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制棉废水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796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制棉废水回用系统,其处理工艺如下:a、调节;b、三维电化学反应:将经调节后的废水通过水泵泵入三维电化学反应器内,污水在该三维电化学反应器反应后从上侧的溢流口流出;c、絮凝沉淀:将上述经三维电化学反应器处理后的废水排入絮凝沉淀池,向絮凝沉淀池内投加钙铝盐,将底部的污泥排出进入压滤机,将上清液的pH值调至7~8后排入纳滤池;d、纳滤:纳滤处理后的浓水回排至调节池,纳滤处理后的淡水即可排入储水池待生产回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是:采用三维电化学反应同步去除氯离子和进一步降低COD,使出水达到回用于生产标准;颗粒电极制作简便,工业化应用前景较好;采用废铁屑作为易损耗阳极,降低废水处理成本。降低废水处理成本。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制棉废水回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是涉及一种精制棉废水深度处理后可回用的


技术介绍

[0002]精制棉是以棉短绒为原料通过碱法蒸煮、漂白而制成的一种高纯度纤维素产品,普遍应用于纤维素酯、硝化纤维素、和醋酸纤维素等纤维素领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材料。精制棉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蒸煮黑液和漂白液,统称废水,该废水中主要使含氯化合物、木质素、单宁、果胶及皂化反应产物。
[0003]国内现有的精制棉废水处理工艺经过处理后,出水水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878-1996),但废水含有有机物和氯盐,对产品聚合度影响很大,致使精制棉废水难以回用。虽然,多年来,行业针对有机物和氯盐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处理方案,但均因投资成本过高或运行成本过高,其技术难以转化。精制棉高耗水、高排水是当前精制棉发展主要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去除氯离子,以提高废水回用率的精制棉废水回用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精制棉废水回用系统,其处理工艺如下:a、调节:将精制棉废水先排入调节池,使得废水可在调节池内均匀混合;b、三维电化学反应:将经调节后的废水通过水泵泵入三维电化学反应器内,污水在该三维电化学反应器反应停留时间为100—120min,污水在该三维电化学反应器反应后从上侧的溢流口流出;所述三维电化学反应器主要包括有壳体、阴极、阳极、微孔隔板、颗粒电极和曝气装置,所述壳体为底部呈锥形的杯状,在该呈杯状壳体的口部盖置有盖板,在该盖板上开设有气孔,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均匀铺设有绝缘层,所述微孔隔板隔置在壳体内,将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上电解区和下排污区,在该下排污区侧部开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与水泵相连通,在该下排污区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在该排污口处安装有排污阀,在该上电解区的上侧部开设有溢流口,所述阳极固定安装在盖板上,并位于上电解区的中央,该阳极的内芯为铜棒,在该铜棒外侧,通过聚四氟乙烯网将车床废铁屑包裹在铜棒上,所述阴极为采用圆筒状的碳毡制作而成,将该圆筒状的碳毡阴极放置在上电解区的微孔隔板上,该阴极位于阳极的四周,在所述圆筒状的碳毡上开设有与溢流口相对应的孔,在该孔处安装有滤网,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阳极接线柱和阴极接线柱,该阳极接线柱与铜棒电连接,该阴极接线柱与碳毡电连接,所述曝气装置主要包括有风机和圆盘形喷管,该圆盘形喷管上均匀开设有喷嘴,所述圆盘形喷管置于微孔隔板上,并通过风管与安装在壳体外侧的风机相连通,所述颗粒电极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均匀悬浮于上电解区内,该颗粒电极的填充体积为上电解区水
量的5%-10%;c、絮凝沉淀:将上述经三维电化学反应器处理后的废水排入絮凝沉淀池,向絮凝沉淀池内投加钙铝盐,调节pH为9~10,静置30-50min,将底部的污泥排出进入压滤机,将上清液的pH值调至7~8后排入纳滤池,所述钙铝盐为CaO和NaAlO,该CaO和NaAlO的摩尔比为2:1;d、纳滤:将上述经絮凝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排入纳滤池进行纳滤处理,纳滤处理后的浓水回排至调节池,纳滤处理后的淡水即可排入储水池待生产回用。
[0006]所述颗粒电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先取自普通豆制品加工磨坊的豆渣为原料,将该豆渣用水洗净后经滤布过滤,将过滤后的豆渣在80—90℃的温度下烘干48—50小时后,活化、造粒;然后将硝酸镁和硝酸铝配制成总阳离子浓度为1.5 mol/L的混合盐溶液A,其中硝酸镁和硝酸铝的摩尔比为2:1,将NaOH和Na2CO3配成混合碱溶液B,其中NaOH和Na2CO3的摩尔比为1:3,接着将混合盐溶液A和混合碱溶液B按体积比1:3混合形成水滑石溶液,最后将上述活化后的粒状豆渣投加到水滑石溶液中老化2小时,抽滤洗涤,在100— 120℃的温度下烘干7—8小时即可。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三维电化学反应同步去除氯离子和进一步降低COD,使出水达到回用于生产标准。
[0008]2、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颗粒电极,颗粒电极采用新型生物质吸附剂豆渣为原料,经活化后负载水滑石可有效除去废水中氯离子,原料来源丰富,颗粒电极制作简便,工业化应用前景较好。
[0009]3、采用钙铝盐作沉淀深化处理剂,利用剩余少量氯离子与钙铝盐反应得到溶解度小的弗式盐及钙离子,在其螯合作用下再次去除氯离子和有机物。
[0010]4、采用多级耦合工艺结合,同步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大量的微生物及氯化物,该工艺的出水各项指标能够满足工厂蒸煮用水指标。
[0011]5、采用废铁屑作为易损耗阳极,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三维电化学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实施例1一种精制棉废水回用系统,其处理工艺如下:a、调节:将精制棉废水先排入调节池,使得废水可在调节池内均匀混合;b、三维电化学反应:将经调节后的废水通过水泵泵入三维电化学反应器内,污水在该三维电化学反应器反应停留时间为100min,反应后从上侧的溢流口流出;所述三维电化学反应器主要包括有壳体1、阴极2、阳极3、微孔隔板4、颗粒电极5和曝气装置,所述壳体1为底部呈锥形的杯状,在该呈杯状壳体1的口部盖置有盖板6,在该盖板6上开设有气孔7,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上均匀铺设有绝缘层8,所述微孔隔板4隔置在壳体1内,将壳体1的内部分隔成
上电解区101和下排污区102,在该下排污区102侧部开设有进水口103,该进水口103与水泵9相连通,在该下排污区102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104,在该排污口104处安装有排污阀10,在该上电解区101的上侧部开设有溢流口105,所述阳极3固定安装在盖板6上,并位于上电解区101的中央,该阳极3的内芯为铜棒301,在该铜棒301外侧,通过聚四氟乙烯网302将车床废铁屑303包裹在铜棒301上,所述阴极2为采用圆筒状的碳毡制作而成,将该圆筒状的碳毡阴极2放置在上电解区101的微孔隔板4上,该阴极2位于阳极3的四周,在所述圆筒状的碳毡上开设有与溢流口105相对应的孔201,在该孔201处安装有滤网11,该滤网11的作用是防止上电解区101内的污物直接排出,所述盖板6上设置有阳极接线柱12和阴极接线柱13,该阳极接线柱12与铜棒301电连接,该阴极接线柱13与碳毡电连接,所述曝气装置主要包括有风机14和圆盘形喷管15,该圆盘形喷管15上均匀开设有喷嘴16,所述圆盘形喷管15置于微孔隔板4上,并通过风管17与安装在壳体1外侧的风机14相连通,所述颗粒电极5在曝气装置的作用下均匀悬浮于上电解区101内,该颗粒电极5的填充体积为上电解区101水量的5%,所述颗粒电极5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先取自普通豆制品加工磨坊的豆渣为原料,将该豆渣用水洗净后经滤布过滤,将过滤后的豆渣在80℃的温度下烘干50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制棉废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处理工艺如下:a、调节:将精制棉废水先排入调节池,使得废水可在调节池内均匀混合;b、三维电化学反应:将经调节后的废水通过水泵泵入三维电化学反应器内,污水在该三维电化学反应器反应停留时间为100—120min,污水在该三维电化学反应器反应后从上侧的溢流口流出;所述三维电化学反应器主要包括有壳体、阴极、阳极、微孔隔板、颗粒电极和曝气装置,所述壳体为底部呈锥形的杯状,在该呈杯状壳体的口部盖置有盖板,在该盖板上开设有气孔,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均匀铺设有绝缘层,所述微孔隔板隔置在壳体内,将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上电解区和下排污区,在该下排污区侧部开设有进水口,该进水口与水泵相连通,在该下排污区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在该排污口处安装有排污阀,在该上电解区的上侧部开设有溢流口,所述阳极固定安装在盖板上,并位于上电解区的中央,该阳极的内芯为铜棒,在该铜棒外侧,通过聚四氟乙烯网将车床废铁屑包裹在铜棒上,所述阴极为采用圆筒状的碳毡制作而成,将该圆筒状的碳毡阴极放置在上电解区的微孔隔板上,该阴极位于阳极的四周,在所述圆筒状的碳毡上开设有与溢流口相对应的孔,在该孔处安装有滤网,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阳极接线柱和阴极接线柱,该阳极接线柱与铜棒电连接,该阴极接线柱与碳毡电连接,所述曝气装置主要包括有风机和圆盘形喷管,该圆盘形喷管上均匀开设有喷嘴,所述圆盘形喷管置于微孔隔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航旭吴广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金汉江精制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