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微滤膜循环处理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12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式微滤膜循环处理单元,包括至少一组管式膜组,管式膜组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水管与浓水管,管式膜组其侧面还设有一根产水管,进水管与浓缩池下端的出水口相连,浓水管与浓缩池上端的回收口相连,产水管与产水池上端相连,产水管上连通设有一根第一分支管,第一分支管通过三根第一支管分别与酸洗槽、碱洗槽及清水箱相连,浓水管上连通设有第二分支管,第二分支管通过三根第二支管分别与酸洗槽、碱洗槽及清水箱相连,产水管上连通设有一根反冲支管,反冲支管与产水池下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药剂循环次数较少,药剂量很小,清洗干净,膜管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式微滤膜循环处理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式微滤膜循环处理单元。
技术介绍
管式膜的应用领域:重金属废水处理、光伏及半导体行业、高硬度废水软化等。在管式滤膜工艺中,料液在压力驱动下流经膜管内表面,被截留物质(悬浮固体颗粒物)被浓缩液带出膜管而不会在膜表面积聚造成污堵,这种过滤模式也叫错流过滤,错流过滤模式下,料液以切向流过滤膜表面,这种设计使得膜表面形成湍流状态,从而防止颗粒物积聚成饼层,此外持续的冲刷作用也使高浓度悬浮固体随浓缩液流出管式膜。POREX品牌的管式膜组件具有如下特点1.高通量:一般运行通量可以达到300-500lmh;2.正常工作压力在3-4.5bar,最大耐压为7bar;3.可处理高固体含量的废水,固体物含量可以达到5%(重量比);4.优异的耐化学性能,可在pH从1到14范围内运行。此外化学清洗可采用极高浓度的酸碱药液或氧化剂,可最大程度的恢复原始通量;5.产水浊度低:一般产水浊度等同于中空纤维超滤膜产水,因此可直接送往后端水回用系统,从而缩短回收系统工艺流程,减少投资费用和空间;6.应用于重金属废水或含氟废水、软化水系统、研磨等废水时,相比起传统的沉淀池,既减少了药剂投加,又由于界面过滤,能获得更好的出水水质,从而使达标排放和水回用成为可能;7.可反洗:独一无二的“镶嵌式”锚型结构膜允许反洗。通过反洗,可将运行期间在膜表面累积的饼层冲回到膜管内,从而延长膜的清洗周期。此外通过设置反洗柱,采用压缩空气作为驱动力,推动反洗柱内水逆向反冲,可对膜进行极短时间的反冲,节约了反洗水的消耗;8.机架式结构,设备集成简单。但目前的TMF管式膜处理单元其药剂循环次数较少,药剂量较大,清洗并不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管式微滤膜循环处理单元,药剂循环次数较少,药剂量很小,清洗干净,膜管使用寿命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管式微滤膜循环处理单元,包括至少一组管式膜组,管式膜组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水管与浓水管,管式膜组其侧面还设有一根产水管,进水管与浓缩池下端的出水口相连,浓水管与浓缩池上端的回收口相连,产水管与产水池上端相连,产水管上连通设有一根第一分支管,第一分支管通过三根第一支管分别与酸洗槽、碱洗槽及清水箱相连,浓水管上连通设有第二分支管,第二分支管通过三根第二支管分别与酸洗槽、碱洗槽及清水箱相连,产水管上连通设有一根反冲支管,反冲支管与产水池下端相连。本技术其目的在于膜通量(表现为产水流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通过针对性的化学清洗,使得膜通量恢复到初始值。浓缩池即前端反应池。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沿浓缩池向管式膜组方向,所述进水管上依次设有管式膜循环泵及进水阀;浓水管上沿管式膜组向浓缩池方向设有浓水阀;沿产水方向,所述产水管上设有产水阀。管式膜循环泵用于将浓缩槽内液体不断送往管式膜组件内进行固液分离,处于错流过滤的考虑,循环泵流量总是比系统处理水量(等同于管式膜产水量)高出很多。在循环泵功率很大时,可能为了保护电机而不希望反冲时泵停,此时可在膜组件入口处加装一个进水自动阀和一个回流自动阀,在反冲时保持循环泵运行,只是回流自动阀打开,让混合液回流到浓缩槽即可。或者用变频在反洗的时候降低泵的频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反冲支管上还连通设有与进水管相连通的冲洗支管,反冲支管上设有一个作为冲洗泵或反洗泵的水泵,反冲支管上设有反洗阀,冲洗支管上设有冲洗进水阀。管式膜的反冲系统是由一个反洗柱、一段反冲的压缩空气管路阀门(手动阀、止回阀、减压阀、电磁阀/气动阀)和一个产水侧的气动阀组成,反冲的目的在于用压缩空气(小于20psi,即1.4bar)驱动反洗柱内的存水(为管式膜自身产水),以与运行时产水的相反方向冲刷管式膜内表面,将一段时间内膜面上积累的颗粒物冲回到膜管内,然后在下一个循环的采水过程中,以错流冲刷使之回到浓缩槽内。压缩空气管路一般连接到反洗柱的顶端,依次安装手动阀、减压阀(用于将5~8bar的压缩空气减压到1.4bar以下)、电磁阀(自动控制所用)、止回阀(防止运行中管式膜产水倒灌到空气管路中)。反冲电磁阀一般应选择常闭型较好。运行产水时循环泵运行,产水气动阀打开,反冲电磁阀关闭;到反冲时循环泵短时间停止,产水气动阀关闭,反冲电磁阀打开;到反冲结束后又恢复到产水时的阀门位置。事实上这也是管式膜系统中除了液位自动控制之外的另外一个自动控制情况,比起中空纤维超滤系统的反冲,这个自动控制需要的阀门要少得多。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一分支管上设有进水端综合阀、清洗泵出口回流阀,第一分支管上连通设有分别与酸洗槽下端、碱洗槽下端及清水箱下端相连通的三根下支管,三根下支管上设有酸洗进水阀、碱洗进水阀及清水进水阀;第一分支管上连通设有回路支管,回路支管上设有化学清洗泵进水阀。在某些场合并不需要反冲系统,例如乳化油的浓缩分离,由于油污的污堵的特性,这种反冲并不能轻易恢复通量,因此设置反冲系统是没有意义的。还有一些极地通量的物料分离应用,由于透过液量极少,反冲是对系统整体产水量的一种损耗,因此不推荐做反冲系统。总的来讲反冲是一种预防性的措施,其特点是在管式膜上的饼层还不够紧密时将其冲刷出来,反冲可以缓解管式膜通量的下降,但并不能完全防止产水流量的降低,因此,反冲系统的存在并不意味着管式膜能以稳定通量持续运行,所以,定期的化学清洗仍然需要实施以使得膜通量的彻底恢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一分支管上还连通设有与收集池相连的外排支管,外排支管上设有进水端外排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二分支管上设有浓水端综合阀,第二分支管上连通设有三根上支管,三根上支管上分别设有酸洗槽浓水端回流阀、碱洗槽浓水端回流阀及清水箱浓水端回流阀。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浓缩池呈圆槽状或方槽状浓缩槽,采用玻璃或混凝土或聚乙烯材质制成,浓缩槽内设置搅拌机或曝气机。浓缩槽呈圆槽状或方槽状,采用玻璃或混凝土或聚乙烯材质制成,设计原则是保持方形或圆形以免污泥沉积,内部可考虑添加搅拌机或曝气机以防止待机时的的污泥沉积。本技术通过多条支路并配合不同阀门的启闭,在酸洗、碱洗前均设置清水箱排空工序,清水箱排空可以将管道内残留的药剂冲出,防止酸与次氯酸钠接触的可能,减少了药剂的使用量,增加了药剂的循环次数,延长了膜管的使用寿命,并且清洗也更干净。采用本技术进行废水处理的步骤:包括依次进行的如下处理步骤:运行、停机、化学清洗;运行工序包括产水处理工序及反洗处理工序至少一个循环,循环结束后再依次进行产水处理工序及待机前反洗处理工序,反洗处理工序后依次进行一次待机、待机冲洗及二次待机;化学清洗包括酸洗和/或碱洗;酸洗包括配制酸溶液及酸洗工序,碱洗包括配制碱溶液及碱洗工序;酸洗工序及碱洗工序均包括若干道工序,在酸洗工序或碱洗工序中的第一道工序为将管道内残留的药剂冲出、防止酸与次氯酸钠接触的清水箱排空工序。清水箱排空工序为:回路支管上的化学清洗泵启动、回路支管上的化学清洗泵进水阀开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管式微滤膜循环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管式膜组,管式膜组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水管与浓水管,管式膜组其侧面还设有一根产水管,进水管与浓缩池下端的出水口相连,浓水管与浓缩池上端的回收口相连,产水管与产水池上端相连,产水管上连通设有一根第一分支管,第一分支管通过三根第一支管分别与酸洗槽、碱洗槽及清水箱相连,浓水管上连通设有第二分支管,第二分支管通过三根第二支管分别与酸洗槽、碱洗槽及清水箱相连,产水管上连通设有一根反冲支管,反冲支管与产水池下端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管式微滤膜循环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管式膜组,管式膜组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水管与浓水管,管式膜组其侧面还设有一根产水管,进水管与浓缩池下端的出水口相连,浓水管与浓缩池上端的回收口相连,产水管与产水池上端相连,产水管上连通设有一根第一分支管,第一分支管通过三根第一支管分别与酸洗槽、碱洗槽及清水箱相连,浓水管上连通设有第二分支管,第二分支管通过三根第二支管分别与酸洗槽、碱洗槽及清水箱相连,产水管上连通设有一根反冲支管,反冲支管与产水池下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微滤膜循环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沿浓缩池向管式膜组方向,所述进水管上依次设有管式膜循环泵及进水阀;浓水管上沿管式膜组向浓缩池方向设有浓水阀;沿产水方向,所述产水管上设有产水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式微滤膜循环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支管上还连通设有与进水管相连通的冲洗支管,反冲支管上设有一个作为冲洗泵或反洗泵的水泵,反冲支管上设有反洗阀,冲洗支管上设有冲洗进水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雄达缪叙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圣富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