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区高效节水渠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47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区高效节水渠底结构,包括:基面,基面的一侧设有夯土层,夯土层的顶部设有水泥层,水泥层远离夯土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板,夯土层的底部设有第二混凝土层,第二混凝土层的底部设有第一混凝土层,第一混凝土层的内部开设有沉淀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气缸活塞杆的顶端设置密封板,使密封板能够在气缸活塞杆的带动下与连板分离,从而能够使连板上的含水污泥流入到L形管中;通过沉淀池的设置,使含水污泥进入到沉淀池后能够得到沉淀,从而实现污泥和水的分离;通过泥泵和水泵的设置,使泥泵和水泵能够分别将沉淀池的污泥和水从渠道底部清理出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区高效节水渠底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渠
,具体为一种灌区高效节水渠底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渠是指农田灌溉常利用江河之水,通过地面上所开之“沟”,引入农田,水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有干渠、支渠之分,干渠与支渠一般用石砌或水泥筑成,我国河道多属于多泥沙河流,其特点是,泥沙含量大,泥沙粒径小,不易处理,对于多泥沙河流,如何引用地表水实施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是当今灌溉难题,现有技术中,渠道内沉积的泥沙由于没有适宜的机械清理,往往都是人工用铁锹清理,费力、费时,投资较大,严重制约着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区高效节水渠底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区高效节水渠底结构,包括:基面,所述基面的一侧设有夯土层,所述夯土层的顶部设有水泥层,所述水泥层远离夯土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板,所述夯土层的底部设有第二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底部设有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内部开设有沉淀池,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内侧壁通过水泥固定连接有流通管,所述流通管的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流通管的顶部位于沉淀池的空腔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侧壁焊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滑动连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侧与保护壳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位于连板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连通有L形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夯土层与水泥层通过水泥浇筑在一起;流通管为坚硬的不锈钢材质;能在将两个沉淀池连通的基础上;对固定块进行支撑;保护壳的主要作用是对气缸的缸体进行保护;第一密封圈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泥沙和水对气缸的缸体造成不良影响;当密封板与连扳连接时,密封板的密封性能阻止泥沙的渗透;挡板能够减轻沉积的泥沙对密封板的压力。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空腔连通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远离沉淀池的一端贯穿基面连通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的外部位于基面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的外侧设有保护结构,使电机能够在基面的内部正常运行;同时电机的电线穿透基面延伸至地面。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侧与基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侧焊接有搅拌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密封圈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从第二排污管中排出的泥沙对电机造成不良影响。优选的,所述基面的顶部设有泥泵,所述泥泵的输入端与第二排污管焊接,所述第二排污管远离泥泵的一侧贯穿基面与搅拌腔连通,所述泥泵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排污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排污管被搅拌腔分成两段,第二排污管下半段中的泥沙经过搅拌腔的搅拌后,进入到第二排污管的上半段。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空腔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基面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进水管焊接,所述水泵的出水端焊接有出水管,所述连板的内部开设有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处的通槽,能够使泥沙在密封板上移动,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到L形管中。优选的,所述基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开关组,所述开关组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泥泵、气缸、水泵和电机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关组能够实现对泥泵、气缸、水泵和电机的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气缸活塞杆的顶端设置密封板,使密封板能够在气缸活塞杆的带动下与连板分离,从而能够使连板上的含水污泥流入到L形管中;通过沉淀池的设置,使含水污泥进入到沉淀池后能够得到沉淀,从而实现污泥和水的分离;通过泥泵和水泵的设置,使泥泵和水泵能够分别将沉淀池的污泥和水从渠道底部清理出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搅拌腔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通槽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挡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面;2、第一排污管;3、泥泵;4、第二排污管;5、第一混凝土层;6、沉淀池;7、流通管;8、腔体;9、保护壳;10、气缸;11、第一密封圈;12、L形管;13、固定块;14、密封板;15、挡板;16、第二混凝土层;17、夯土层;18、水泥层;19、进水管;20、水泵;21、出水管;22、搅拌腔;23、转轴;24、搅拌叶;25、电机;26、第二密封圈;27、连板;28、通槽;29、开关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灌区高效节水渠底结构,包括:基面1,基面1的一侧设有夯土层17,夯土层17的顶部设有水泥层18,水泥层18远离夯土层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板27,夯土层17的底部设有第二混凝土层16,第二混凝土层16的底部设有第一混凝土层5,第一混凝土层5的内部开设有沉淀池6,第一混凝土层5的内侧壁通过水泥固定连接有流通管7,流通管7的内部开设有腔体8,流通管7的顶部位于沉淀池6的空腔焊接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9,保护壳9的内侧壁焊接有气缸10,气缸10的活塞杆滑动连接有第一密封圈11,第一密封圈11的一侧与保护壳9固定连接,气缸10的活塞杆位于连板27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4,密封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5,沉淀池6的顶部连通有L形管12。夯土层17与水泥层18通过水泥浇筑在一起;流通管7为坚硬的不锈钢材质;能在将两个沉淀池6连通的基础上;对固定块13进行支撑;保护壳9的主要作用是对气缸10的缸体进行保护;第一密封圈11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泥沙和水对气缸10的缸体造成不良影响;当密封板14与连板27连接时,密封板14的密封性能阻止泥沙的渗透;挡板15能够减轻沉积的泥沙对密封板14的压力;沉淀池6的空腔连通有第二排污管4,第二排污管4远离沉淀池6的一端贯穿基面1连通有搅拌腔22,搅拌腔22的外部位于基面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5。电机25的外侧设有保护结构,使电机25能够在基面1的内部正常运行;同时,电机25的电线穿透基面1延伸至地面;电机25的输出轴焊接有转轴23,转轴23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密封圈26,第二密封圈26的一侧与基面1固定连接,转轴23远离电机25的一侧焊接有搅拌叶24。第二密封圈26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从第二排污管4中排出的泥沙对电机25造成不良影响;基面1的顶部设有泥泵3,泥泵3的输入端与第二排污管4焊接,第二排污管4远离泥泵3的一侧贯穿基面1与搅拌腔22连通,泥泵3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排污管2。第二排污管4被搅拌腔22分成两段,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区高效节水渠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面(1),所述基面(1)的一侧设有夯土层(17),所述夯土层(17)的顶部设有水泥层(18),所述水泥层(18)远离夯土层(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板(27),所述夯土层(17)的底部设有第二混凝土层(16),所述第二混凝土层(16)的底部设有第一混凝土层(5),所述第一混凝土层(5)的内部开设有沉淀池(6),所述第一混凝土层(5)的内侧壁通过水泥固定连接有流通管(7),所述流通管(7)的内部开设有腔体(8),所述流通管(7)的顶部位于沉淀池(6)的空腔焊接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9),所述保护壳(9)的内侧壁焊接有气缸(10),所述气缸(10)的活塞杆滑动连接有第一密封圈(11),所述第一密封圈(11)的一侧与保护壳(9)固定连接,所述气缸(10)的活塞杆位于连板(27)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4),所述密封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5),所述沉淀池(6)的顶部连通有L形管(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区高效节水渠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面(1),所述基面(1)的一侧设有夯土层(17),所述夯土层(17)的顶部设有水泥层(18),所述水泥层(18)远离夯土层(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板(27),所述夯土层(17)的底部设有第二混凝土层(16),所述第二混凝土层(16)的底部设有第一混凝土层(5),所述第一混凝土层(5)的内部开设有沉淀池(6),所述第一混凝土层(5)的内侧壁通过水泥固定连接有流通管(7),所述流通管(7)的内部开设有腔体(8),所述流通管(7)的顶部位于沉淀池(6)的空腔焊接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9),所述保护壳(9)的内侧壁焊接有气缸(10),所述气缸(10)的活塞杆滑动连接有第一密封圈(11),所述第一密封圈(11)的一侧与保护壳(9)固定连接,所述气缸(10)的活塞杆位于连板(27)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4),所述密封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5),所述沉淀池(6)的顶部连通有L形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区高效节水渠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6)的空腔连通有第二排污管(4),所述第二排污管(4)远离沉淀池(6)的一端贯穿基面(1)连通有搅拌腔(22),所述搅拌腔(22)的外部位于基面(1)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秀娣王文刘斌翟林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州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