圈依次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锁面与所述垫片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反锁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相对所述凸台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误反锁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数量与所述凸台的数量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明瑞尹业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弘昇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