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阳礼诚专利>正文

一种持续闪烁的潮水靠近警示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576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持续闪烁的潮水靠近警示灯,属于安全设备领域。一种持续闪烁的潮水靠近警示灯,包括坝体、导电组件、转向装置、受力摆臂和灯泡组件,坝体固设在河岸边,河岸上设有观潮点和检测点,灯泡组件根据与观潮点距离的远近可持续释放不同强度的警示信号,它可以实现受到潮水的冲击而使警示灯开启,警示灯随潮水距离观潮点的远近而改变信号状态,使观潮者更易察觉与潮水的距离,及时脱离危险区域,它电路的闭合由机械构件来实现,快捷迅速,电器元件数量少,成本低,部件与潮水接触少,部件基本不受冲击,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持续闪烁的潮水靠近警示灯
本专利技术属于安全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持续闪烁的潮水靠近警示灯。
技术介绍
钱塘江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钱塘江入海口为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潮水易进难退,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但潮水的速度极快,潮水到来前仅为一条白线,几乎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潮峰高达3—5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塘江涌潮最大,自汉朝开始,当地人民就有赏秋潮的风俗,在钱塘江两岸设置有多个固定的观潮点,便于人们观赏到壮观的潮水,但也由于潮水涌来时景象过于壮观,且潮水由远至近逐渐清晰,观潮者极易沉迷于观赏潮水,而忘记及时从观潮点撤出,每年观潮都有观潮者被潮水卷入江水中。观潮的警示设备已成为必不可缺的观潮硬性设施。现有不少运用于海上渔民的涨潮警示装置,但这些装置警示作用过弱,且造价昂贵,没有根据距离的远近对警示信号形成阶梯强度,对潮水靠近的信号没有强化,长期下来容易导致信号接受者心理上形成对信号的弱化,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且装置与潮水有直接接触,潮水来势凶猛容易把装置冲破,对寿命有极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持续闪烁的潮水靠近警示灯,它可以实现受到潮水的冲击而使警示灯开启,警示灯随潮水距离观潮点的远近而改变信号状态,使观潮者更易察觉与潮水的距离,及时脱离危险区域,它电路的闭合由机械构件来实现,快捷迅速,电器元件数量少,成本低,部件与潮水接触少,部件基本不受冲击,使用寿命长。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持续闪烁的潮水靠近警示灯,包括坝体、导电组件、转向装置、受力摆臂和灯泡组件。坝体固设在河岸边,河岸上设有观潮点和检测点,导电组件和转向装置均位于坝体内。受力摆臂位于坝体靠近水流端的外侧,受力摆臂受潮水推力而摆动,且受力摆臂可回位。转向装置将受力摆臂摆动的力转换成驱使导电组件转动的力。导电组件与灯泡组件电性连接,导电组件的转动可接通灯泡组件的电性回路。灯泡组件根据与观潮点距离的远近可持续释放不同强度的警示信号。进一步的,坝体固设于河岸边,坝体底端高于水平面。坝体内开设有置物腔,置物腔底端固设有凸台。导电组件置于凸台上端,凸台内开设有线路腔,灯泡组件通过线路腔与导电组件电性连接。坝体远离河岸端开设有滑孔,转向装置一端与导电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置于滑孔内并与滑孔滑动连接。滑孔与转向装置之间动密封,潮水无法进入坝体内,有效防止坝体内受潮损坏。进一步的,转向装置包括转动部、转换部和滑动部。转动部包括第一斜齿轮和第一轴,第一轴一端与导电组件固定连接,第一轴另一端与第一斜齿轮固定连接。转换部包括同轴的第二斜齿轮、第三斜齿轮和第二轴,第二轴一端与置物腔底端转动连接,第二轴另一端贯穿第三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固定连接,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对应且啮合。滑动部包括斜齿条和第三轴,斜齿条与第二斜齿轮对应且啮合,第三轴一端与斜齿条固定连接,第三轴另一端位于滑孔内并与滑孔滑动连接,第三轴与滑孔之间保持动密封。机械传动稳定性好,出错率低。进一步的,受力摆臂包括第四轴和挡板,挡板位于坝体外侧,挡板所在高度为历年潮水的危险高度,第四轴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第四轴另一端位于滑孔内并与第三轴球形连接,挡板与坝体之间固设有弹性回位件。潮水退去后,受力摆臂和导电组件均回位,以便下次潮水来时使用,无需人工重置,省去大量人力、物力。进一步的,导电组件包括多个相同的转板,转板数量与转向装置组数一致,转板设置在检测点至观潮点之间的坝体内,转板面向潮水方向端下侧均覆盖有导电层,转板的导电层侧面下端与第一轴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凸台上间隔设有导电点,转板沿第一轴翻转后,导电层可与导电点接触。有效保证仅当转板翻转,导电层接触导电点后,导电组件的电路才连通,有效避免导电组件电能的消耗。进一步的,灯泡组件包括灯泡和电源,灯泡和电源之间电性连接,灯泡组件组数与转板数量一致,每个转板转动端和对应导电点均与灯泡组件电性连接,灯泡位于坝体上端。潮水来临时,逐步推动受力摆臂,转板依序翻转,并使灯泡组件电路连通,灯泡组件电路连通后释放警示信号,警示信号随潮水的推进逐步释放。进一步的,灯泡组件还包括单片机,单片机与灯泡和电源均电性连接,单片机可使灯泡间歇性闪烁。间歇性闪烁的灯光,变化性强,起到的警示作用更强。进一步的,从检测点到观潮点的距离越近,灯泡闪烁的间隔越短。观潮者根据灯泡闪烁间隔时间可判断潮水离观潮点的距离,以及其产生的危险系数。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灯泡随潮水的动作而开启或变换信号,潮水离观潮点越近,警示信号越强。(2)本方案灯泡组件包括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灯泡闪烁,距离观潮点越近的灯泡闪烁间隔越短。(3)本方案灯泡电阻不同,距离观潮点距离越近的灯泡电阻越小,亮度越高,对观潮者的警示作用越强。(4)本方案灯泡为霓虹灯,霓虹灯内惰性气体不同,距离观潮点越近的霓虹灯色彩亮度越亮,且惰性气体量越足,对观潮者的警示作用越强。(5)本方案灯泡在潮水到达检测点时全部亮起,距离观潮点距离越近的不同,灯泡的警示信号强度越强,观潮者可清晰得分析潮水距离观潮点的远近变化。(6)本方案受力摆臂具有回位功能,可保证重复多次使用,并无需人为调整,节省人力成本。(7)本方案警示灯设置在观潮点对岸,便于观潮者观察到,有效防止观潮者被潮水吸引错过警示信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警示灯的位置分布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坝体、导电组件、转向装置和受力摆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坝体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的转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的转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的转换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滑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受力摆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导电组件转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导电组件的电路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导电组件电路通路时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二的导电组件电路通路时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三的导电组件的电路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三的导电组件预通路时的电路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三的导电组件电路通路时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持续闪烁的潮水靠近警示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坝体(1)、导电组件、转向装置、受力摆臂(6)和灯泡组件(7);/n坝体(1)固设在河岸边,河岸上设有观潮点和检测点,导电组件和转向装置均位于坝体(1)内;/n受力摆臂(6)位于坝体(1)靠近水流端的外侧,受力摆臂(6)受潮水推力而摆动,且受力摆臂(6)可回位;/n转向装置将受力摆臂(6)摆动的力转换成驱使导电组件转动的力;/n导电组件与灯泡组件(7)电性连接,导电组件的转动可接通灯泡组件(7)的电性回路;/n灯泡组件(7)根据与观潮点距离的远近可持续释放不同强度的警示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持续闪烁的潮水靠近警示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坝体(1)、导电组件、转向装置、受力摆臂(6)和灯泡组件(7);
坝体(1)固设在河岸边,河岸上设有观潮点和检测点,导电组件和转向装置均位于坝体(1)内;
受力摆臂(6)位于坝体(1)靠近水流端的外侧,受力摆臂(6)受潮水推力而摆动,且受力摆臂(6)可回位;
转向装置将受力摆臂(6)摆动的力转换成驱使导电组件转动的力;
导电组件与灯泡组件(7)电性连接,导电组件的转动可接通灯泡组件(7)的电性回路;
灯泡组件(7)根据与观潮点距离的远近可持续释放不同强度的警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持续闪烁的潮水靠近警示灯,其特征在于:坝体(1)固设于河岸边,坝体(1)底端高于水平面;
坝体(1)内开设有置物腔(101),置物腔(101)底端固设有凸台(102);
导电组件置于凸台(102)上端,凸台(102)内开设有线路腔(103),灯泡组件(7)通过线路腔(103)与导电组件电性连接;
坝体(1)远离河岸端开设有滑孔(104),转向装置一端与导电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置于滑孔(104)内并与滑孔(104)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持续闪烁的潮水靠近警示灯,其特征在于:转向装置包括转动部(3)、转换部(4)和滑动部(5);
转动部(3)包括第一斜齿轮(301)和第一轴(302),第一轴(302)一端与导电组件固定连接,第一轴(302)另一端与第一斜齿轮(301)固定连接;
转换部(4)包括同轴的第二斜齿轮(401)、第三斜齿轮(402)和第二轴(403),第二轴(403)一端与置物腔(101)底端转动连接,第二轴(403)另一端贯穿第三斜齿轮(402)与第二斜齿轮(401)固定连接,第二斜齿轮(401)与第一斜齿轮(301)对应且啮合;
滑动部(5)包括斜齿条(501)和第三轴(502),斜齿条(501)与第二斜齿轮(401)对应且啮合,第三轴(502)一端与斜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礼诚
申请(专利权)人:欧阳礼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