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德印专利>正文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569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筒体的内侧铰接有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圆周阵列在筒体的内侧,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一端顶在线缆的外表面上。该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工作人员手部具有着力点,操作线缆更加轻松,第一摩擦片转动时,可顺着线缆向后移动筒体,第二摩擦片转动时,可顺着线缆向前移动筒体,这样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便捷的调整筒体的位置,进一步达到了较好的辅助人工操作线缆的目的;减震环在工作时对线缆传递到筒体上的震动进行消减和吸收,防止工作人员在操作线缆的过程中脱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振捣
,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
技术介绍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常用到的材料,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薄壁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其空间狭窄,存在浇筑及振捣困难等问题,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易出现振捣不实、蜂窝、麻面、孔洞等质量缺陷,传统的振捣都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即在浇筑完成之后再利用振捣棒进行人工振捣。人工操作振捣棒时,需要握持与振捣棒相连的线缆,而在振捣棒工作的过程中,震动传递到线缆上,并传递到工作人员手部,工作人员操作线缆非常容易脱手,并且没有着力点,想要轻松控制线缆和振捣棒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具备辅助人工操作线缆、能够较大幅度的缓解线缆传递到手部的震动、能够轻松的调整和限定辅助把手在线缆上的位置等优点,解决了振捣棒工作的过程中,震动传递到线缆上,并传递到工作人员手部,工作人员操作线缆非常容易脱手,并且没有着力点,想要轻松控制线缆和振捣棒比较困难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辅助人工操作线缆、能够较大幅度的缓解线缆传递到手部的震动、能够轻松的调整和限定辅助把手在线缆上的位置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包括筒体,所述筒体整体套在线缆的外表面上,所述筒体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筒体的内侧铰接有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圆周阵列在筒体的内侧,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一端顶在线缆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搭在转环上,所述挂钩贯穿筒体;所述转环上圆周阵列有凸台,所述转环活动连接在筒体外表面的两端处;所述内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限位环,所述内筒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减震环,所述外筒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限位环,所述减震环位于两个第一限位环之间并具有间隙,所述减震环位于两个第二限位环之间并具有间隙,所述减震环位于筒体的内部;所述外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与筒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两端处与筒体之间开设有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与线缆的接触部均固定连接有凸出部,凸出部的设置增大了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与线缆外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筒体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更大,位置限定的更加稳定,所述第一摩擦片均向后倾斜并以此来阻止筒体顺着线缆向后移动。优选的,所述第一摩擦片位于筒体内侧的前部,所述第二摩擦片均向前倾斜并以此来阻止筒体顺着线缆向前移动,所述第二摩擦片位于筒体内侧的后部。优选的,所述挂钩贯穿筒体并与筒体活动连接,所述挂钩往筒体外部移动时带动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转动。优选的,所述转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部,所述转环转动时使挂钩搭在凸台上。优选的,所述内筒不与外筒直接连接,外筒是利用把手与筒体的外部连接的,这样能够减少手部所受的震动,所述减震环的直径大于内筒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减震环在工作时与两侧的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碰撞,减震环在工作时对线缆传递到筒体上的震动进行消减和吸收。(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筒体的内侧铰接有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圆周阵列在筒体的内侧,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一端顶在线缆的外表面上,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挂钩,挂钩搭在转环上,外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这样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使用把手和筒体便捷的操作线缆,工作人员手部具有着力点,操作线缆更加轻松,同时第一摩擦片均向后倾斜并以此来阻止筒体顺着线缆向后移动,第二摩擦片均向前倾斜并以此来阻止筒体顺着线缆向前移动,凸出部的设置增大了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与线缆外表面的接触面积,使得筒体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更大,位置限定的更加稳定,在需要调整筒体的位置时,通过转动部转动转环,使挂钩搭在凸台上,从而挂钩往筒体外部移动时带动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转动,第一摩擦片转动时,可顺着线缆向后移动筒体,第二摩擦片转动时,可顺着线缆向前移动筒体,这样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便捷的调整筒体的位置,进一步达到了较好的辅助人工操作线缆的目的,到达预定的位置后,转动转环,使挂钩恢复原位,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继续固定好筒体的位置。2、该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内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限位环,内筒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减震环,外筒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限位环,减震环位于两个第一限位环之间并具有间隙,减震环位于两个第二限位环之间并具有间隙,减震环位于筒体的内部,内筒不与外筒直接连接,外筒的两端处与筒体之间开设有凹槽,外筒是利用把手与筒体的外部连接的,这样能够减少手部所受的震动,减震环在工作时与两侧的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碰撞,减震环在工作时对线缆传递到筒体上的震动进行消减和吸收,使得线缆传递到工作人员手部的震动大幅度减小,这样的结构设置并配合把手的使用防止工作人员在操作线缆的过程中脱手,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加轻松的控制线缆和振捣棒。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的使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的内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2-内筒、3-外筒、4-第一摩擦片、5-第二摩擦片、6-挂钩、7-转环、8-凸台、9-第一限位环、10-减震环、11-第二限位环、12-把手、13-凹槽、14-凸出部、15-转动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包括内筒(2)和外筒(3);/n所述筒体(1)的内侧铰接有第一摩擦片(4)和第二摩擦片(5),所述第一摩擦片(4)和第二摩擦片(5)圆周阵列在筒体(1)的内侧,所述第一摩擦片(4)和第二摩擦片(5)的一端顶在线缆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摩擦片(4)和第二摩擦片(5)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挂钩(6),所述挂钩(6)搭在转环(7)上,所述挂钩(6)贯穿筒体(1);/n所述转环(7)上圆周阵列有凸台(8),所述转环(7)活动连接在筒体(1)外表面的两端处;/n所述内筒(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限位环(9),所述内筒(2)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减震环(10),所述外筒(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限位环(11),所述减震环(10)位于两个第一限位环(9)之间并具有间隙,所述减震环(10)位于两个第二限位环(11)之间并具有间隙,所述减震环(10)位于筒体(1)的内部;/n所述外筒(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与筒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筒(3)的两端处与筒体(1)之间开设有凹槽(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包括内筒(2)和外筒(3);
所述筒体(1)的内侧铰接有第一摩擦片(4)和第二摩擦片(5),所述第一摩擦片(4)和第二摩擦片(5)圆周阵列在筒体(1)的内侧,所述第一摩擦片(4)和第二摩擦片(5)的一端顶在线缆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摩擦片(4)和第二摩擦片(5)的一侧均活动连接有挂钩(6),所述挂钩(6)搭在转环(7)上,所述挂钩(6)贯穿筒体(1);
所述转环(7)上圆周阵列有凸台(8),所述转环(7)活动连接在筒体(1)外表面的两端处;
所述内筒(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限位环(9),所述内筒(2)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减震环(10),所述外筒(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限位环(11),所述减震环(10)位于两个第一限位环(9)之间并具有间隙,所述减震环(10)位于两个第二限位环(11)之间并具有间隙,所述减震环(10)位于筒体(1)的内部;
所述外筒(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与筒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筒(3)的两端处与筒体(1)之间开设有凹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混凝土振捣结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德印
申请(专利权)人:袁德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