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国军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机械打磨的三工位抛光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98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机械打磨的三工位抛光机械,包括底座、加工台、电动机、驱动辊、辅助辊以及抛光带,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底座的上表面设有驱动辊和辅助辊,驱动辊与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驱动辊和辅助辊的表面设有抛光带,驱动辊与底座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轴承座,驱动辊与轴承座转动连接,辅助辊的底部设有转动连接的调节座,调节座与底座滑动连接,调节座与底座的连接设有调节杆,底座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加工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底座的表面设有三角状的驱动辊和辅助辊,使抛光带呈三角形,配合对应操作的加工台,方便使底座的表面呈三工位,便于进行多工位进行加工,提高抛光加工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械打磨的三工位抛光机械
本技术涉及加工机械
,具体为一种基于机械打磨的三工位抛光机械。
技术介绍
抛光机械就是专门对物体(如金器,铁器)表面进行磨擦,使物体表面变的光滑的一种机械。如: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抛光机,托盘离心式抛光机,超声波抛光机等都是一种处理物体表面的一种机械。目前,市场中的抛光机械多为单工位的设计,在加工时只能单人操作,在加工量较大时降低了工作的效率,给生产加工带来不便。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机械打磨的三工位抛光机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工位的抛光机械在进行大量加工时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机械打磨的三工位抛光机械,包括底座、加工台、电动机、驱动辊、辅助辊以及抛光带,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驱动辊和辅助辊,所述驱动辊与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辊和辅助辊的表面设有抛光带,所述驱动辊与底座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轴承座,所述驱动辊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辊的底部设有转动连接的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座与底座的连接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调节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加工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抛光带的内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呈L形且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与底座的连接处设有固定螺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辅助辊包括两个且与驱动辊呈三角状分布,所述辅助辊与底座的连接处开设有条形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调节杆由内螺杆和外套筒组成,所述外套筒套接在内螺杆的表面且与内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外套筒的外端与调节座转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握把,所述转动握把的表面设有防滑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底座的表面设有三角状的驱动辊和辅助辊,使抛光带呈三角形,配合对应操作的加工台,方便使底座的表面呈三工位,便于进行多工位进行加工,提高抛光加工的工作效率。2、本技术通过在底座的表面设有可调节的辅助辊,方便对抛光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配合可调节的支撑板,提高抛光带的稳定性,便于对部件进行抛光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加工台-2,电动机-3,驱动辊-4,辅助辊-5,抛光带-6,轴承座-7,调节座-8,调节杆-9,支撑板-10,固定螺栓-11,条形槽-12,内螺杆-13,外套筒-14,转动握把-15,防滑槽-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机械打磨的三工位抛光机械,包括底座1、加工台2、电动机3、驱动辊4、辅助辊5以及抛光带6,所述底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驱动辊4和辅助辊5,所述驱动辊4与电动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辊4和辅助辊5的表面设有抛光带6,所述驱动辊4与底座1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轴承座7,所述驱动辊4与轴承座7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辊5的底部设有转动连接的调节座8,所述调节座8与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座8与底座1的连接设有调节杆9,所述调节杆9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调节座8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加工台2。进一步改进地,所述抛光带6的内侧设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呈L形且与底座1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10与底座1的连接处设有固定螺栓11,通过在抛光带6的内侧设有可调节的L形支撑板10,方便在进行抛光加工时对抛光带6进行支撑,提高抛光加工的方便性。进一步改进地,所述辅助辊5包括两个且与驱动辊4呈三角状分布,所述辅助辊5与底座1的连接处开设有条形槽12,通过在采用三角状分布的辅助辊5与驱动辊4,便于同时进行多工位加工,提高抛光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改进地,所述调节杆9由内螺杆13和外套筒14组成,所述外套筒14套接在内螺杆13的表面且与内螺杆13螺纹连接,所述外套筒14的外端与调节座8转动连接,通过在采用内螺杆13和外套筒14的结构对调节座8进行调节,结构简单且稳定,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具体改进地,所述外套筒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握把15,所述转动握把15的表面设有防滑槽16,通过在外套筒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握把15,方便对外套筒14进行转动调节,方便进行操作。本技术的底座-1、加工台-2、电动机-3、驱动辊-4、辅助辊-5、抛光带-6、轴承座-7、调节座-8、调节杆-9、支撑板-10、固定螺栓-11、条形槽-12、内螺杆-13、外套筒-14、转动握把-15、防滑槽-1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通过在底座1的表面设有三角状的驱动辊4和辅助辊5,使抛光带6呈三角形,配合对应操作的加工台2,方便使底座1的表面呈三工位,便于进行多工位进行加工,提高抛光加工的工作效率。本技术在使用时,电动机3带动驱动辊4转动,带动抛光带6在驱动辊4和辅助辊5的表面转动,转动外套筒14,调节抛光带6的张紧度,然后调节支撑板10的位置,完成初步的调试工作,在进行抛光加工时,将部件放置在加工台2的表面,向转动的抛光带6表面贴近即可,多工位的设置便于进行多人同时加工,提高抛光加工的工作效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机械打磨的三工位抛光机械,包括底座(1)、加工台(2)、电动机(3)、驱动辊(4)、辅助辊(5)以及抛光带(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驱动辊(4)和辅助辊(5),所述驱动辊(4)与电动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辊(4)和辅助辊(5)的表面设有抛光带(6),所述驱动辊(4)与底座(1)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轴承座(7),所述驱动辊(4)与轴承座(7)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辊(5)的底部设有转动连接的调节座(8),所述调节座(8)与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座(8)与底座(1)的连接设有调节杆(9),所述调节杆(9)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调节座(8)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加工台(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械打磨的三工位抛光机械,包括底座(1)、加工台(2)、电动机(3)、驱动辊(4)、辅助辊(5)以及抛光带(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机(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有驱动辊(4)和辅助辊(5),所述驱动辊(4)与电动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辊(4)和辅助辊(5)的表面设有抛光带(6),所述驱动辊(4)与底座(1)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轴承座(7),所述驱动辊(4)与轴承座(7)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辊(5)的底部设有转动连接的调节座(8),所述调节座(8)与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座(8)与底座(1)的连接设有调节杆(9),所述调节杆(9)的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调节座(8)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加工台(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械打磨的三工位抛光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军杨盛洪张希平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国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