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786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6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并解析用户行程信息,根据解析结果预测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网络非可用时段;根据获取到的用户历史行为信息,从终端设备已安装的各个移动应用中筛选与所述目标用户相对应的内容来源类应用;根据所述网络非可用时段的时段长度以及网络非可用时段距离当前系统时间的时间间隔,配置与所述内容来源类应用相对应的预缓存策略;向所述内容来源类应用下发已配置的预缓存策略。该方式能够自动判断可能的网络非可用时段,从而针对内容来源类应用实施预缓存策略,达到自动缓存的目的,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大幅提升了缓存效率。大幅提升了缓存效率。大幅提升了缓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互联网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联络好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乘坐飞机、高铁时,由于移动信号受到影响而导致用户设备处于网络不可用状态。
[0003]为了应对上述情况,多数用户都会选择预先在终端设备中下载音频、视频或文件等资源信息,相应地,在处于网络不可用状态时,浏览预先下载的资源信息。
[0004]但是,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方式至少存在如下缺陷:需要用户手动下载资源信息,操作繁琐且耗时,若用户忘记预先下载则会导致长途旅行过程中缺乏可供浏览的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方法及装置。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方法,包括:
[0007]获取并解析用户行程信息,根据解析结果预测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网络非可用时段;
[0008]根据获取到的用户历史行为信息,从终端设备已安装的各个移动应用中筛选与所述目标用户相对应的内容来源类应用;
[0009]根据所述网络非可用时段的时段长度以及网络非可用时段距离当前系统时间的时间间隔,配置与所述内容来源类应用相对应的预缓存策略;<br/>[0010]向所述内容来源类应用下发已配置的预缓存策略。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装置,包括:
[0012]获取模块,适于获取并解析用户行程信息,根据解析结果预测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网络非可用时段;
[0013]筛选模块,适于根据获取到的用户历史行为信息,从终端设备已安装的各个移动应用中筛选与所述目标用户相对应的内容来源类应用;
[0014]配置模块,适于根据所述网络非可用时段的时段长度以及网络非可用时段距离当前系统时间的时间间隔,配置与所述内容来源类应用相对应的预缓存策略;
[0015]下发模块,适于向所述内容来源类应用下发已配置的预缓存策略。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0017]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方法对应的操作。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方法对应的操作。
[0019]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方法及装置中,能够根据获取到的用户行程信息自动预测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网络非可用时段;并且,能够根据获取到的用户历史行为信息从终端设备已安装的各个移动应用中筛选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内容来源类应用,从而根据网络非可用时段的时段长度以及网络非可用时段距离当前系统时间的时间间隔,配置与内容来源类应用相对应的预缓存策略。由此可见,该方式能够自动判断可能的网络非可用时段,从而针对内容来源类应用实施预缓存策略,达到自动缓存的目的,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大幅提升了缓存效率。
[0020]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4]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示出了一个示例提供的预判用户行为实现手机内容预缓存系统的结构图;
[0027]图6示出了一个示例提供的预判用户行为实现手机内容预缓存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0030]步骤S110:获取并解析用户行程信息,根据解析结果预测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网络非可用时段。
[0031]其中,用户行程信息可以为行程通知短消息、也可以为用户输入的行程备忘信息等。通过对用户行程信息进行解析,能够得到行程起始时间、交通工具信息等各类内容,相应的,根据上述信息即可预测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网络非可用时段。该网络非可用时段主
要是指由于目标用户处于网络信号覆盖较差的地域而导致的网络完全不可用或网络状况较差的时间段。
[0032]步骤S120:根据获取到的用户历史行为信息,从终端设备已安装的各个移动应用中筛选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内容来源类应用。
[0033]其中,用户历史行为信息包括用户针对各个移动应用触发的操作行为信息,如启动应用、点击浏览、退出应用等,还可以包括用户针对终端设备触发的开关机指令信息等等。总之,本专利技术不限定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的具体内涵,凡是能够反映用户针对终端设备的操作行为的信息均为作为用户历史行为信息。
[0034]通过分析用户历史行为信息,能够确定终端设备已安装的各个移动应用与用户交互密切的应用,从而根据各个移动应用的交互时间、交互类型、交互频次等因素筛选若干个内容来源类应用。
[0035]步骤S130:根据网络非可用时段的时段长度以及网络非可用时段距离当前系统时间的时间间隔,配置与内容来源类应用相对应的预缓存策略。
[0036]具体地,网络非可用时段的时段长度用于确定预缓存策略中包含的待缓存数据总量,通常情况下,网络非可用时段的时段长度越长,待缓存数据总量越大;反之则越短。另外,网络非可用时段距离当前系统时间的时间间隔用于确定预缓存策略中包含的缓存速度,即,单位时间缓存量。通常情况下,网络非可用时段距离当前系统时间的时间间隔越短,缓存速度越快,单位时间缓存量越大;反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应用的内容预缓存方法,包括:获取并解析用户行程信息,根据解析结果预测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网络非可用时段;根据获取到的用户历史行为信息,从终端设备已安装的各个移动应用中筛选与所述目标用户相对应的内容来源类应用;根据所述网络非可用时段的时段长度以及网络非可用时段距离当前系统时间的时间间隔,配置与所述内容来源类应用相对应的预缓存策略;向所述内容来源类应用下发已配置的预缓存策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并解析用户行程信息,根据解析结果预测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网络非可用时段包括:获取接收到的行程类通知消息;针对所述行程类通知消息进行解析,以确定所述行程类通知消息中包含的行程起始时间、行程结束时间、和/或交通工具信息;根据所述行程起始时间、行程结束时间、和/或交通工具信息预测与目标用户相对应的网络非可用时段的时段起始时间、时段结束时间、和/或时段持续时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用户历史行为信息,从终端设备已安装的各个移动应用中筛选与所述目标用户相对应的内容来源类应用包括:根据获取到的用户历史行为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已安装的各个移动应用的启动频次、启动时长、和/或启动时间段;根据所述各个移动应用的启动频次、启动时长、和/或启动时间段,筛选与所述目标用户相对应的内容来源类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网络非可用时段的时段长度以及网络非可用时段距离当前系统时间的时间间隔,配置与所述内容来源类应用相对应的预缓存策略包括:根据所述网络非可用时段的时段长度,确定待缓存的内容数据总量;根据所述待缓存的内容数据总量以及各个内容来源类应用的启动时长,确定预缓存策略中包含的与各个内容来源类应用相对应的应用待缓存数据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待缓存的内容数据总量以及各个内容来源类应用的启动时长,确定与各个内容来源类应用相对应的应用待缓存数据量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