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型扣锁及其箱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62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自锁型扣锁及其箱包,包括底座、面壳和扣座,底座面壳转动连接,面壳转动连接有旋钮,扣座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锁止槽和第二锁止槽,旋钮一侧固定有扣合块;面壳和底板之间设有推块、按钮,推块的顶部设有第一斜面,推块的侧面设有第二斜面,推块靠近旋钮的一侧设有卡位凹槽,按钮的底部设有第三斜面,推块上设有锁钩,锁钩连接有第一弹簧,锁钩设有第四斜面,推块上还设有离合块,离合块与面壳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离合块的底部设有卡位滑槽,卡位块与卡位滑槽连接有第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锁结构稳定牢固,按下按钮后,掰动旋钮后扣合块脱离扣座即可完成解锁,直接将旋钮扣合到扣座中即可完成上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锁型扣锁及其箱包
本技术涉及锁具,具体公开了一种自锁型扣锁及其箱包。
技术介绍
扣锁一般指箱包扣锁,往往用于箱包闭合处的两个连接面板,通过扣合的方式实现上锁,上锁的方式有直接插入扣合、旋转扣合等。未设置锁芯结构的扣锁一般都起分担主锁承载力或临时上锁的功能,现有技术中的扣锁通常包括扣座和锁体,通过锁体的内部结构与扣座的一侧实现扣合上锁,但这种结构不够稳定,承载能力不足,且上锁解锁操作繁琐复杂,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锁型扣锁及其箱包,上锁结构稳定牢固,上锁解锁操作便捷,单手也能完成上锁或解锁操作。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自锁型扣锁,包括底座、面壳和扣座,底座通过第一转轴与面壳转动连接,面壳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有旋钮,旋钮位于面壳远离底座的一侧,扣座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锁止槽和第二锁止槽,旋钮靠近面壳的一侧固定有与第一锁止槽匹配的扣合块;面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面壳和底板之间设有推块、按钮,推块的顶部设有第一斜面,推块的侧面设有第二斜面,推块靠近旋钮的一侧设有卡位凹槽,按钮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斜面紧贴的第三斜面,推块上设有与第二锁止槽匹配的锁钩,锁钩与面壳之间连接有与推块垂直的第一弹簧,锁钩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斜面紧贴的第四斜面,推块上还设有离合块,离合块与面壳之间连接有与推块垂直的第二弹簧,离合块的底部设有卡位滑槽,卡位滑槽中滑动连接有与卡位凹槽匹配的卡位块,卡位块与卡位滑槽连接有与第二弹簧平行的第三弹簧。进一步的,扣合块的截面为三角形。进一步的,锁钩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位于推块远离旋钮的一侧。进一步的,离合块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位于推块远离旋钮的一侧。进一步的,离合块靠近旋钮一端的底部设有第五斜面。本技术还公开一种自锁型扣锁箱包,包括上述任一自锁型扣锁,还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底座通过第一螺丝固定于第一箱体外,扣座通过第二螺丝固定于第二箱体外,第一螺丝位于第一箱体内,第二螺丝位于第二箱体内。进一步的,第一螺丝与第一箱体之间还设有垫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一种自锁型扣锁及其箱包,在扣座的两侧都设有锁止槽结构,通过扣合块和锁钩能够从两侧对扣座实现上锁动作,上锁结构稳定牢固,整体结构简单,按下按钮后,面壳内部的结构能够令锁钩保持脱离扣座,掰动旋钮后扣合块脱离扣座即可完成解锁,解锁操作方便,解锁后各个结构自动复位等待下一次上锁,直接将旋钮扣合到扣座中即可完成上锁,单手也能完成上锁或解锁操作,用户体验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自锁型扣锁上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自锁型扣锁解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自锁型扣锁隐藏面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自锁型扣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自锁型扣锁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自锁型扣锁箱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底座10、第一转轴11、第一螺丝12、垫板13、面壳20、第二转轴21、旋钮22、扣合块221、扣座30、第一锁止槽31、第二锁止槽32、第二螺丝33、底板40、推块41、第一斜面411、第二斜面412、卡位凹槽413、按钮42、第三斜面421、锁钩43、第四斜面431、第一限位板432、第一弹簧44、离合块45、卡位滑槽451、第二限位板452、第五斜面453、第二弹簧46、卡位块47、第三弹簧48、第一箱体51、第二箱体52。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自锁型扣锁,包括底座10、面壳20和扣座30,底座10通过第一转轴11与面壳20转动连接,面壳20通过第二转轴21转动连接有旋钮22,旋钮22位于面壳20远离底座10的一侧,扣座3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锁止槽31和第二锁止槽32,旋钮22靠近面壳20的一侧固定有与第一锁止槽31匹配的扣合块221,即扣合块221可扣入与第一锁止槽31中;面壳20的底部通过螺丝等结构固定连接有底板40,面壳20和底板40之间设有可平移滑动的推块41、可升降的按钮42,推块41的顶部设有面向面壳20和按钮42的第一斜面411,推块41的侧面设有背对旋钮22的第二斜面412,推块靠近旋钮22的一侧设有卡位凹槽413,按钮42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斜面411紧贴接触的第三斜面421,第三斜面421面向推块41并与第一斜面411相互平行,推块41上设有与第二锁止槽32匹配的锁钩43,即锁扣可扣入第二锁止槽32中,锁钩43靠近旋钮22一端的底部为斜导面结构,能够方便上锁扣合,锁钩43与面壳20之间连接有与推块41垂直的第一弹簧44,锁钩43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斜面412紧贴接触的第四斜面431,第四斜面431背对第二锁止槽32且与第二斜面412相互平行,推块41上还设有位于扣座30一侧的离合块45,离合块45位于锁钩43的一侧,离合块45与面壳20之间连接有与推块41垂直的第二弹簧46,即锁钩43和离合块45都能够垂直于推块41平移,离合块45的底部设有卡位滑槽451,卡位滑槽451中滑动连接有与卡位凹槽413匹配的卡位块47,卡位块47的底部凸出于卡位滑槽451的底部,确保卡位块47能够插入卡位凹槽413中,卡位块47与卡位滑槽451的端壁之间连接有与第二弹簧46平行的第三弹簧48。面壳20中设有用于安装推块41、按钮42、锁钩43和离合块45的结构,面壳20上还设有为按钮42让位的按压让位孔。上锁时,扣合块221扣合于第一锁止槽31中,在第一弹簧44的作用下,锁钩43扣合于第二锁止槽32中,离合块45抵于扣座30的一侧,卡位块47抵于推块41的一侧,第二弹簧46和第三弹簧48均处于压缩状态;需要解锁时,按下按钮42,在第三斜面421和第一斜面411的作用下,推块41远离按钮42后退,推块41后退的过程中,在第二斜面412和第四斜面431的作用下,锁钩43被推离第二锁止槽32的同时第一弹簧44被压缩,在推块41后退至卡位凹槽413正对卡位块47时,在第三弹簧48的作用下卡位块47插入卡位凹槽413中,此时推块41因被限位而停止运动,锁钩43始终处于第二锁止槽32外,掰动旋钮22令扣合块221脱离第一锁止槽31即可实现解锁,扣座30脱离面壳20后同时脱离离合块45,失去限位的离合块45在第二弹簧46的作用下远离推块41运动,由于卡位块47的顶部滑动连接于卡位滑槽451中,在离合块45平移一定距离后卡位块47远离第三弹簧48的一端与卡位滑槽451的端壁接触,在离合块45继续远离推块41运动的过程中,同时带动卡位块47脱离卡位凹槽413,从而解除对推块41的限位,在第一弹簧44的作用下,锁钩43远离推块41复位,在第二斜面412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锁型扣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面壳(20)和扣座(30),所述底座(10)通过第一转轴(11)与所述面壳(20)转动连接,所述面壳(20)通过第二转轴(21)转动连接有旋钮(22),所述旋钮(22)位于面壳(20)远离底座(10)的一侧,所述扣座(3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锁止槽(31)和第二锁止槽(32),所述旋钮(22)靠近所述面壳(20)的一侧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锁止槽(31)匹配的扣合块(221);/n所述面壳(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40),所述面壳(20)和底板(40)之间设有推块(41)、按钮(42),所述推块(41)的顶部设有第一斜面(411),所述推块(41)的侧面设有第二斜面(412),所述推块靠近所述旋钮(22)的一侧设有卡位凹槽(413),所述按钮(42)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411)紧贴的第三斜面(421),所述推块(4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止槽(32)匹配的锁钩(43),所述锁钩(43)与所述面壳(20)之间连接有与所述推块(41)垂直的第一弹簧(44),所述锁钩(43)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斜面(412)紧贴的第四斜面(431),所述推块(41)上还设有离合块(45),所述离合块(45)与所述面壳(20)之间连接有与所述推块(41)垂直的第二弹簧(46),所述离合块(45)的底部设有卡位滑槽(451),所述卡位滑槽(451)中滑动连接有与所述卡位凹槽(413)匹配的卡位块(47),所述卡位块(47)与所述卡位滑槽(451)连接有与所述第二弹簧(46)平行的第三弹簧(4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锁型扣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面壳(20)和扣座(30),所述底座(10)通过第一转轴(11)与所述面壳(20)转动连接,所述面壳(20)通过第二转轴(21)转动连接有旋钮(22),所述旋钮(22)位于面壳(20)远离底座(10)的一侧,所述扣座(3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锁止槽(31)和第二锁止槽(32),所述旋钮(22)靠近所述面壳(20)的一侧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锁止槽(31)匹配的扣合块(221);
所述面壳(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40),所述面壳(20)和底板(40)之间设有推块(41)、按钮(42),所述推块(41)的顶部设有第一斜面(411),所述推块(41)的侧面设有第二斜面(412),所述推块靠近所述旋钮(22)的一侧设有卡位凹槽(413),所述按钮(42)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411)紧贴的第三斜面(421),所述推块(4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止槽(32)匹配的锁钩(43),所述锁钩(43)与所述面壳(20)之间连接有与所述推块(41)垂直的第一弹簧(44),所述锁钩(43)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斜面(412)紧贴的第四斜面(431),所述推块(41)上还设有离合块(45),所述离合块(45)与所述面壳(20)之间连接有与所述推块(41)垂直的第二弹簧(46),所述离合块(45)的底部设有卡位滑槽(451),所述卡位滑槽(451)中滑动连接有与所述卡位凹槽(413)匹配的卡位块(47),所述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秀兴郭镜辉邹国慧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怡丰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