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49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基础垫层、防水层和底板,所述底板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相互对称的安装在防水层上,两个所述底板之间为后浇带,防水层铺设于基础垫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渗漏的风险,浇筑成型质量好,且形成槽口,增加渗流入径,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材料可循环使用,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因混凝土温度产生的裂缝及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会将建筑结构暂时分为若干部分进行浇筑,块与块之间会预留一条暂时不浇筑的后浇带。为了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地下室结构的抗渗性,高层建筑物的大面积地下室底板通常会采用后浇带形式,待主体结构完工一定时间内,沉降基本稳定后,再用混凝土将后浇带封闭,使结构形成连续的整体。由于后浇带都需要保留很长一段时间,对工序合理的控制,先进的施工工艺,才能确保整体结构的质量。一般常规做法是在“后浇带”部位用钢筋焊成钢架,在钢架上绑扎密目钢丝网,形成一道阻离层,现场施工不方便,钢丝网绑扎不牢靠,常导致爆裂,引起后浇带侧面浮浆过多,需要后期清理,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方法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以此来克服因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结构施工不便,后浇带侧面浮浆过多,需要后期再清理以及存在渗水隐患。(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基础垫层、防水层和底板,所述底板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相互对称的安装在防水层上,两个所述底板之间为后浇带,防水层铺设于基础垫层上。优选的,所述底板和后浇带通过钢板止水片连接,钢板止水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侧底板中间部位,且沿纵向通长设置,钢板止水片一半浇筑在底板中,另一半浇筑在后浇带中。优选的,所述后浇带左右两侧设置有钢模,该钢模设置在底板靠后的位置且置于钢板止水片上下两侧。优选的,所述钢模上设置有波浪形槽口。优选的,两个所述钢模之间设置有支撑杆。优选的,所述钢模通过点焊结构底板钢筋与底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点焊结构底板钢筋设置有多个。(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其有效的解决了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渗漏的风险,浇筑成型质量好,且形成槽口,增加渗流入径,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材料可循环使用,操作方便,其中所述钢模通过点焊结构底板钢筋保持其稳定性,后续轻敲,钢模即可拆卸,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提高了其工作效率,无需后期清理,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中钢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础垫层;2、防水层;3、底板;4、点焊结构底板钢筋;5、钢板止水片;6、后浇带;7、支撑杆;8、钢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基础垫层1、防水层2和底板3,所述底板3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相互对称的安装在防水层2上,两个所述底板3之间为后浇带6,所述防水层2铺设于基础垫层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3和后浇带6通过钢板止水片5连接,钢板止水片5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侧底板3中间部位,且沿纵向通长设置,钢板止水片5一半浇筑在底板3中,另一半浇筑在后浇带6中。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浇带6左右两侧设置有钢模8,该钢模8设置在底板3靠后的位置且置于钢板止水片5上下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模8上设置有波浪形槽口。其设置在底板3靠后浇带6左右处,置于钢板止水片5上下两侧,且沿纵向通长设置,钢模8与钢模8之间通过密拼接缝,该波浪形槽口优选设置有若干个。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钢模8之间设置有支撑杆7,进行横向支撑加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模8通过点焊结构底板钢筋4与底板3连接。保持其稳定性,后续轻敲,钢模8即可拆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点焊结构底板钢筋4设置有多个。进一步提高了其稳定性。施工技术:将防水层2铺设在基础垫层1上,然后将底板3放置在防水层2上,然后安装钢板止水片5,钢板止水片5一半浇筑在底板3中,另一半浇筑在后浇带6中,然后在后浇带6的两侧分别安装钢模8,所述钢模8设有波浪形槽口,设置在两侧底板3靠后浇带6左右处,置于钢板止水片5上下两侧,钢模通过点焊结构底板钢筋4与底板3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钢模8规格为1500mmX200mm,钢模8内槽口规格为80mm*80mm呈25°倒角,最后在两个钢模8之间安装支撑杆7,以提高其稳固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基础垫层(1)、防水层(2)和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铺设于基础垫层(1)上,所述底板(3)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相互对称的安装在防水层(2)上,两个所述底板(3)之间为后浇带(6),所述底板(3)和后浇带(6)通过钢板止水片(5)连接,钢板止水片(5)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侧底板(3)中间部位,且沿纵向通长设置,钢板止水片(5)一半浇筑在底板(3)中,另一半浇筑在后浇带(6)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基础垫层(1)、防水层(2)和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铺设于基础垫层(1)上,所述底板(3)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相互对称的安装在防水层(2)上,两个所述底板(3)之间为后浇带(6),所述底板(3)和后浇带(6)通过钢板止水片(5)连接,钢板止水片(5)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侧底板(3)中间部位,且沿纵向通长设置,钢板止水片(5)一半浇筑在底板(3)中,另一半浇筑在后浇带(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沉降后浇带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6)左右两侧设置有钢模(8),该钢模(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文高黄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泾东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