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材加工用原木切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518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原木切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木材加工用原木切割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各种大小不一的原木进行精准的切割成片状,且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较低,对原木切割成片状的效率较高的木材加工用原木切割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木材加工用原木切割装置,包括:底座,其上的其中一侧开设有木屑出料口;输送带,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底座上;切割装置,其连接在底座上靠近输送带的其中一侧;调节机构,其连接在切割装置上。通过切割装置和调节机构的作用,可快速的调整上下两侧锯片之间的间隔,以适应各种大小不一的原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材加工用原木切割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原木切割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木材加工用原木切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对原木的切割,普遍是通过人工手持锯条来回拉动对原木进行切割,如此操作,由于人操作的误差,容易导致对原木切割的厚度不均匀,且人工操作的劳动高度较大,对原木切割的效率较低。经检索,专利公开号为:CN20805214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原木切割机,包括输送架和切割室,所述输送架的左侧下端固定焊接有支撑架,输送架贯穿切割室内腔,输送架的中央与切割室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输送架的两侧设置有三角固定架,三角固定架的两直角边与输送架和切割室的接触端固定焊接;所述切割室的右侧设置有面门,面门的下端中央固定安装有门把;所述输送架的两侧内部分别均设置有原木输入装置和原木输出装置。上述专利虽然能将原木切割成一段一段的形状,但不能对原木进行均匀的切割成片状。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木材加工用原木切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克服人工手持锯条对原木进行切割成片状,如此操作,由于人操作的误差,容易导致对原木切割成片状的厚度不均匀,且人工操作的劳动高度较大,对原木切割成片状的效率较低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各种大小不一的原木进行精准的切割成片状,且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较低,对原木切割成片状的效率较高的木材加工用原木切割装置。(2)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木材加工用原木切割装置,包括:底座,其上的其中一侧开设有木屑出料口;输送带,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底座上;切割装置,其连接在底座上靠近输送带的其中一侧;调节机构,其连接在切割装置上。优选地,切割装置包括:支撑架,其至少设有两个,且其均连接在底座上靠近输送带的其中一侧;导轨,其连接在两个支撑架的其中一侧之间;连接杆,其至少设有两根,且其均滑动式地连接在导轨上;定位杆,其至少设有两个,且其均连接在连接杆的其中一侧;活动轴,其至少设有两个,且其均转动式地连接在定位杆的其中一侧;调节杆,其至少设有两根,且其均转动式地连接在活动轴的其中一侧;传动轮,其至少设有两个,且其均转动式地连接在调节杆的另一侧,其中一侧的传动轮与支撑架滑动式的连接;锯片,其连接在两侧的活动轴与传动轮之间;电机,其安装在支撑架上靠近传动轮的一侧;传动带,其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轮的其中一侧。优选地,调节机构包括:蜗轮,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导轨上;齿轮,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导轨上靠近蜗轮的一侧;固定板,其连接在导轨上靠近蜗轮的另一侧;蜗杆,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固定板上,且蜗杆与蜗轮相互啮合;手轮,其连接在蜗杆的其中一侧;齿条,其至少设有两根,且其均连接在连接杆的另一侧,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优选地,还包括:托盘,其连接在底座上靠近输送带的另一侧。优选地,还包括:滤网,其连接在底座上靠近托盘的一侧。(3)有益效果通过切割装置和调节机构的作用,可快速的调整上下两侧锯片之间的间隔,以适应各种大小不一的原木,且无需人工手持锯条对原木进行切割,提高了人们对原木进行切割成片状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托盘和滤网的作用,给人们对木屑的分类提供了便捷性,从而间接的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木材加工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切割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调节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座,2-输送带,3-切割装置,31-支撑架,32-导轨,33-连接杆,34-定位杆,35-活动轴,36-调节杆,37-传动轮,38-锯片,39-电机,310-传动带,4-调节机构,41-齿条,42-固定板,43-蜗杆,44-手轮,45-蜗轮,46-齿轮,5-木屑出料口,6-托盘,7-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木材加工用原木切割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底座1、输送带2、切割装置3和调节机构4,底座1的中部开设有木屑出料口5,底座1上部的前后两侧均转动式地连接有输送带2,底座1上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切割装置3,切割装置3的上部连接有调节机构4。切割装置3包括有支撑架31、导轨32、连接杆33、定位杆34、活动轴35、调节杆36、传动轮37、锯片38、电机39和传动带310,底座1上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两个支撑架31,两个支撑架31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导轨32,导轨32的左右两侧均滑动式地连接有连接杆33,连接杆33的外侧均连接有定位杆34,两个定位杆34的下部均转动式地连接有活动轴35,两根活动轴35的前侧均转动式地连接有两个调节杆36,左右两侧的调节杆36上均转动式地连接有传动轮37,且左右两侧上部的传动轮37均与支撑架31滑动式的连接,左右两侧的活动轴35与传动轮37之间连接有锯片38,左侧的支撑架31下部安装有电机39,电机39的输出轴与左侧下部的传动轮37连接有传动带310。调节机构4包括有齿条41、固定板42、蜗杆43、手轮44、蜗轮45和齿轮46,导轨32顶部的中间位置转动式地连接有蜗轮45和齿轮46,导轨32顶部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固定板42,两块固定板42之间转动式地连接有蜗杆43,蜗杆43的前侧连接有手轮44,且蜗杆43与蜗轮45相互啮合,两根连接杆33的内侧均连接有齿条41,且两根齿条41均与齿轮46相互啮合。当人们需要对原木进行切割成片状时,可将原木放置在前侧的输送带2上,启动电机39,在传动带310的传动作用下,左右两侧的传动轮37随之带动锯片38转动,推动原木向锯片38的方向移动,在输送带2的传动作用下,使人们更加的省力,从而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当原木与锯片38接触时,锯片38随之对原木进行精准切割,当原木切割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可拉动原木向后侧的输送带2移动,当原木与锯片38脱离时,原木将切割完毕,当人们需要对大小不一的原木进行切割时,可用手转动手轮44,蜗杆43随之带动蜗轮45转动,齿轮46随之带动左右两侧的齿条41和连接杆33移动,定位杆34随之推动左右两侧的活动轴35向外侧移动,左右两侧上部的传动轮37随之带动锯片38向下滑动,上下两侧锯片38的间隔随之变窄,如此人们即可快速的调整上下两侧锯片38之间的间隔,以适应各种大小不一的原木,且无需人工手持锯条对原木进行切割,提高了人们对原木进行切割成片状的质量和效率。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4所示,还包括有托盘6,底座1中部的下侧连接有托盘6,且托盘6位于木屑出料口5的下方位置。还包括有滤网7,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滤网7。在滤网7的过滤作用下,可将切割时产生的木屑或碎片进行过滤,较大的木屑碎片将落在滤网7的上部或后侧的输送带2上,较细小的木屑碎片随之落入到托盘6上,当木屑碎片堆积到一定的程度时,人们即可对其进行清理,如此进一步的给人们对木屑的分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材加工用原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其上的其中一侧开设有木屑出料口(5);/n输送带(2),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底座(1)上;/n切割装置(3),其连接在底座(1)上靠近输送带(2)的其中一侧;/n调节机构(4),其连接在切割装置(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材加工用原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其上的其中一侧开设有木屑出料口(5);
输送带(2),其转动式地连接在底座(1)上;
切割装置(3),其连接在底座(1)上靠近输送带(2)的其中一侧;
调节机构(4),其连接在切割装置(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材加工用原木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切割装置(3)包括:
支撑架(31),其至少设有两个,且其均连接在底座(1)上靠近输送带(2)的其中一侧;
导轨(32),其连接在两个支撑架(31)的其中一侧之间;
连接杆(33),其至少设有两根,且其均滑动式地连接在导轨(32)上;
定位杆(34),其至少设有两个,且其均连接在连接杆(33)的其中一侧;
活动轴(35),其至少设有两个,且其均转动式地连接在定位杆(34)的其中一侧;
调节杆(36),其至少设有两根,且其均转动式地连接在活动轴(35)的其中一侧;
传动轮(37),其至少设有两个,且其均转动式地连接在调节杆(36)的另一侧,其中一侧的传动轮(37)与支撑架(31)滑动式的连接;
锯片(38),其连接在两侧的活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好思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