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路RFID通信防拆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770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路RFID通信防拆监测系统,包括,若干感应子系统;感应子系统包括感应终端和与感应终端适配的锁盒;当锁点受力缩入所述锁点孔内时,则锁舌从所述锁舌孔内伸出进入所述锁口内;感应终端的背面设有插杆,插杆开设与所述锁舌适配的插孔,当插杆向所述锁点孔插入时,推动所述锁点进入所述锁点孔内,使所述锁舌穿入所述插孔进入至所述锁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双路RFID通信防拆监测系统,通过锁盒和感应终端的配合,插杆推动锁点进入到锁点孔,锁舌弹出将插杆固定在锁盒内,从而使得感应终端一旦与锁盒安装,就无法取下。保证了感应终端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感应终端的连接方式不安全,无法防拆卸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路RFID通信防拆监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监狱安防设备
,尤其是一种双路RFID通信防拆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司法监狱中需要及时掌握服刑人员的运动轨迹,传统方式均需要通过狱警监督检查来观察获得。但是耗费人力大,浪费大量时间。现今,大量智能设备的使用,使得司法监狱对于服刑人员的监控变得更加简单。如RFID的使用,在服刑人员身上佩戴具有RFID芯片的手环、胸卡等穿戴设备。然后在司法监狱的各个路口或通道内安装感应子系统,组成的监测系统。若干个感应子系统采集到具有RFID芯片的穿戴设备的信息,按照时间排序即可获知穿戴了穿戴设备的服刑人员的行动轨迹。然而本检测系统中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感应子系统必须无法被私自拆卸,更换位置或者替换,只有满足无法被拆卸,才可以保证服刑人员的路经检测是正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路RFID通信防拆监测系统,解决现有监测系统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路RFID通信防拆监测系统,包括,若干感应子系统;所述感应子系统包括感应终端和与感应终端适配的锁盒;所述锁盒包括锁点和与锁点适配的锁点孔,所述锁点通过锁点弹簧与所述锁点孔的孔底连接;所述锁盒还包括锁舌、锁舌孔和锁口;所述锁舌通过锁簧与所述锁舌孔的孔底连接;所述锁点位于所述锁舌和所述锁口之间,所述锁舌位于所述锁舌孔内,当所述锁点受力缩入所述锁点孔内时,则所述锁舌从所述锁舌孔内伸出进入所述锁口内;所述感应终端的背面设有插杆,所述插杆开设与所述锁舌适配的插孔,当所述插杆向所述锁点孔插入时,推动所述锁点进入所述锁点孔内,使所述锁舌穿入所述插孔进入至所述锁口内。其中,所述锁盒包括预埋钉,所述预埋钉固定连接与所述锁盒的背面。其中,所述锁盒的侧壁开设入线孔,所述感应终端的接电插头设置于所述感应终端的背面。其中,所述锁盒内设有与接电插头配套使用的接电插口,所述接电插头固定安装于固定管的端部,所述接电插头的电线位于固定管内。其中,还包括,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安装于所述锁盒内,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感应终端连接。其中,还包括夜光标贴;所述夜光标贴贴装于所述感应终端的表面,所述夜光标贴上设有感应子系统的编号。本技术的一种双路RFID通信防拆监测系统,通过锁盒和感应终端的配合,插杆推动锁点进入到锁点孔,锁舌弹出将插杆固定在锁盒内,从而使得感应终端一旦与锁盒安装,就无法取下。保证了感应终端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感应终端的连接方式不安全,无法防拆卸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感应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感应终端和锁盒安装后);图2是本技术的感应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感应终端和锁盒安装前):图3是本技术感应子系统的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图1-图3所示,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双路RFID通信防拆监测系统,包括,若干感应子系统100,每个感应子系统100安装于路口处或者走廊内等位置;感应子系统100用于感应带有RFID芯片的穿戴设备,按照每个感应子系统100的感应顺序,即可获知穿戴设备的运动路径。所述感应子系统100包括感应终端1和与感应终端1适配的锁盒2;所述锁盒2包括预埋钉3,所述预埋钉3固定连接与所述锁盒2的背面。预埋钉3用于埋设于墙体内,通过水泥固定,使锁盒与墙体成为一体,无法被拆卸下来。所述锁盒2包括锁点201和与锁点201适配的锁点孔202,所述锁点201通过锁点弹簧203与所述锁点孔202的孔底连接,锁点201通过锁点弹簧203可以在锁点孔内缩回或伸出。所述锁盒2还包括锁舌204、锁舌孔205和锁口206;所述锁舌204通过锁簧207与所述锁舌孔205的孔底连接,当锁舌204由锁簧207带动下进入到锁口206内时完成锁定。所述锁点201位于所述锁舌204和所述锁口206之间,阻挡锁舌204进入到锁口206内。此时所述锁舌204位于所述锁舌孔205内。只有当所述锁点201受力缩入所述锁点孔202内时,锁点201不再遮挡锁舌204,则所述锁,204从所述锁舌孔205内在锁簧207的带动下伸出进入所述锁口206内,完成锁定。所述感应终端1的背面设有插杆101,所述插杆101开设与所述锁舌204适配的插孔102,当所述插杆101向所述锁点孔202插入时,插杆101推动所述锁点204进入所述锁点孔202内,锁点201不再遮挡锁舌204,因此锁舌204在锁簧207的驱动下向锁口206方向伸出,直至所述锁舌204穿入所述插孔102进入至所述锁口206内,从而将感应终端1安装在了锁盒2上,保证锁盒2无法被拆卸。使用时,优选的在走廊的两端转角处,以及走廊的中间开凿安装孔,在安装孔的孔底铺一层水泥层,在水泥层还未凝固时,将锁盒2安装在安装孔内,锁盒2的预埋钉3插入到水泥内,当水泥凝固后,锁盒2便固定在了墙体上,无法被拆卸。将感应终端1的插杆101对准锁点201,将感应终端1扣向所述锁盒,插杆101推动锁点201进入到锁点孔内,锁点201不再遮挡锁舌204,因此锁舌204在锁簧207的驱动下向锁口206方向伸出,直至所述锁舌204穿入所述插孔102进入至所述锁口206内,完成感应终端1与所述锁盒2的组装。感应终端1安装在锁盒2内时,无法再被取下,只能通过暴力拆卸。因此保证了监狱安全,服刑人员以及工作人员无法偷偷私拆或者甚至调换感应终端1的位置。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盒2的侧壁开设入线孔208,便于电源线接入到锁盒2的内部,所述感应终端1的接电插头103设置于所述感应终端1的背面,保证了电线不裸露在外,使得其他人无法通过私拆电线导致感应终端1失灵。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安装,所述锁盒2内设有与接电插头103配套使用的接电插口209,接电插口209通过导线与司法监狱内的电源线连接通电。接电插头103插入接电插口209上时,即可完成电性连接。所述接电插头103固定安装于固定管104的端部,固定管用于保护接电插头103的电线,以及便于接电插头103准确的插入到节点插口209上。所述接电插头103的电线位于固定管内。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设备在停电时候依旧可以正常运行,还包括备用电源210,所述备用电源210安装于所述锁盒2内,所述备用电源210与所述感应终端1通过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路RFID通信防拆监测系统,包括,若干感应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子系统包括感应终端和与感应终端适配的锁盒;/n所述锁盒包括锁点和与锁点适配的锁点孔,所述锁点通过锁点弹簧与所述锁点孔的孔底连接;所述锁盒还包括锁舌、锁舌孔和锁口;所述锁舌通过锁簧与所述锁舌孔的孔底连接;所述锁点位于所述锁舌和所述锁口之间,所述锁舌位于所述锁舌孔内,当所述锁点受力缩入所述锁点孔内时,则所述锁舌从所述锁舌孔内伸出进入所述锁口内;/n所述感应终端的背面设有插杆,所述插杆开设与所述锁舌适配的插孔,当所述插杆向所述锁点孔插入时,推动所述锁点进入所述锁点孔内,使所述锁舌穿入所述插孔进入至所述锁口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路RFID通信防拆监测系统,包括,若干感应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子系统包括感应终端和与感应终端适配的锁盒;
所述锁盒包括锁点和与锁点适配的锁点孔,所述锁点通过锁点弹簧与所述锁点孔的孔底连接;所述锁盒还包括锁舌、锁舌孔和锁口;所述锁舌通过锁簧与所述锁舌孔的孔底连接;所述锁点位于所述锁舌和所述锁口之间,所述锁舌位于所述锁舌孔内,当所述锁点受力缩入所述锁点孔内时,则所述锁舌从所述锁舌孔内伸出进入所述锁口内;
所述感应终端的背面设有插杆,所述插杆开设与所述锁舌适配的插孔,当所述插杆向所述锁点孔插入时,推动所述锁点进入所述锁点孔内,使所述锁舌穿入所述插孔进入至所述锁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路RFID通信防拆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盒包括预埋钉,所述预埋钉固定连接与所述锁盒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晖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信云高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