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718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包括冲击体,冲击体的上端连接悬挂绳,侧面连接有释放绳;悬挂绳和释放绳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天花板上;释放绳和冲击体通过自动脱钩器连接。冲击体可通过调节配重块重量和弹性圈的刚度,来设定特定的冲击强度,并通过悬挂绳和释放绳将冲击体抬升至特定高度释放,利用重力势能获得特定的水平速度,完成对装配式内隔墙板特定位置的撞击,能够对不同人体撞击墙体情况的模拟,以获得不同人体撞击墙体使墙体发生形变的情况,实现了对预制内隔墙的抗冲击性能的评估。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可靠,抬升高度及冲击强度可调,因此操作方便,便于采集多组实验数据,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抗冲击性能测试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采用装配式轻质墙板做建筑物内隔墙,也称分户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作为一种较新的工程做法,其相应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检测及评价方法均未形成普遍系统的规范。尽管在整体结构中,装配式轻质墙板为非承重构件,但作为一种分隔空间的构件,在正常使用中其仍有可能遭受到一定的荷载作用,较为常见的荷载工况是人员对于建筑内墙的撞击。为了保证建筑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考虑撞击工况对于内墙进行相应的工程设计与质量检测相当必要。但在实际工程中,构件的边界条件与试验室存在较大差异。因其为非承重构件,实际工程中装配式墙板与邻近主体结构之间往往采用较为简单的连接方法,如砂浆粘结,连接处破坏是否会导致轻质墙板失效仍缺乏相关的试验研究,目前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中对于墙板的抗冲击性能也没有给出明确规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包括冲击体,冲击体的上端连接悬挂绳,侧面连接有释放绳;悬挂绳和释放绳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天花板上;释放绳和冲击体通过自动脱钩器连接。进一步地,冲击体包括螺杆和配重块;配重块固定在螺杆上;配重块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中设有刚性环形圈;刚性环形圈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中设有弹性圈。进一步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设置在第一凹槽下方的第二凹槽;刚性环形圈包括第一圈体和第二圈体;第一圈体和第二圈体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容纳槽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圈体和第二圈体侧壁上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弹性圈包括第一弹性圈和第二弹性圈;第一弹性圈和第二弹性圈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中。进一步地,配重块的质量大小为30-70kg。进一步地,弹性圈为可充气气囊圈或沙袋圈。进一步地,可充气气囊圈为轮胎。进一步地,螺杆上位于配重块的上端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调整垫、第一螺母、第一锁紧螺母;螺杆上位于配重块的下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调整垫、第一二螺母以及第二锁紧螺母。进一步地,固定件包括带环螺杆,带环螺杆依次穿过天花板、加强板和第三螺母连接;带环螺杆的第二挂环和释放绳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的冲击体可通过调节配重块重量和弹性圈的刚度,来设定特定的冲击强度,并通过悬挂绳和释放绳将冲击体抬升至特定高度释放,利用重力势能获得特定的水平速度,完成对装配式内隔墙板特定位置的撞击,能够对不同人体撞击墙体情况的模拟,以获得不同人体撞击墙体使墙体发生形变的情况,实现了对预制内隔墙的抗冲击性能的评估。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可靠,抬升高度及冲击强度可调,因此操作方便,便于采集多组实验数据,测试结果更加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冲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冲击体的剖视图。图中:1-装配式内隔墙,2-悬挂绳,3-释放绳,4-冲击体,5-自动脱钩器,6-配重块,8-第二挂环,10-位移计,11-第一螺母,12-第一锁紧螺母,13-螺杆,14-第一挂环,15-第一调整垫,16-第一弹性圈,17-第二圈体,18-第二调整垫,19-第二螺母,20-第二锁紧螺母,21-带环螺杆,22-加强板,23-第三螺母,24-第二弹性圈,25-第一圈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请参考图1-2,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包括冲击体4,冲击体4的上端连接悬挂绳2,侧面连接有释放绳3,悬挂绳2和释放绳3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天花板上,释放绳3和冲击体4通过自动脱钩器5连接。固定件包括带环螺杆21,带环螺杆21依次穿过天花板、加强板22和第三螺母23连接,带环螺杆21的第二挂环8和释放绳3或悬挂绳2连接,将冲击体4悬挂在天花板上。请参考图3-4,冲击体4包括螺杆13和配重块6,配重块6套设在螺杆13上,螺杆13上位于配重块6的上端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调整垫15、第一螺母11、第一锁紧螺母12,螺杆13上位于配重块6的下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二调整垫18、第一二螺母19、第二锁紧螺母20。第一调整垫15和第二调整垫18均为具有弹性的硅胶垫,能填充第一螺母11、第二螺母19和配重块6之间的缝隙,增大第一螺母11、第二螺母19和配重块6之间的摩擦力,使配重块6稳定固定在螺杆13上。配重块6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和设置在第一凹槽下方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分别设置有刚性环形圈,此处称为第一圈体25和第二圈体17,第一圈体25和第二圈体17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中分别设有第一弹性圈16和第二弹性圈24。第一弹性圈16和第二弹性圈24为可充气气囊圈或沙袋圈,能够通过调节胎压或者沙袋中沙粒的重量来实现对自身刚度的调节,进而实现冲击强度的调节,能够提供大小不同的冲击力,方便实验的进行,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可充气气囊圈。可充气气囊圈可为轮胎。配重块6的形状为柱状,其重量的大小范围为30-70kg,通过采用不同重量的配重块6,能够模拟不同体重的人体撞击墙板的情况。工作原理:现场操作时,首先在建筑物结构天花板特定位置处安装固定件,此后将固定件的第二挂环8作为反力点,利用反力点、悬挂绳2、释放绳3将冲击体4提升至所需高度。此后,通过自动脱钩器5释放冲击体4,冲击体4在重力作用下获得一定的速度,可实现对已安装预制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体(4),所述冲击体(4)的上端连接悬挂绳(2),侧面连接有释放绳(3);所述悬挂绳(2)和释放绳(3)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天花板上;所述释放绳(3)和冲击体(4)通过自动脱钩器(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体(4),所述冲击体(4)的上端连接悬挂绳(2),侧面连接有释放绳(3);所述悬挂绳(2)和释放绳(3)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天花板上;所述释放绳(3)和冲击体(4)通过自动脱钩器(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体(4)包括螺杆(13)和配重块(6);所述配重块(6)固定在螺杆(13)上;所述配重块(6)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刚性环形圈;所述刚性环形圈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中设有弹性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预制内隔墙抗冲击性能检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设置在第一凹槽下方的第二凹槽;所述刚性环形圈包括第一圈体(25)和第二圈体(17);所述第一圈体(25)和第二圈体(17)分别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所述容纳槽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圈体(25)和第二圈体(17)侧壁上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弹性圈包括第一弹性圈(16)和第二弹性圈(24);所述第一弹性圈(16)和第二弹性圈(24)分别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胜华阎亮王潇宇徐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