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598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冷却结构。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具备电池,所述电池通过将单电池组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排列多列而被构成,所述单电池组通过将长方体形状的单电池在所述单电池的厚度方向上排列多个而被构成,所述单电池的正端子被设置于在短边方向上延伸的一方的侧壁上,并且负端子被设置于在所述短边方向上延伸的另一方的侧壁上,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单电池组中的正端子和另一方的单电池组中的负端子在俯视观察时彼此对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冷却结构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多个单电池被串联连接而成的电池(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7-162631号公报)。多个单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被设为在行方向以及列方向上交替反转的交替配置。也就是说,彼此相邻的单电池中的单电池内电流在行方向以及列方向上沿着互为相反的方向而流动。由此,单电池内电流所产生的磁场成为彼此相反的朝向从而被抵消,进而抑制了来自电池的电磁波噪声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另外,为了应对急速充电等,对于各单电池而需要充分且均匀的冷却构件。但是,在上述的电池中,作为冷却构件的冷却板仅与各单电池的在短边方向(与长边方向和厚度(最短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侧壁接触,而并未与各单电池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侧壁接触。如此,在上述的电池中,不能说对于各单电池的冷却性能是充分的。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在抑制来自电池的电磁波噪声的产生的同时能够提高对于构成电池的各单电池的冷却性能的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具备电池,所述电池通过将单电池组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排列多列而被构成,所述单电池组通过将长方体形状的单电池在所述单电池的厚度方向上排列多个而被构成,所述单电池的正端子被设置于在短边方向上延伸的一方的侧壁上,并且负端子被设置于在所述短边方向上延伸的另一方的侧壁上,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所述单电池组中的所述正端子和另一方的所述单电池组中的所述负端子在俯视观察时彼此对置。根据该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构成各单电池组的各单电池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侧壁朝向车身上方侧以及车身下方侧。也就是说,各单电池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侧壁成为散热面。此外,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单电池组中的正端子和另一方的单电池组中的负端子在俯视观察时彼此对置。因此,在各单电池组之间产生的磁场将被相互抵消。如此,根据第一方式,在抑制了来自电池的电磁波噪声的产生的同时,提高了对于构成电池的各单电池的冷却性能。第二方式为,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其中,构成所述单电池组的所述单电池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侧壁与冷却板接触。根据该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构成各单电池组的各单电池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侧壁与冷却板接触。因此,更有效地提高了对于构成电池的各单电池的冷却性能。第三方式为,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其中,对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所述单电池组中的所述正端子进行连接的第一汇流条、和对另一方的所述单电池组中的所述负端子进行连接的第二汇流条在俯视观察时平行地被配置,并且流通于所述第一汇流条中的电流的朝向与流通于所述第二汇流条中的电流的朝向被设为彼此相反的方向。根据该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流通于第一汇流条中的电流的朝向与流通于第二汇流条中的电流的朝向被设为彼此相反的方向。由此,因电流在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中流通而分别产生的磁场被相互抵消。因此,抑制了来自电池的电磁波噪声的产生。第四方式为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其中,具备电池,所述电池通过将单电池组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排列多列而被构成,所述单电池组通过将长方体形状的单电池在所述单电池的厚度方向上排列多个而被构成,所述单电池的正端子被设置于在短边方向上延伸的一方的侧壁上,并且负端子被设置于在所述短边方向上延伸的另一方的侧壁上,构成所述单电池组的所述单电池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侧壁与冷却板接触,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在侧视观察时平行地被配置,并且流通于所述第一汇流条中的电流的朝向与流通于所述第二汇流条中的电流的朝向被设为彼此相反的方向,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对被设置于车辆中的电气设备与所述电池的所述正端子及所述负端子的任意一方进行电连接的汇流条元件以及对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所述单电池组与另一方的所述单电池组进行电连接的汇流条元件,所述第二汇流条对所述电气设备与所述电池的所述正端子及所述负端子的任意另一方进行电连接。根据该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流通于第一汇流条中的电流的朝向与流通于第二汇流条中的电流的朝向被设为彼此相反的方向。由此,因电流在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中流通而分别产生的磁场被相互抵消。因此,抑制了来自电池的电磁波噪声的产生。第五方式为,第三方式或者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通过共同的托架而被支承。根据该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通过共同的托架而被支承。因此,维持了为了抑制电磁波噪声的产生而被设为最佳的汇流条间距离。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公开,能够在抑制来自电池的电磁波噪声的产生的同时,提高对于构成电池的各单电池的冷却性能。附图说明基于以下附图而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冷却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冷却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磁场的抵消效果与汇流条间距离的关系的曲线图。图4A至图4C为表示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单电池的朝向进行变更的工序的说明图。图5A和图5B为表示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单电池的朝向进行变更的工序的说明图。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冷却结构的改变例的立体图。图7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冷却结构的改变例的侧视图。图8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冷却结构的俯视图。图9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冷却结构的立体图。图1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冷却结构的托架的主视图。图11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与磁场的抵消效果相应的汇流条间距离的曲线图。图12为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冷却结构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1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冷却结构的改变例的俯视图。图14为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冷却结构的改变例的立体图。图15为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冷却结构的改变例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各图中,将适当图示的箭头标记UP设为车身上方向,将箭头标记FR设为车身前方向,将箭头标记RH设为车身右方向。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无特别说明而记载了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的情况下,表示车身上下方向的上下、车身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身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此外,将从车辆宽度方向进行观察时的情况设为“侧视观察时”。此外,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符号而示出的结构要素为同一或者同样的结构要素。另外,对于在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重复的说明及符号,有时会进行省略。<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池冷却结构10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电池冷却结构10具备电池20,所述电池20被搭载于作为车辆的电动汽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其中,/n具备电池,所述电池通过将单电池组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排列多列而被构成,所述单电池组通过将长方体形状的单电池在所述单电池的厚度方向上排列多个而被构成,所述单电池的正端子被设置于在短边方向上延伸的一方的侧壁上,并且负端子被设置于在所述短边方向上延伸的另一方的侧壁上,/n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所述单电池组中的所述正端子和另一方的所述单电池组中的所述负端子在俯视观察时彼此对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10 JP 2020-0032231.一种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其中,
具备电池,所述电池通过将单电池组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排列多列而被构成,所述单电池组通过将长方体形状的单电池在所述单电池的厚度方向上排列多个而被构成,所述单电池的正端子被设置于在短边方向上延伸的一方的侧壁上,并且负端子被设置于在所述短边方向上延伸的另一方的侧壁上,
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所述单电池组中的所述正端子和另一方的所述单电池组中的所述负端子在俯视观察时彼此对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其中,
构成所述单电池组的所述单电池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侧壁与冷却板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构,其中,
对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所述单电池组中的所述正端子进行连接的第一汇流条和对另一方的所述单电池组中的所述负端子进行连接的第二汇流条在俯视观察时平行地被配置,并且流通于所述第一汇流条中的电流的朝向与流通于所述第二汇流条中的电流的朝向被设为彼此相反的方向。


4.一种车辆中的电池冷却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一之瀬健一吉川雅之西村宏行小里和久加藤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