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扣架顶托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56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盘扣架顶托基座,所述顶托基座包括顶杆、限位件和加固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顶杆的侧壁之上,所述加固件设置于所述顶杆的底端;所述限位件的底部设置于两支撑槽钢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顶托基座中加固装置的质量设置,降低了顶托基座的重心,从而避免了其在未处于工作状态下时,发生滚落等现象,提升了顶托基座的稳定性。并且,加固装置对槽钢又施加了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提升了顶托基座与槽钢之间摩擦力,可以有效的防止顶托基座滑动。进一步地,加固装置可以用现场钢筋废料焊接而成,成本小、制作过程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盘扣架顶托基座
本专利技术属于顶托支撑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盘扣架顶托基座。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梁下需要搭设双槽钢托梁作为顶托基座支撑的情形,由于现有技术中顶托基座100是直接放置在两根槽钢200中间,顶托基座100的圆盘101位于双槽钢200的顶端,但是与双槽钢200托梁之间无任何加固措施,稳定性较差。尤其在顶托基座100的顶部模板还未施工时易造成顶托基座100从槽钢200上掉落。(因为此时顶托基座100未处于工作状态,其顶部还未受到其它模块向下施加的压力,且顶托机构100位于槽钢之上的重量较下端更重,从而顶托基座100在槽钢上的稳定性较差)因此,亟需稳定性更高的顶托基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了一种盘扣架顶托基座,通过本顶托基座的结构设计使得顶托机构的稳定性得以加强。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盘扣架顶托基座,所述顶托基座包括顶杆、限位件和加固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顶杆的侧壁之上,所述加固件设置于所述顶杆的底端;所述限位件的底部与两支撑槽钢的顶部相接触。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固件两侧还分别设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加固件通过铰接方式相连;且,所述卡接件能够卡接于槽钢的底部。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卡接件为L型卡件。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加固件的质量大于等于所述顶杆的质量。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顶杆为矩形管状结构。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件为圆盘状结构。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件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的方式与所述顶杆相连。前述本专利技术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专利技术,(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专利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顶托基座中通过卡接件卡住槽钢,防止顶托基座侧向移动,避免托基座侧偏倒甚至掉落。同时,加固装置的质量设置,降低了顶托基座的重心,从而避免了其在未处于工作状态下时,发生滚落等现象,提升了顶托基座的稳定性。并且,加固装置对槽钢又施加了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提升了顶托基座与槽钢之间摩擦力,可以有效的防止顶托基座滑动。进一步地,加固装置可以用现场钢筋废料焊接而成,成本小、制作过程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顶托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顶托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顶托基座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00-顶托基座,101-圆盘,200-槽钢,300-顶托基座,301-限位件,302-加固件,303-卡接件,304-顶杆,400-槽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本专利技术要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如未特别写出具体涉及的结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来源关系等,则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结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动力来源关系等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可以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可以得知的。实施例1参考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盘扣架顶托基座,所述顶托基座300包括顶杆304、限位件301和加固件302。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顶杆304的侧壁之上,所述加固件302设置于所述顶杆304的底端。所述限位件301的底部与两支撑槽钢400的顶部相接触。所述顶杆304位于两支撑槽钢400之间。优选地,所述顶杆304为矩形管状结构。通过将顶杆304设置为矩形管状结构,增加了其与槽钢400的摩擦力,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圆盘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的方式与所述顶杆304相连。优选地,所述加固件302的质量大于等于所述顶杆304的质量。通过对加固件302的质量设置,使得顶托基座的重心下移,从而避免了其在未处于工作状态下时,发生滚落等现象,提升了顶托基座300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加固件302可以用施工现场钢筋废料焊接而成,成本小、制作过程简单。进一步地,所述加固件302两侧还分别设有卡接件303。所述卡接件303与所述加固件302通过铰接方式相连。且,所述卡接件303能够卡接于槽钢400的底部。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接件303为L型卡件。从而,通过所述卡接件303的结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顶托基座300的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顶托基座中通过卡接件卡住槽钢,防止顶托基座侧向移动,避免托基座侧偏倒甚至掉落。同时,加固装置的质量设置,降低了顶托基座的重心,从而避免了其在未处于工作状态下时,发生滚落等现象,提升了顶托基座的稳定性。并且,加固装置对槽钢又施加了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提升了顶托基座与槽钢之间摩擦力,可以有效的防止顶托基座滑动。进一步地,加固装置可以用现场钢筋废料焊接而成,成本小、制作过程简单。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盘扣架顶托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基座(300)包括顶杆(304)、限位件(301)和加固件(302),/n所述限位件(301)设置于所述顶杆(304)的侧壁之上,所述加固件(302)设置于所述顶杆(304)的底端;/n所述限位件(301)的底部与两支撑槽钢(400)的顶部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扣架顶托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基座(300)包括顶杆(304)、限位件(301)和加固件(302),
所述限位件(301)设置于所述顶杆(304)的侧壁之上,所述加固件(302)设置于所述顶杆(304)的底端;
所述限位件(301)的底部与两支撑槽钢(400)的顶部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架顶托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302)两侧还分别设有卡接件(303),所述卡接件(303)与所述加固件通过铰接方式相连;
且,所述卡接件(303)能够卡接于槽钢(400)的底部。


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全张涛高嘉涛钟德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