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788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包括热源、高压透平、低压透平、第一回热器、第二回热器、预压缩机、冷却器和主压缩机,热源的第一出气口连接高压透平的进气口,高压透平的排气口连接低压透平的进气口,低压透平的排气口连接第一回热器的热端入口,第一回热器的热端出口连接第二回热器的热端入口,第二回热器的热端出口连接预压缩机的入口,预压缩机的出口连接冷却器的入口,冷却器的出口连接主压缩机的入口,主压缩机的出口连接第二回热器的冷端入口,第二回热器的冷端出口连接第一回热器的冷端入口,第一回热器的冷端出口连接热源的第一进气口。可降低低压透平的排气压力,提高循环效率。效率。效率。

A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circu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循环发电技术以其广泛的能源利用领域及高效的发电效率,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世界范围内研究者们的青睐。
[0003]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是以sCO2作为循环工质。CO2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物理性能、可靠的安全性、价格低廉以及易于获取等优点,并且CO2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分别为31.4℃、7.38MPa,相对较低,易达到超临界状态。当CO2处于超临界状态,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兼具气体黏度低和流体密度高的特殊物理特性,使其具有流动性好、比体积小、可压缩性小、传热效率高等优点,所以sCO2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超临界流体之一。基于sCO2的各种优点,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具有占地空间小、发电效率高、经济性好等优点,因此现阶段国内外研究机构、企业等正积极投入力量开展采用sCO2布雷顿循环作为新的动力循环系统的各发电系统领域的尝试。sCO2循环由于超临界工质的特殊性,其临界点的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1)、高压透平(2)、低压透平(3)、第一回热器(4)、第二回热器(5)、预压缩机(6)、冷却器(7)和主压缩机(8),所述热源(1)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1a)和第一出气口(1b);所述热源(1)的第一出气口(1b)连接所述高压透平(2)的进气口(2a),所述高压透平(2)的排气口(2b)连接所述低压透平(3)的进气口(3a),所述低压透平(3)的排气口(3b)连接所述第一回热器(4)的热端入口(4a),所述第一回热器(4)的热端出口(4b)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5)的热端入口(5a),所述第二回热器(5)的热端出口(5b)连接所述预压缩机(6)的入口(6a),所述预压缩机(6)的出口(6b)连接所述冷却器(7)的入口(7a),所述冷却器(7)的出口(7b)连接所述主压缩机(8)的入口(8a),所述主压缩机(8)的出口(8b)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5)的冷端入口(5c),所述第二回热器(5)的冷端出口(5d)连接所述第一回热器(4)的冷端入口(4c),所述第一回热器(4)的冷端出口(4d)连接所述热源(1)的第一进气口(1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热器(5)的热端出口(5b)与所述预压缩机(6)的入口(6a)之间通过预冷器(9)相连接,所述第二回热器(5)的热端出口(5b)连接所述预冷器(9)的入口(9a),所述预冷器(9)的出口(9b)连接所述预压缩机(6)的入口(6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缩机(6)的出口(6b)与所述冷却器(7)的入口(7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扬范世望陈永照余洁易小兰范伟李元元刘冀朱郁波刘志刚杨建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