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高度可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793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高度可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螺旋板壳,所述螺旋板壳的内部设有A流体导流腔,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B流体导流腔,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A流体进口和B流体出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B流体进口和A流体出口,所述A流体进口和A流体出口与A流体导流腔相连通,所述B流体进口和B流体出口与B流体导流腔相连通,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高度调节组件;该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可提供的传热面大,流体允许流速高,传热系数大,传热效率高,同时,流体呈螺旋形流动,降低了沿程阻力、解决“死区”问题,缓解振动,也提高了换热器效率,起到节约材料的作用。到节约材料的作用。到节约材料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高度可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高度可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热控仪表管一般为直径6

38毫米之间的无缝钢管,一般的对口钳在使用时,多是采用传统的管钳进行装夹;在热控仪表管焊接安装时,多需要管钳对仪表管进行装夹固定,但是管钳在使用时适用性较差,对于不同的管径装夹时效果难以保证。设计解决的问题就是传统的对口钳使用时不能灵活调整的导致使用不便。
[0003]螺旋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提供的传热面很大,如直径¢1500mm高1200mm的螺旋板换热器的传热面可达130m2。流体在螺旋板内允许流速较高,并且流体沿螺旋方向流动,滞流层薄,故传热系数大,传热效率高。此外还因流速大,脏物不易滞留。
[0004]此外,对于螺旋折流板式换热器,其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与相同条件下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由于流体在壳程呈螺旋形流动,不但可以降低沿程阻力、解决“死区”问题、缓解振动,同时流体的螺旋流动会使边界层减薄并增加扰动,从而强化了换热。在气、水换热的情况下,传递相同的热量时,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可减少30%~40%,节省材料20%~30%。
[0005]但综合考虑,两者的换热效率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0006]另外,现有技术的换热装置采用支撑架固定,不能根据实际环境进行换热器高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高度可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高度可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螺旋板壳,所述螺旋板壳的内部设有A流体导流腔,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B流体导流腔,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A流体进口和B流体出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B流体进口和A流体出口,所述A流体进口和A流体出口与A流体导流腔相连通,所述B流体进口和B流体出口与B流体导流腔相连通,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高度调节组件。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有封头。
[0010]优选的,所述螺旋板壳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固定连接于两个封头。
[0011]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上调节板、下调节板和调节杆,所述上调节板和下调节板的表面均等距设有多组调节孔,所述调节杆设有两根,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有孔部,所述固定板内设有固定螺栓。
[0012]优选的,所述下调节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与调节孔、固定板的孔部相配合,所述固定螺栓上螺纹连接固定螺母。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该新型的高度可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通过在螺旋板壳内设置A流体导流腔,可与壳体内设置的B流体导流腔配合,可综合螺旋板式换热器和螺旋折流板式换热器的有益效果;该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可提供的传热面大,流体允许流速高,传热系数大,传热效率高,同时,流体呈螺旋形流动,降低了沿程阻力、解决“死区”问题,缓解振动,也提高了换热器效率,起到节约材料的作用。
[0016]2)该新型的高度可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通过设置高度调节组件,可通过两根调节杆与上、下调节板的配合,对换热器的设置高度进行灵活、快捷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0]1壳体、2螺旋板壳、3A流体进口、4B流体出口、5B流体进口、6A流体出口、7封头、8支撑柱、9上调节板、10下调节板、11调节杆、12调节孔、13固定板、14固定螺栓、15B流体导流腔、16固定座、17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高度可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螺旋板壳2,螺旋板壳2的内部设有A流体导流腔,壳体1的内部设有B流体导流腔15,壳体1的一端设有A流体进口3和B流体出口4,壳体1的另一端设有B流体进口5和A流体出口6,A流体进口3和A流体出口6与A流体导流腔相连通,B流体进口5和B流体出口4与B流体导流腔15相连通,壳体1的下端设有高度调节组件;通过在螺旋板壳2内设置A流体导流腔,可与壳体1内设置的B流体导流腔15配合,可综合螺旋板式换热器和螺旋折流板式换热器的有益效果;该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可提供的传热面大,流体允许流速高,传热系数大,传热效率高,同时,流体呈螺旋形流动,降低了沿程阻力、解决“死区”问题,缓解振动,也提高了换热器效率,起到节约材料的作用。
[0023]其中,壳体1的两端均设有封头7。
[0024]其中,螺旋板壳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支撑柱8的两端固定连接于两个封头7。
[0025]其中,高度调节组件包括上调节板9、下调节板10和调节杆11,上调节板9和下调节板10的表面均等距设有多组调节孔12,调节杆11设有两根,调节杆1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表面设有孔部,固定板13内设有固定螺栓14;下调节板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6;固定螺栓14与调节孔12、固定板13的孔部相配合,固定螺栓14上螺纹连接固定螺母17;通过设置高度调节组件,可通过两根调节杆11与上、下调节板的配合,对换热器的设置高度进行灵活、快捷的调节。
[0026]工作原理
[0027]该新型的高度可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工作时,A流体通过A流体进口3进入A流体导流腔,并通过A流体出口6导出;B流体通过B流体进口5进入B流体导流腔15,并通过B流体出口4导出;需调节换热器高度时,通过固定螺栓14将两根调节杆11与上调节板9和下调节板10配合,以对换热器高度进行调节。
[002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高度可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螺旋板壳(2),所述螺旋板壳(2)的内部设有A流体导流腔,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有B流体导流腔(15),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A流体进口(3)和B流体出口(4),所述壳体(1)的另一端设有B流体进口(5)和A流体出口(6),所述A流体进口(3)和A流体出口(6)与A流体导流腔相连通,所述B流体进口(5)和B流体出口(4)与B流体导流腔(15)相连通,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有高度调节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高度可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均设有封头(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高度可调螺旋板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板壳(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所述支撑柱(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内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