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区道路交通引导系统
本技术属于道路交通管理
,涉及一种交通引导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景区道路交通引导系统。
技术介绍
景区道路目前仍然是以公路工程、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规范为基础进行设计的,由于景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众多游客,故除满足必要的交通需求外,景区道路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游客的游览需求。景区内的道路主要分为进出主干道、分流道和步行游览道三类,进出主干道以车辆通行为主,通过驾车等方式欣赏沿途的动态景观;分流道以小型游览车通行为主,游客也可步行游览;步行游览道一般为林中小径、登高台阶、汀步石路等,注重徒步通行的乐趣,基本不显交通功能。对于人车共用的道路,如进出主干道和分流道,交通情况比较复杂,景区一般会沿途安排工作人员协助管理现场交通,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基础上,满足游客以站、坐、躺、跳等各种姿势的拍照需求。但在游客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这种现场交通管理的执行难度相当大,并且在非通直道路上,由于景区内植物、弯道等因素对人眼视线的影响,车辆驾驶员难以及时掌握前方路况,道路上拍照的游客也难以及时察觉出有车辆靠近,两者之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区道路交通引导系统,包括设置在景区道路(1)上的至少一个观光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光区(10)的侧边设置有游客驻足区(2),所述游客驻足区(2)靠近所述观光区(10)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隔离桩(3);/n所述隔离桩(3)包括桩体(31),所述桩体(31)远离所述观光区(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显示屏(32),所述第一显示屏(32)用于为所述游客驻足区(2)的游客提供通行提示;/n相邻的所述隔离桩(3)之间通过红外收发器(33)形成用于检测游客的红外光栅,所述红外收发器(33)设置于所述桩体(31)的侧面上;/n所述道路(1)的侧边设置有停车区(4),所述停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区道路交通引导系统,包括设置在景区道路(1)上的至少一个观光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光区(10)的侧边设置有游客驻足区(2),所述游客驻足区(2)靠近所述观光区(10)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隔离桩(3);
所述隔离桩(3)包括桩体(31),所述桩体(31)远离所述观光区(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显示屏(32),所述第一显示屏(32)用于为所述游客驻足区(2)的游客提供通行提示;
相邻的所述隔离桩(3)之间通过红外收发器(33)形成用于检测游客的红外光栅,所述红外收发器(33)设置于所述桩体(31)的侧面上;
所述道路(1)的侧边设置有停车区(4),所述停车区(4)设置有进车通道(41)和出车通道(42),所述停车区(4)与所述游客驻足区(2)之间通过游客通道(43)连通;
所述道路(1)的各车道上设置有至少一排地面指示灯(5),所述地面指示灯(5)用于为道路(1)上的车辆提供通行指示信号,且所述地面指示灯(5)与所述观光区(10)相隔有第一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区道路交通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31)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语音喇叭(34),所述第一语音喇叭(34)与所述第一显示屏(32)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显示屏(32)上的通行提示进行语音播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区道路交通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31)的顶部设置有警示灯(35),所述警示灯(35)和所述地面指示灯(5)的光源均为红绿双色光源,且在同一时刻,所述警示灯(35)的灯色与所述地面指示灯(5)的灯色互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区道路交通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桩体(31)靠近所述观光区(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检测相机(36)和第二语音喇叭(37),所述第一检测相机(36)用于检测所述观光区(10)的游客停留情况,所述第二语音喇叭(37)用于根据所述观光区(10)内的游客停留情况进行语音播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景区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力,沈标,曹昌伟,刘熙,张佳晶,黄水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天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青海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