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58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包括上支撑板、上支撑杆、下支撑板、下支撑杆和支撑座,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均水平设置且上下间隔设置,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均竖向设置,下支撑杆的下端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支撑座上,下支撑板设置在下支撑杆的上端上,上支撑杆的中部竖向穿设下支撑板和下支撑杆,上支撑杆的下端竖向插设在支撑座中并相对于支撑座上下可调节设置,上支撑板设置在上支撑杆的上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能够对现浇梁板结构进行减跨处理,实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达到减跨后强度规定即可进行拆模,加快材料周转速度,缩短施工工期,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木模体系
,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
技术介绍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对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进行规定:板构件跨度大于8m或梁、拱、壳跨度大于8m时,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100%。但是按照此规范,势必减缓底模及其支架的周转速度,延长施工工期。若能够通过改变木模体系,对现浇梁板结构进行减跨处理,实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未达到100%时即可进行拆模,将会加快材料周转速度,缩短施工工期。因此,希望提供一种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其能够对现浇梁板结构进行减跨处理,实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达到减跨后强度规定即可进行拆模,加快材料周转速度,缩短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其能够对现浇梁板结构进行减跨处理,实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达到减跨后强度规定即可进行拆模,加快材料周转速度,缩短施工工期,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其特点是,包括上支撑板、上支撑杆、下支撑板、下支撑杆和支撑座,其中: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均水平设置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均竖向设置,所述下支撑杆的下端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下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上,所述上支撑杆的中部竖向穿设所述下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竖向插设在所述支撑座中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上下可调节设置,所述上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上。较佳地,所述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还包括第一L形支撑板、第二L形支撑板、第三L形支撑板和第四L形支撑板,所述第一L形支撑板的上端和所述第二L形支撑板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所述第一L形支撑板和所述第二L形支撑板朝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三L形支撑板的上端和所述第四L形支撑板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三L形支撑板和所述第四L形支撑板朝向相反设置。较佳地,所述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还包括左斜撑和右斜撑,所述左斜撑和所述右斜撑均沿左右方向倾斜设置并成倒八字形设置,所述左斜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下支撑板的左端和所述下支撑杆,所述右斜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下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板的右端。较佳地,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口朝上设置,所述的下支撑杆的下端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中。较佳地,所述支撑座包括上调节螺母和支撑底座,所述上调节螺母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的上支撑杆的下端为第一螺纹端,所述第一螺纹端竖向穿设所述上调节螺母并竖向插设在所述支撑底座中且螺纹啮合所述上调节螺母。更佳地,所述支撑底座包括竖向支撑杆和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水平设置,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上调节螺母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上端上。更进一步地,所述上调节螺母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口朝下设置,所述的竖向支撑杆的上端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中。更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竖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上并相对于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上下可调节设置,所述上调节螺母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上。尤其更佳地,所述竖向支撑杆还包括下调节螺母,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下端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下调节螺母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为第二螺纹端,所述第二螺纹端竖向穿设所述下调节螺母和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并螺纹啮合所述下调节螺母。特别优选地,所述下调节螺母上设置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的槽口朝上设置,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下端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卡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1、本技术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包括上支撑板、上支撑杆、下支撑板、下支撑杆和支撑座,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均水平设置且上下间隔设置,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均竖向设置,下支撑杆的下端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支撑座上,下支撑板设置在下支撑杆的上端上,上支撑杆的中部竖向穿设下支撑板和下支撑杆,上支撑杆的下端竖向插设在支撑座中并相对于支撑座上下可调节设置,上支撑板设置在上支撑杆的上端上,使用时通过上支撑板支撑底模或直接作为底模,因此,其能够对现浇梁板结构进行减跨处理,实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达到减跨后强度规定即可进行拆模,加快材料周转速度,缩短施工工期,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2、本技术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包括上支撑板、上支撑杆、下支撑板、下支撑杆和支撑座,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均水平设置且上下间隔设置,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均竖向设置,下支撑杆的下端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支撑座上,下支撑板设置在下支撑杆的上端上,上支撑杆的中部竖向穿设下支撑板和下支撑杆,上支撑杆的下端竖向插设在支撑座中并相对于支撑座上下可调节设置,上支撑板设置在上支撑杆的上端上,使用时通过上支撑板支撑底模或直接作为底模,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主视透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主视透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支撑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支撑板和L形支撑板的组件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4中B-B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和图2所示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下支撑板、下支撑杆、左斜撑和右斜撑的组件的主视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组件的俯视示意图。图9是图1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和图2所示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上调节螺母的主视示意图。图10是图9中C-C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11是图9中D-D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12是图1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和图2所示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下调节螺母的主视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E-E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14是图1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主视透视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结构的俯视透视示意图。图16是图14所示结构的其它内架拆除的主视透视示意图。图17是图2所示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主视透视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板、上支撑杆、下支撑板、下支撑杆和支撑座,其中:/n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均水平设置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均竖向设置,所述下支撑杆的下端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下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上,所述上支撑杆的中部竖向穿设所述下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竖向插设在所述支撑座中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上下可调节设置,所述上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板、上支撑杆、下支撑板、下支撑杆和支撑座,其中:
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均水平设置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上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杆均竖向设置,所述下支撑杆的下端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下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杆的上端上,所述上支撑杆的中部竖向穿设所述下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竖向插设在所述支撑座中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上下可调节设置,所述上支撑板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还包括第一L形支撑板、第二L形支撑板、第三L形支撑板和第四L形支撑板,所述第一L形支撑板的上端和所述第二L形支撑板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所述第一L形支撑板和所述第二L形支撑板朝向相反设置,所述第三L形支撑板的上端和所述第四L形支撑板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撑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三L形支撑板和所述第四L形支撑板朝向相反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还包括左斜撑和右斜撑,所述左斜撑和所述右斜撑均沿左右方向倾斜设置并成倒八字形设置,所述左斜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下支撑板的左端和所述下支撑杆,所述右斜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下支撑杆和所述下支撑板的右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口朝上设置,所述的下支撑杆的下端水平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木模早拆体系的减跨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云龙付冠杰李彪林文彪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科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