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768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壳体、显示屏、接线孔和接收模块,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且显示屏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壳体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接线孔,所述壳体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卡槽设置于壳体的两侧,所述卡槽的内部安装有防尘网,且防尘网一侧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凸块,所述壳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拆装结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且电路板的上方安装有处理模块、接收模块、监测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散热效果,也同时实现了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显示屏防护效果和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便于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监测
,具体为一种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监测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在配电网络在运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监测,监测是否出现问题导致该配电网络无法使用,在监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相应的监测系统,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的此类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在使用时由于该监测设备在长期运作下,内部的元器件表面的温度逐渐上升,如元器件长期在高温下运作时,降低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使该监测系统的使用寿命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监测系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壳体、显示屏、接线孔和接收模块,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且显示屏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壳体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接线孔,所述壳体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防尘网、固定架、风机、卡槽以及凸块,所述固定架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两侧,所述固定架一侧的顶端与底端均安装有风机,所述卡槽设置于壳体的两侧,所述卡槽的内部安装有防尘网,且防尘网一侧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凸块,所述壳体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拆装结构,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且电路板的上方安装有处理模块、接收模块、监测模块以及输出模块。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盖、第一吸盘以及第二吸盘,所述防护盖一端的拐角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吸盘,所述防护盖一端壳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吸盘。优选的,所述第一吸盘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吸盘与第二吸盘之间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防尘网的横截面与卡槽的横截面相适配,所述卡槽内部一侧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卡合槽,所述固定架与防尘网之间壳体的一侧贯穿有散热孔。优选的,所述拆装结构包括挡板、盖板以及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壳体内部顶端的两端,所述限位块的内部设置有盖板,且盖板的一侧固定有挡板。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内部的宽度与盖板的厚度相适配,所述盖板与限位块构成卡合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不仅提高了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散热效果,也同时实现了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显示屏防护效果和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便于维修;(1)通过设置有散热机构,由于防尘网采用树胶材料,因此将防尘网弯曲放置到卡槽内部,松开时,防尘网在弹力的作用下使凸块与卡合槽相卡合,通过风机运作向壳体内部输送风力,因此避免了壳体内部元器件在长期运作的过程中表面温度逐渐升高,如长期在高温下运作将降低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防尘网起到防止灰尘进入作用,提高了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散热效果;(2)通过设置有防护结构,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将防护盖放置到显示屏一端,并使第一吸盘与第二吸盘之间相互对准,通过第一吸盘与第二吸盘相互吸附的情况下使防护盖固定,因此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防护盖对显示屏起到防护的效果,实现了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显示屏防护效果;(3)通过设置有拆装结构,在需要维修时将两侧的固定销取出,并将挡板向外拉出,拉出的过程中带动盖板一同移动,而盖板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限位块的作用下起到稳定移动现象,检测完成后,反向操作将盖板安装即可,实现了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便于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机构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显示屏;3、防护结构;301、防护盖;302、第一吸盘;303、第二吸盘;4、接线孔;5、散热机构;501、防尘网;502、固定架;503、风机;504、卡槽;505、凸块;6、拆装结构;601、挡板;602、盖板;603、限位块;7、电路板;8、处理模块;9、接收模块;10、监测模块;11、输出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壳体1、显示屏2、接线孔4和接收模块9,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2,且显示屏2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结构3,防护结构3包括防护盖301、第一吸盘302以及第二吸盘303,防护盖301一端的拐角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吸盘302,防护盖301一端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吸盘302,第一吸盘302设置有四个,第一吸盘302与第二吸盘303之间一一对应;具体地,如图2所示,使用该结构时,首先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将防护盖301放置到显示屏2一端,并使第一吸盘302与第二吸盘303之间相互对准,通过第一吸盘302与第二吸盘303相互吸附的情况下使防护盖301固定,因此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防护盖301对显示屏2起到防护的效果,实现了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显示屏2防护效;壳体1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接线孔4,壳体1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机构5,散热机构5包括防尘网501、固定架502、风机503、卡槽504以及凸块505,固定架502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两侧,固定架502一侧的顶端与底端均安装有风机503,卡槽504设置于壳体1的两侧,卡槽504的内部安装有防尘网501,且防尘网501一侧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凸块505,防尘网501的横截面与卡槽504的横截面相适配,卡槽504内部一侧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卡合槽,固定架502与防尘网501之间壳体1的一侧贯穿有散热孔;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使用该结构时,首先由于防尘网501采用树胶材料,因此将防尘网501弯曲放置到卡槽504内部,松开时,防尘网501在弹力的作用下使凸块505与卡合槽相卡合,通过风机503运作向壳体1内部输送风力,因此避免了壳体1内部元器件在长期运作的过程中表面温度逐渐升高,如长期在高温下运作将降低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防尘网501起到防止灰尘进入作用,提高了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散热效果;壳体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拆装结构6,拆装结构6包括挡板601、盖板602以及限位块603,限位块603设置于壳体1内部顶端的两端,限位块603的内部设置有盖板602,且盖板602的一侧固定有挡板601,限位块603内部的宽度与盖板602的厚度相适配,盖板602与限位块603构成卡合结构;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使用该结构时,首先在需要维修时将两侧的固定销取出,并将挡板601向外拉出,拉出的过程中带动盖板602一同移动,而盖板602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壳体(1)、显示屏(2)、接线孔(4)和接收模块(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2),且显示屏(2)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结构(3),所述壳体(1)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接线孔(4),所述壳体(1)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机构(5),所述散热机构(5)包括防尘网(501)、固定架(502)、风机(503)、卡槽(504)以及凸块(505),所述固定架(502)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两侧,所述固定架(502)一侧的顶端与底端均安装有风机(503),所述卡槽(504)设置于壳体(1)的两侧,所述卡槽(504)的内部安装有防尘网(501),且防尘网(501)一侧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凸块(505),所述壳体(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拆装结构(6),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7),且电路板(7)的上方安装有处理模块(8)、接收模块(9)、监测模块(10)以及输出模块(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壳体(1)、显示屏(2)、接线孔(4)和接收模块(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2),且显示屏(2)的一端设置有防护结构(3),所述壳体(1)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接线孔(4),所述壳体(1)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机构(5),所述散热机构(5)包括防尘网(501)、固定架(502)、风机(503)、卡槽(504)以及凸块(505),所述固定架(502)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两侧,所述固定架(502)一侧的顶端与底端均安装有风机(503),所述卡槽(504)设置于壳体(1)的两侧,所述卡槽(504)的内部安装有防尘网(501),且防尘网(501)一侧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凸块(505),所述壳体(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拆装结构(6),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路板(7),且电路板(7)的上方安装有处理模块(8)、接收模块(9)、监测模块(10)以及输出模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网络自动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3)包括防护盖(301)、第一吸盘(302)以及第二吸盘(303),所述防护盖(301)一端的拐角位置处均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谷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高智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