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机器可读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来电处理方法、一种来电处理装置、一种设备和一种机器可读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移动终端的应用和普及、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变得很容易。
[0003]在移动终端的使用过程中,移动终端不处于用户的可视区域内、移动终端处于静音模式等因素,可能导致出现漏接电话的情况,用户在漏接电话的情况下可能会错过一些重要信息,如同事、朋友、家人所拨通的来电等。
[0004]互联网信息的日趋透明和易传播性,也使移动终端的标识不再具有私密性,而成为了诈骗机构、推销机构等机构能够轻松获取的用户信息之一。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时常会收到陌生号码的来电,其中很多来电是推销来电等无意义来电,若接听来电则难免受到骚扰,若不接听来电则又担心会错过一些重要信息,例如:同事、朋友、家人通过陌生号码所拨通的来电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来电处理方法,可以为用户接管来电,并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来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智能终端,来电服务端绑定所述第一智能终端的来电转移,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对话的音频、以及所述音频中的关键信息;所述对话为来电服务端针对第二智能终端向第一智能终端发起的来电、与第二智能终端建立的对话;在所述音频对应的区域,展示所述关键信息对应的标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所述关键信息对应的标记,包括:在所述音频对应的波形图区域,展示所述关键信息对应的标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展示所述音频文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用户对于所述标记的触发操作,在所述音频文本中跳转至所述标记对应的第一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用户对于所述音频文本的触发操作,在所述音频区域中跳转至对应的第二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所述对话的呼叫号码,提供标记入口,所述标记入口用于对所述呼叫号码的类型进行标记。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通讯录中的联系人,提供来电接管权限对应的设置接口;依据用户针对所述设置接口的操作,确定所述联系人与来电接管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信息为依据所述对话对应的来电类型、从所述音频文本中提取得到的信息。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输出来电拦截信息;所述来电拦截信息为来电服务端针对以第一智能终端为被叫的来电得到的信息。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包括:依据时间排列的多个语音段;所述语音段为依据音频中语音信息对应的对话身份相应。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用户状态信息符合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来电被转移至所述来电服务端。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用户状态信息表征用户正在处于忙碌状态;用户状态信息表征用户处于预设空间内。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用户邻近的智能设备;向所述智能设备发送所述对话的音频,以使所述智能设备播放所述对话的音频。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用户邻近的智能设备;
接收所述智能设备发送的用户语音;向所述来电服务端发送所述用户语音。15.一种来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来电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针对第二智能终端向第一智能终端发起的来电,与第二智能终端建立对话;确定所述对话的音频、以及所述音频中的关键信息;向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发送所述音频、以及所述音频中的关键信息。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音频中的关键信息,包括:依据所述对话对应的来电类型,从所述音频对应的音频文本中提取得到关键信息。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来电的类别为即时通信类别,所述方法还包括:依据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在即时通信平台上的用户属性信息和/或用户评价信息和/或用户关系信息,确定所述对话对应的来电类型。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针对所述对话的回复方式信息;依据所述回复方式信息,确定待回复信息对应的回复内容。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针对所述对话的回复方式信息,包括:依据所述对话对应的来电类型、和/或、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剩余对话时长信息,确定针对所述对话的回复方式信息。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复方式信息包括:第一回复方式信息,所述第一回复方式信息用于表征继续咨询;或者第二回复方式信息,所述第二回复方式信息用于表征快速结束对话。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针对所述对话的回复方式信息,包括:依据所述来电类型与所述第一智能终端对应的用户特征之间的匹配信息,确定针对所述对话的回复方式信息。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信息为匹配,所述回复方式信息包括:第一回复方式信息,所述第一回复方式信息用于表征继续咨询;或者所述匹配信息为不匹配,所述回复方式信息包括:第二回复方式信息,所述第二回复方式信息用于表征快速结束对话。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剩余对话时长信息超过时长阈值,所述回复方式信息包括:第一回复方式信息,所述第一回复方式信息用于表征继续咨询;或者所述剩余对话时长信息不超过时长阈值,所述回复方式信息包括:第二回复方式信息,所述第二回复方式信息用于表征快速结束对话。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二智能终端发送的语音信息;依据所述语音信息的停顿间隔信息,确定待回复信息。2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平,郭烽,陈初,沈浩翔,韩梦曦,吴玥,朱辉,
申请(专利权)人: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