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处理系统及其脱硫装置、控制方法与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466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处理系统及其脱硫装置、控制方法与存储介质,该脱硫装置包括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储存式硫捕集器及第一三通阀,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及第一三通阀沿排气流向依次设置于主后处理装置上游,第一三通阀的进口与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出口连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主后处理装置的进口连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有旁通管路,储存式硫捕集器设置于旁通管路;通过上述脱硫装置可避免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再生时对主后处理装置造成的毒害,不需要延长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再生间隔,也不需要增加可再生式硫捕集器体积,在非再生时,不影响排气背压,而储存式硫捕集器仅用于捕集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再生时释放的硫化物,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处理系统及其脱硫装置、控制方法与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后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后处理系统及其脱硫装置、控制方法与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容易硫中毒,影响NOx的吸附,导致排放不达标。为了减轻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对后处理部件的损坏,目前一般在后处理装置的上游设置硫捕集器,如图1所示,目的在于提前除去柴油机废气中的硫化物(H2S、SO2、SO3等),改善后处理装置的硫中毒情况,而目前硫捕集器一般有可再生式硫捕集器以及储存式硫捕集器,其中,若图1方案采用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由于可再生式硫捕集器需要定期进行再生,再生过程中生成的硫化物又会毒害后处理装置,若要延长再生时间间隔,需要增大硫捕集器体积,这增大了排气背压,又不方便整车布置,若采用储存式硫捕集器,则需要较大的空间并需要定期更换以满足脱硫的过滤效率,影响整车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以使其既可以避免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再生过程中毒害后处理装置,又可以延长储存式硫捕集器的更换周期。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的控制方法、后处理系统以及存储介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包括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储存式硫捕集器以及第一三通阀,所述可再生式硫捕集器以及所述第一三通阀沿排气流向依次设置于排气管路且位于主后处理装置的上游,所述第一三通阀的进口与所述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主后处理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有旁通管路,所述储存式硫捕集器设置于所述旁通管路。优选地,还包括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设置于所述排气管路且位于所述主后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三通阀之间,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通过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进口以及出口与所述主后处理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旁通管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进口连通。优选地,还包括副后处理装置,所述副后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旁通管路且位于所述储存式硫捕集器的下游。优选地,所述旁通管路的出口与外界连通或者所述旁通管路的出口与所述排气管路连通于所述可再生式硫捕集器与所述主后处理装置之间。优选地,还包括排气温度检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排气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气管路且位于所述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上游,所述排气温度检测装置以及所述第一三通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排气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将所述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出口与所述旁通管路连通并在预设时间后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将所述可再生硫捕集器的出口与所述主后处理装置连通。一种后处理系统,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一种基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车辆运行参数、排气温度以及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再生次数,所述车辆运行参数包括自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前一次再生结束以来的车辆运行里程、燃油消耗量以及发动机运行时间中的至少一个;2)若车辆运行参数小于预设运行参数值,则控制第一三通阀将可再生式硫捕集器与主后处理系统连通;若车辆运行参数大于等于预设运行参数值,则控制发动机提高排气温度;3)若排气温度小于预设排气温度值,则继续控制发动机提高排气温度;若排气温度大于等于预设排气温度值,则控制第一三通阀将可再生式硫捕集器与储存式硫捕集器连通并开始计时;4)在第一三通阀将可再生式硫捕集器与储存式硫捕集器连通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时,控制第一三通阀将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再次与主后处理系统连通,同时将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再生次数增加1。优选地,还包括步骤:5)若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再生次数小于预设再生次数值,则返回所述步骤1);若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再生次数大于等于预设再生次数值,则报警提示更换储存式硫捕集器。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该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包括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储存式硫捕集器以及第一三通阀,其中,可再生式硫捕集器以及第一三通阀沿排气流向依次设置于排气管路且位于主后处理装置的上游,第一三通阀的进口与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出口连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主后处理装置的进口连通,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有旁通管路,储存式硫捕集器设置于旁通管路,旁通管路的出口可以在主后处理装置的上游接入排气管路,也可以直接与外界连通;在应用时,当可再生式硫捕集器需要再生时,可控制第一三通阀将可再生式硫捕集器与储存式硫捕集器连通,这样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再生过程中生成的硫化物由储存式硫捕集器捕集,不会对主后处理装置造成毒害,当再生结束后,可再次控制第一三通阀将可再生式硫捕集器与主后处理装置连通恢复到初始状态;通过上述结构,既可以避免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再生时对主后处理装置造成的毒害,又不需要延长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再生间隔,也就不需要增加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体积,从而在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在不进行再生时,不会对排气背压造成影响,而储存式硫捕集器仅用于捕集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再生时释放的硫化物,使用寿命较长,无需频繁更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1为发动机;2为可再生式硫捕集器;3、9为氧化催化装置;4、10为颗粒捕集装置;5、11为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6为第一三通阀;7为储存式硫捕集器;8为第二三通阀。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该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的结构设计使其既可以避免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再生过程中毒害后处理装置,又可以延长储存式硫捕集器的更换周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的控制方法、后处理系统以及存储介质。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包括可再生式硫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储存式硫捕集器以及第一三通阀,所述可再生式硫捕集器以及所述第一三通阀沿排气流向依次设置于排气管路且位于主后处理装置的上游,所述第一三通阀的进口与所述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主后处理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有旁通管路,所述储存式硫捕集器设置于所述旁通管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再生式硫捕集器、储存式硫捕集器以及第一三通阀,所述可再生式硫捕集器以及所述第一三通阀沿排气流向依次设置于排气管路且位于主后处理装置的上游,所述第一三通阀的进口与所述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主后处理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连接有旁通管路,所述储存式硫捕集器设置于所述旁通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设置于所述排气管路且位于所述主后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三通阀之间,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通过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进口以及出口与所述主后处理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旁通管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进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后处理装置,所述副后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旁通管路且位于所述储存式硫捕集器的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路的出口与外界连通或者所述旁通管路的出口与所述排气管路连通于所述可再生式硫捕集器与所述主后处理装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处理系统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温度检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排气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排气管路且位于所述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上游,所述排气温度检测装置以及所述第一三通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排气温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三通阀将所述可再生式硫捕集器的出口与所述旁通管路连通并在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同鹏杨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潍柴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