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复合材料和卫生用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642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抗菌复合材料及卫生用品,该抗菌复合材料包括抗菌层、杀菌层和吸收层,抗菌层为多孔材料层,抗菌层中包括抗菌剂;杀菌层至少位于抗菌层的一侧表面,杀菌层包括杀菌剂,吸收层位于杀菌层远离抗菌层的一侧表面,吸收层为亲水层。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抗菌复合材料的抗菌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复合材料和卫生用品
本申请涉及造纸
,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菌复合材料和卫生用品。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卫生用品(如口罩、伤口贴、卫生巾、纸尿裤等一次性卫生用品)抗菌性能的诉求日益增多。近年来,市场上各种抗菌概念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层出不穷,其抗菌性能和抗菌原理也各有不同。现有的抗菌一次性卫生用品的抗菌性能均是在该卫生用品的生产过程中赋予的,需要设置专门的加工工序,如在纸尿裤内增设抗菌无纺层、卫生巾芯片结构中添加抗菌剂、在一次性口罩中间层添加抗菌剂、在伤口贴上添加杀菌剂等。目前,尚没有可直接用于口罩、伤口贴、卫生巾、纸尿裤等一次性卫生用品的通用抗菌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菌复合材料和卫生用品,能够提高抗菌复合材料的抗菌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菌复合材料,抗菌复合材料包括抗菌层、杀菌层和吸收层,抗菌层为多孔材料层,抗菌层中包括抗菌剂;杀菌层至少位于抗菌层的一侧表面,杀菌层包括杀菌剂,吸收层位于杀菌层远离抗菌层的一侧表面,吸收层为亲水层。其中,抗菌剂为纳米银离子抗菌剂或纳米银单质抗菌剂,杀菌剂为季铵盐杀菌剂,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的粒径为20nm~400nm,纳米银离子抗菌剂中纳米银离子的浓度为50ppm~5000ppm,纳米银单质抗菌剂的粒径为100nm~10nm。其中,多孔材料层的基重为12g/m2~50g/m2,厚度为150μm~400μm。其中,吸收层与抗菌层以压合点的形式固定结合,压合点在抗菌复合材料上均匀分散。其中,吸收层与抗菌层以压合线的形式固定结合,压合线位于抗菌复合材料的边缘。其中,抗菌复合材料还包括芳香层、过滤层、阻水层中的一种或多种。芳香层位于抗菌层远离吸收层的一侧表面,芳香层中包括香味剂;过滤层位于杀菌层与吸收层之间;阻水层位于抗菌层远离吸收层的一侧表面。其中,吸收层、过滤层、抗菌层和阻水层以压合线的方式固定结合,压合线位于抗菌复合材料的边缘。其中,吸收层、过滤层、抗菌层和阻水层以压合点的方式固定结合,压合点在抗菌复合材料上均匀分散。其中,多孔材料层为棉纸层、非织造材料层或纺织材料层中的一种或多种;吸收层为生活用纸、水刺无纺布、亲水型热风无纺布或亲水型纺粘无纺布中的一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卫生用品,该卫生用品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抗菌复合材料。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通过复合杀菌层和抗菌层,结合两种抗菌剂和杀菌剂能够增加抑(杀)菌种的种类,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再复合亲水性吸收层,可快速吸收水汽和液体,更亲和皮肤,使抗菌复合材料可直接应用于卫生用品中,不再需要特别的制造工艺,增强了抗菌复合材料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抗菌复合材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另一抗菌复合材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又一抗菌复合材料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再一抗菌复合材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再另一抗菌复合材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再又一抗菌复合材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再还一抗菌复合材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抗菌复合材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抗菌复合材料包括抗菌层10和杀菌层20。其中,抗菌层10为多孔材料层,且多孔材料层中均匀分散有纳米银抗菌剂,因此抗菌层10也称为纳米银抗菌层。杀菌层20至少位于抗菌层10的一侧表面,且杀菌层20中包括季铵盐杀菌剂,因此杀菌层20也称为季铵盐杀菌层。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纳米银抗菌层的表面再复合一层季铵盐杀菌层,一方面利用季铵盐分子中显正电性的氮原子反应活性强的性能,可使季铵盐杀菌层与多孔材料层的纤维结合,形成网状结构层覆盖在多孔材料层的表面,起到固定纳米银抗菌剂的作用,防止纳米银抗菌剂脱离多孔材料造成抗菌性能减弱;另一方面,增加了一种杀菌剂,结合两种抗菌剂和杀菌剂能够增加抑(杀)菌种的种类,有效杀灭各种细菌。在一实施方式中,纳米银抗菌剂包括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纳米银单质抗菌剂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纳米银离子抗菌剂为纳米银离子附着在载体上形成的抗菌剂,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的载体可以是磷酸锆、磷灰石、沸石等矿物质,通过将纳米银离子附着在载体上,可得到纳米结构的纳米银离子抗菌剂。所得纳米银离子抗菌剂的粒径可以为20nm~400nm,如可以是50nm、100nm、150nm、200nm、300nm等;纳米银离子抗菌剂中纳米银离子的浓度为50ppm~5000ppm,如可以是150ppm、350ppm、1000ppm、2000ppm、3000ppm、4000ppm等。纳米银单质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得到的纳米级银粉,通过将单质银制备成纳米级微粉,能够增加银的单位表面积,提高银离子的释放量,提高杀菌力。其中,纳米银单质可直接使用,也可以配置成胶体状溶液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银单质会被空气中的氧化剂氧化为银离子而发挥抗菌作用。纳米银单质抗菌剂的粒径可以为100nm~10μm,如可以是50nm、20nm、1nm、50μm、30μm等。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纳米银离子抗菌剂,其是一类非常高效的抗菌剂,在非常低的浓度下(ppm级甚至更低)就可以有效杀菌。纳米银离子可以强烈地吸引细菌体中蛋白酶上的巯基(-SH),迅速与其结合在一起,使蛋白酶丧失活性,导致细菌死亡。当细菌被纳米银离子杀死后,纳米银离子又由细菌尸体中游离出来,再与其它菌落接触,周而复始地进行上述过程,这使得纳米银离子杀菌持久性强,是一种永久性杀菌剂。且纳米银离子对细菌和病毒的这种抑(杀)菌方式,不会使细菌和病毒出现耐性菌。在一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喷洒、浸渍或涂布的方式将纳米银抗菌剂均匀分散在多孔材料层中。纳米银抗菌剂在多孔材料层中的添加量为1%~50%,如5%、15%、25%、40%等。可以理解的,纳米银抗菌剂在多孔材料层中的添加量可根据实际所应用产品的抗菌级别进行适应性调整。在一实施方式中,多孔材料层可以是薄型孔隙材料层,薄型孔隙材料层可以为薄棉纸层、非织造材料层或纺织材料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薄棉纸层是由植物纤维原料分散为单根纤维后再交织成型制得的薄片状材料,如卫生纸、面巾纸、擦拭纸等。薄型孔隙材料层的基重可以为12g/m2~50g/m2,如15g/m2、20g/m2、25g/m2、40g/m2等;厚度为150μm~400μm,如180μm、230μm、270μm、350μm等。在一实施方式中,季铵盐杀菌层20是由涂覆在抗菌层10表面的季铵盐杀菌剂形成的。如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n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为多孔材料层;/n杀菌层,至少位于所述抗菌层的一侧表面;/n吸收层,位于所述杀菌层远离所述抗菌层的一侧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为多孔材料层;
杀菌层,至少位于所述抗菌层的一侧表面;
吸收层,位于所述杀菌层远离所述抗菌层的一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材料层的厚度为150μm~4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层与所述抗菌层以压合点的形式固定结合,所述压合点在所述抗菌复合材料上均匀分散;或
所述吸收层与所述抗菌层以压合线的形式固定结合,所述压合线位于所述抗菌复合材料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复合材料还包括:
芳香层,位于所述抗菌层远离所述吸收层的一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复合材料还包括:
过滤层,位于所述杀菌层与所述吸收层之间。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记莲李江玉黄锦华
申请(专利权)人:金红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