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545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其固定于激光印刷机的侧壁上,且罩设于动力驱动部和风机的外围。防护外壳包括有外壳本体、维修箱门、Z形限位件以及箱门锁。在外壳本体的前面板上开设有与维修箱门外形相一致,且供维修箱门嵌入的维修口。Z形限位件焊接固定于维修箱门的后侧面上,且均沿着维修箱门的下边缘进行均布。当维修箱门相对于维修口置放到位后,Z形限位件由维修口的下边缘进行担靠。箱门锁可拆卸地固定于维修箱门上,借以实现维修箱门与外壳本体的锁定/解锁操作。当需要对动力驱动部以及风机进行定期维修操作时,工作人员仅需解锁箱门锁,随后拆下维修箱门即可,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动力驱动部和风机的后期维护困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
本技术涉及激光印刷机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
技术介绍
激光印刷机利用激光作为光源以提高成像分辨力,是印刷标签、商标等的主要设备。激光印刷机吸纳各种印刷、印后技术之长,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以适应标签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激光印刷机主要由机架、进料托架、印刷固化机构、收料机构、动力驱动部以及风机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印刷固化机构布置于机架的正后方,以用来驱动印刷固化机构进行运转,其主要由电机、皮带以及带轮构成;风机亦布置于机架的正后方,以正对于印刷固化机构吹拂热风。出于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方面考虑,在激光印刷机的侧壁上增设有防护外壳,且其罩设于动力驱动部和风机的外围。已知,在激光印刷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出于确保正常运转性能方面考虑,需要定期地对动力驱动部以及风机进行维护、返修。在现有技术中,防护外壳为整体式结构,当执行上述维护、返修作用时,工作人员需要对防护外壳进行整体拆卸,费时费力。另外,一般来说,防护外壳大都借助于紧固螺钉实现与激光印刷机侧壁的可拆卸固定。在激光印刷机的后期维护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次防护外壳的整体拆除作业,从而导致开设于激光印刷机侧壁上的螺纹孔或紧固螺钉自身的螺牙极易发生“螺牙受损”现象,需要额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返修。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利于制造实施,确保对动力驱动部和风机进行可靠防护,且便于进行后期维护、返修的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其固定于激光印刷机的侧壁上,且罩设于动力驱动部和风机的外围。该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包括有外壳本体、维修箱门、Z形限位件以及箱门锁。在外壳本体的前面板上开设有与维修箱门外形相适配,且供维修箱门嵌入的维修口。Z形限位件的数量至少设置为2,均焊接固定于维修箱门的后侧面上,且均沿着维修箱门的下边缘进行均布。当维修箱门相对于维修口置放到位后,Z形限位件由维修口的下边缘进行担靠。箱门锁可拆卸地固定于维修箱门上,借以实现维修箱门与外壳本体的锁定/解锁操作。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还包括有补强环。补强环贴合、固定于外壳本体前面板的后侧面上,且环绕维修口的周缘进行走向。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补强环优选采用黏合的方式实现与外壳本体的固定。由补强环的前侧壁向后延伸出有环形熔胶槽,以用来填充耐高温胶水。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维修箱门设置有散热部。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散热部包括有散热孔和滤尘布。散热孔开设于维修箱门上,其数量设置为多个,其以矩形阵列方式进行排列。滤尘布黏合固定于维修箱门上,且完全遮盖散热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型设计,散热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优选为鲨鱼鳃形散热孔。鲨鱼鳃形散热孔设置于维修箱门上,其数量设置为多个,其以矩形阵列方式进行排列。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还包括有连接耳。外壳本体借助于紧固螺钉实现与激光印刷机侧壁的可拆卸固定。连接耳的数量为多个,且沿着外壳本体的周缘进行均布。在连接耳上开设有供上述紧固螺钉穿越的联接通孔。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外壳本体上开设有维修口。维修箱门对维修口进行封堵,且借助于箱门锁实现与外壳本体的锁定。当需要对动力驱动部以及风机进行定期维修操作时,工作人员仅需解锁箱门锁,随后拆下维修箱门即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在确保对动力驱动部和风机进行可靠防护的前提下,大大地降低了动力驱动部和风机的后期维护困难度,进而降低了维护耗时以及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相对于激光印刷机的安装位置图。图2是本技术中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的正视图。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图5是图4的I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中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中外壳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中维修箱门的立体示意图。1-外壳本体;11-维修口;2-维修箱门;21-散热部;211-鲨鱼鳃形散热孔;3-Z形限位件;4-箱门锁;5-补强环;51-环形熔胶槽;6-连接耳。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实例对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中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相对于激光印刷机的安装位置图,可知,防护外壳可拆卸地固定于激光印刷机的侧壁上,且罩设于动力驱动部和风机的外围,从而有效地确保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外壳本体1、维修箱门2、Z形限位件3以及箱门锁4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在外壳本体1的前面板上开设有与维修箱门2外形相适配,且供维修箱门2嵌入的维修口11(如图7中所示)。Z形限位件3的数量至少设置为2,均焊接固定于维修箱门2的后侧面上,且均沿着维修箱门2的下边缘进行均布。当维修箱门2相对于维修口11置放到位后,Z形限位件3由维修口11的下边缘进行担靠。箱门锁4可拆卸地固定于维修箱门2上,借以实现维修箱门2与外壳本体1的锁定/解锁操作(如图3、4、5、6中所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当需要对动力驱动部以及风机进行定期维修操作时,工作人员仅需解锁箱门锁4,随后拆下维修箱门2即可。这样一来,在确保对动力驱动部和风机进行可靠防护的前提下,大大地降低了动力驱动部和风机的后期维护困难度,进而降低了维护耗时以及成本。已知,外壳本体1为钣金折弯件,且其自身厚度较薄,一般为2~3mm,从而导致其结构强度较弱,受力时维修口11极易发生形变现象,进而导致与之相配合维修箱门2开/合异常的现象时有发生,鉴于此,作为上述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有补强环5。补强环5贴合、固定于外壳本体1前面板的后侧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其固定于激光印刷机的侧壁上,且罩设于动力驱动部和风机的外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外壳本体、维修箱门、Z形限位件以及箱门锁;在所述外壳本体的前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维修箱门外形相适配,且供所述维修箱门嵌入的维修口;所述Z形限位件的数量至少设置为2,均焊接固定于所述维修箱门的后侧面上,且均沿着所述维修箱门的下边缘进行均布;当所述维修箱门相对于所述维修口置放到位后,所述Z形限位件由所述维修口的下边缘进行担靠;所述箱门锁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维修箱门上,借以实现所述维修箱门与所述外壳本体的锁定/解锁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其固定于激光印刷机的侧壁上,且罩设于动力驱动部和风机的外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外壳本体、维修箱门、Z形限位件以及箱门锁;在所述外壳本体的前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维修箱门外形相适配,且供所述维修箱门嵌入的维修口;所述Z形限位件的数量至少设置为2,均焊接固定于所述维修箱门的后侧面上,且均沿着所述维修箱门的下边缘进行均布;当所述维修箱门相对于所述维修口置放到位后,所述Z形限位件由所述维修口的下边缘进行担靠;所述箱门锁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维修箱门上,借以实现所述维修箱门与所述外壳本体的锁定/解锁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补强环;所述补强环贴合、固定于所述外壳本体前面板的后侧面上,且环绕所述维修口的周缘进行走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激光印刷机的防护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环采用黏合的方式实现与所述外壳本体的固定;由所述补强环的前侧壁向后延伸出有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新鸿基精密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