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灯罩及地插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904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明灯罩及地插灯,所述透明灯罩为中空结构,所述透明灯罩的内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化,所述透明灯罩的一端开口,所述透明灯罩的端部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透明灯罩的壁上设置有凸透镜。所述地插灯上设置有透明灯罩,所述地插灯的发光源所发出的光经透明灯罩投射后可呈现特定形状的光照图案,提高了环境照明美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明灯罩及地插灯
本技术涉及地插灯的灯罩。
技术介绍
地插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和景观设计中的景观灯,不仅可以提供照明,经设计后的地插灯,其所发出灯光的颜色和形状也会更加好看,为景观环境添彩。地插灯经过灯罩将光源所发射的光投射出去,灯罩的形状会影响到所发射出的光所形成的光环境氛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对灯罩进行设计,得到匹配环境的照明光线,从而使夜晚的整体景观环境更加美轮美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明灯罩及地插灯,地插灯光源发出的光在经过透明灯罩投射后,所呈现出来的形状和颜色会更加好看,从而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追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明灯罩,所述透明灯罩为中空结构,所述透明灯罩具有大端和小端,所述透明灯罩的内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化,所述透明灯罩的一端开口,所述透明灯罩的端部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透明灯罩的壁上设置有凸透镜。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凸透镜沿所述透明灯罩的周向分布在所述透明灯罩的内壁上。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灯罩的内壁上布满均匀排列的凸透镜。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灯罩的内壁上共分布有若干层凸透镜,每层的凸透镜个数均相同。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每层凸透镜的大小自下而上逐渐变大。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凸透镜共有6-10层,每层有20-28个凸透镜。所述凸透镜的半径为10—25mm。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凸透镜为圆形、椭圆形或蜂窝状。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凸透镜的小端处设有反光结构,所述反光结构位于所述透明灯罩内部。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透明灯罩开口处的凸条。所述凸条沿所述透明灯罩的开口周向分布。一种地插灯,包括所述的透明灯罩。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透明灯罩的内壁上设置呈一定规律分布的凸透镜,从而使地插灯光源发出的光经透明灯罩投射后可呈现特定形状的光照图案,提高了了环境照明的美感。通过在透明灯罩的罩口处设置卡接结构,可方便地将透明灯罩连接到地插灯的其他部件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2再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图1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图6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下端罩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图8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图8的主视图;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图1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透明灯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图1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图13再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图13的剖视图;图17是本技术图13的俯视图;图18是本技术图13的左视图;图1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带反光结构的透明灯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光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图20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技术图2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技术图22再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本技术图2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6是本技术图25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插接座的爆炸图;图2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连接座的放大图;图29是本技术图28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反光结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端罩1、光控模块2、透明灯罩3、反光结构4、插接座5、上端罩11、下端罩12、基座20、第一光源21、第二光源22、电池23、控制板24、插座30、连接柱110、固定孔200、基座本体201、电池限位结构202、环壁203、卡柱204、凸条61、限位条62、间隔槽63、凸透镜7、开关8、控制板安装槽80、透光孔81、开关孔82、地插棒90、连接管91、连接座92、插接孔920、连接筋921、插接片9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至3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地插灯,如图1-5所示,包括端罩1、光控模块2、透明灯罩3、反光结构4以及插接座5。所述地插灯通过插接座5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光控模块2安装在所述的端罩内部,用于控制发光源发光,所发出的光分别经过端罩1和透明灯罩3投射出去,从而对环境进行照明和美化。如图6-10所示,所述端罩1包括上端罩11和下端罩12,所述上端罩11和下端罩12固定连接,所述光控模块2安装在所述的端罩内部。所述光控模块2包括基座20、第一光源21、第二光源22以及控制组件,所述第一光源21、第二光源22和控制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基座20上,所述基座20与所述上端罩11固定连接。所述上端罩11为半透明状,所述第一光源21设置在所述基座20的四周,从而所述第一光源21发出的光便可以通过所述上端罩11投射出去。所述第二光源22位于所述基座20的底部,所述第二光源22发出的光会照射至所述透明灯罩3内,并经透明灯罩3而投射出去。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池23和控制板24,所述控制板24安装在所述基座20上,所述电池23与所述控制板24之间电连接。所述第二光源22连接在所述控制板24上。所述第一光源21和第二光源22与电池23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21和第二光源22均由至少两颗LED光源组成,其中一颗是彩色的,一颗是白色的。所述控制板24上还设置有开关8,用于控制电路。所述上端罩11上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电池23电连接,用于对电池23充电。所述透明灯罩3作为第二光源22的灯罩其为一中空结构,所述透明灯罩3与所述下端罩12可拆卸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灯罩3的开口处设置有卡接结构,相应地,在所述下端罩12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和限位结构相配合,从而使所述透明灯罩3与端罩连接在一起。所述卡接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透明灯罩3开口处的凸条61,所述凸条61沿所述透明灯罩3的开口周向分布。所述下端罩12上开设有安装孔,如图8-10所示,所述限位结构为沿所述安装孔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条62,两相邻限位条62之间形成间隔槽63,安装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凸条61的长度,安装时,先将凸条61对准在间隔槽63处,然后将所述透明灯罩3拧紧到下端罩12上即可,此时所述限位条62与所述凸条61之间相互卡紧,如图11-12所示。如图13-19所示,所述透明灯罩3的内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化,所述透明灯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明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灯罩为中空结构,所述透明灯罩具有大端和小端,所述透明灯罩的内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化,所述透明灯罩的一端开口,所述透明灯罩的端部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透明灯罩的壁上设置有凸透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灯罩为中空结构,所述透明灯罩具有大端和小端,所述透明灯罩的内径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化,所述透明灯罩的一端开口,所述透明灯罩的端部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透明灯罩的壁上设置有凸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透镜沿所述透明灯罩的周向分布在所述透明灯罩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灯罩的内壁上布满均匀排列的凸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灯罩的内壁上共分布有若干层凸透镜,每层的凸透镜个数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爱科斯特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