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动式反吊膜的减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400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3
本申请涉及一种随动式反吊膜的减振机构,包括架设在圆形沉降池上的支撑梁,支撑梁的两侧上安装有多个支撑架,支撑架远离支撑梁的一端上还安装有承重轮,承重轮包括轮架和滚轮,轮架竖直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上,轮架上安装有转轴,转轴的侧壁上设多根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转轴的外侧壁与滚轮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支撑梁可通过滚轮做自转运动。本申请具有滚轮在滚动时产生的振动会被弹簧吸收,进而减少了传递到支撑架及支撑梁上的振动,使得支撑架和支撑梁上的零部件不易被滚轮滚动时的振动振松脱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随动式反吊膜的减振机构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随动式反吊膜的减振机构。
技术介绍
在污水池上加装反吊膜加盖将污水池封闭后,污水池内散发出的腐蚀性气体会在反吊膜加盖中堆积,工作人员要对污水池中的设备进行检查时,堆积的腐蚀性气体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且安装在污水池中的污水处理设备也容易被腐蚀性气体腐蚀而容易产生故障。针对以上问题,随动式反吊膜加盖应运而生,随动式污水池反吊膜的所有设备均在密封置外部,操作及检修人员不用进入加盖密封体内操作,大大了提高安全度。公告号为CN103233506B的一种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随动式污水池加盖膜密封罩,一种随动式污水池加盖膜密封罩,其包括有钢架、立面膜、覆盖膜、拉索、立柱、管道支撑架和环状钢轨;其中,该密封罩的底部具有垂直设置的立柱,立柱通常固定于污水池中,向上伸出;立柱上固定有管道支撑架,管道支撑架围绕立柱放射线地向外伸出,在管道支撑架的边缘设置有环状钢轨,环状钢轨上有承托着脚轮;立面膜沿着环状钢轨设置于脚轮的上部,且立面膜内通过钢外环支撑,脚轮竖直转动安装于钢外环的下部。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脚轮在支撑密封罩转动时,脚轮的振动大部分都会传递给钢架和立柱,使得钢架和立柱上的零部件有较大的可能被振松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钢架和立柱上的零部件容易被滚轮滚动时的振动振松脱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随动式反吊膜的减振机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随动式反吊膜的减振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随动式反吊膜的减振机构,包括架设在圆形沉降池上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位于圆形沉降池的直径线上,所述支撑梁的两侧上且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安装有多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上还安装有承重轮,所述承重轮包括轮架和滚轮,所述轮架竖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上,所述轮架上水平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根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与所述滚轮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梁可通过所述滚轮做自转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与转轴之间通过弹簧悬挂连接,使得滚轮在滚动时产生的大部分振动会被弹簧缓冲吸收,减小了滚轮传递到转轴上的振动,进而减少了传递到支撑架及支撑梁上的振动,使得支撑架和支撑梁上的零部件不易被滚轮滚动时的振动振松脱落。可选的,所述转轴的侧壁上与所述弹簧一一对应周向间隔设置有多根呈圆柱形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壁上螺纹环绕设置有第一限位条,所述弹簧的一端配合卡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条上;所述滚轮的内侧壁上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一对应周向间隔设置有多根呈圆柱形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壁上螺纹环绕设置有第二限位条,且所述第二限位条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限位条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弹簧的另一端配合卡接在所述第二限位条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弹簧的两端分别旋转卡接在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上即可较方便地将弹簧安装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且弹簧不易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脱落。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滚轮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转动平面均与所述滚轮的轴线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杆和转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与滚轮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后,使得各方向的弹簧的压缩方向可随着滚轮的滚动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使得滚轮在滚动时弹簧始终能够对滚轮滚动产生的振动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进而使得弹簧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弯曲形边。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壁上同轴设置有第一挡环,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的一端的端面抵紧所述第一挡环,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壁上同轴设置有第二挡环,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的一端的端面抵紧所述第二挡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两端面分别抵紧在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上,使得弹簧在承受压力时更加稳定,不易与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发生相对滑移。可选的,所述弹簧沿其长度方向套设有橡胶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外套设橡胶套后减缓了弹簧的氧化速度,使得弹簧不易生锈,弹簧的弹性系数不易因为生锈而减小,同时使得弹簧不易因为生锈而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卡死,既方便后续弹簧的拆卸更换,也提高了弹簧的使用寿命。可选的,所述轮架包括呈水平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架竖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多块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呈竖直,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相对的两块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安装板可围合呈一个密封的具有下开口的盒状腔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盒状腔室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可对滚轮进行遮挡,使得在日常使用时滚轮及其上的机构不易被外界的杂物砸坏。可选的,与所述转轴连接且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块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滚轮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将第二安装板从第一安装板上拆下后,即可对滚轮进行更换维修。可选的,所述滚轮外套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及设置在其上的防滑纹可增加滚轮与污水池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滚轮在滚动时不易发生打滑。可选的,所述滚轮的侧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多根定位杆,所述橡胶圈的内侧壁上与所述定位杆一一对应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杆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杆配合嵌设在所述定位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杆配合嵌设到定位槽中后,滚轮在滚动时使得橡胶圈与滚轮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滑移。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滚轮与转轴之间通过弹簧悬挂连接,使得滚轮在滚动时产生的大部分振动会被弹簧缓冲吸收,减小了滚轮传递到转轴上的振动,进而减少了传递到支撑架及支撑梁上的振动,使得支撑架和支撑梁上的零部件不易被滚轮滚动时的振动振松脱落;2.工作人员将弹簧的两端分别旋转卡接在第一限位条和第二限位条上即可较方便地将弹簧安装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且弹簧不易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脱落;3.橡胶圈及设置在其上的防滑纹可增加滚轮与污水池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滚轮在滚动时不易发生打滑。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承重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弹簧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撑梁;2、支撑架;3、承重轮;31、轮架;311、第一安装板;312、第二安装板;32、滚轮;321、第二支撑杆;322、第二限位条;323、第二挡环;324、定位杆;4、转轴;41、第一支撑杆;42、第一限位条;43、第一挡环;5、弹簧;51、橡胶套;6、橡胶圈;61、防滑纹;62、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随动式反吊膜的减振机构,包括架设在圆形沉降池上的支撑梁(1),所述支撑梁(1)位于圆形沉降池的直径线上,所述支撑梁(1)的两侧上且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安装有多个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远离所述支撑梁(1)的一端上还安装有承重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轮(3)包括轮架(31)和滚轮(32),所述轮架(31)竖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2)远离所述支撑梁(1)的一端上,所述轮架(31)上水平转动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根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轴(4)的外侧壁与所述滚轮(32)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梁(1)可通过所述滚轮(32)做自转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动式反吊膜的减振机构,包括架设在圆形沉降池上的支撑梁(1),所述支撑梁(1)位于圆形沉降池的直径线上,所述支撑梁(1)的两侧上且沿其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安装有多个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远离所述支撑梁(1)的一端上还安装有承重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轮(3)包括轮架(31)和滚轮(32),所述轮架(31)竖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2)远离所述支撑梁(1)的一端上,所述轮架(31)上水平转动安装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根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轴(4)的外侧壁与所述滚轮(32)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梁(1)可通过所述滚轮(32)做自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动式反吊膜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的侧壁上与所述弹簧(5)一一对应周向间隔设置有多根呈圆柱形的第一支撑杆(41),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侧壁上螺纹环绕设置有第一限位条(42),所述弹簧(5)的一端配合卡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条(42)上;所述滚轮(32)的内侧壁上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一一对应周向间隔设置有多根呈圆柱形的第二支撑杆(321),所述第二支撑杆(321)的侧壁上螺纹环绕设置有第二限位条(322),且所述第二限位条(322)的螺旋方向与所述第一限位条(42)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配合卡接在所述第二限位条(3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随动式反吊膜的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1)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4)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撑杆(321)转动连接在所述滚轮(32)的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21)的转动平面均与所述滚轮(32)的轴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随动式反吊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伟继赵剡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至达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