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向流短程高效混凝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400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向流短程高效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表面贯穿连接有放药口,所述罐体一侧贯穿连接有输水管,所述罐体内活动插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外侧套接有抽把,所述罐体内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外侧套接有皮带,所述皮带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抽把内部设置有网洞,所述罐体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沉淀盒,第一出水管可将装置内部的液体侧向输出,先快速将罐体内部上部分的水分离出罐体,在通过第二出水管,将沉淀盒内的液体分离出罐体,减少了液体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向流短程高效混凝沉淀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沉淀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侧向流短程高效混凝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是指通过某种方法(如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聚集的过程,是水和废水处理工艺中的一种单元操作。混凝包括凝聚与絮凝两种过程。把能起凝聚与絮凝作用的药剂统称为混凝剂。凝聚主要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絮凝主要指脱稳的胶体或微小悬浮物聚结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水温对混凝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对混凝的影响程度,视混凝剂的品种而异。水中杂质的成分、性质和浓度和水力条件,沉淀是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不溶于反应物所在溶液的物质,现有混凝沉淀装置多数使用化学药剂将液体中的杂质凝成较大的固体状态并沉淀在装置底部之后排出。但是现有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一、在混凝化学药剂时,无法将化学药剂均匀混合在液体中,一部分化学药剂的残渣会沉淀在装置底部,直接排出到外界。二、液体输出量较少,有很大一部分液体随着装置底部沉淀的固体一起排出到装置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混凝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侧向流短程高效混凝沉淀装置,该混凝沉淀装置具有混凝均匀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向流短程高效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表面贯穿连接有放药口,所述罐体一侧贯穿连接有输水管,所述罐体内活动插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贯穿罐体,且贯穿所述罐体的连接板的端部套接有抽把,所述罐体内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外侧套接有皮带,所述皮带两端均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顶端与罐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内部设置有网洞,所述罐体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沉淀盒,所述罐体下表面安装有可拆卸的抽盖。优选的,所述罐体外侧设置有防锈层。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扇叶,且扇叶共设置有六个。优选的,所述罐体一侧贯穿连接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罐体下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二出水管。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管依次贯穿连接有防锈层和罐体,所述第二出水管依次贯穿有防锈层、罐体、沉淀盒。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管一端连接有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一端与第三出水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第一转杆、皮带和第二转杆,当电机开始工作时,电机带动第一转杆转动,第一转杆外侧套接的皮带开始旋转,皮带两端转动连接第二转杆也开始转动,两个第二转杆转动大大增强了装置的混凝效果,使化学药剂和液体混合的更加均匀,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2、本技术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第一出水管可将装置内部的液体侧向输出,先快速将罐体内部上部分的水分离出罐体,在通过第二出水管,将沉淀盒内的液体分离出罐体,减少了液体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罐体;2、连接板;3、第一转杆;5、放药口;6、防锈层;7、抽盖;8、电机;9、皮带;10、第二转杆;11、抽把;12、沉淀盒;13、第一出水管;14、第二出水管;15、网洞;16、扇叶;17、输水管;18、第三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侧向流短程高效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上表面贯穿连接有放药口5,罐体1一侧贯穿连接有输水管17,罐体1内活动插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贯穿罐体1,且贯穿罐体1的连接板2的端部套接有抽把11,罐体1内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8,电机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3,第一转杆3外侧套接有皮带9,皮带9两端均连接有第二转杆10,第二转杆10的顶端与罐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连接板2内部设置有网洞15,罐体1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沉淀盒12,罐体1下表面安装有可拆卸的抽盖7。本技术第一转杆3、皮带9和第二转杆10,当电机8开始工作时,电机8带动第一转杆3转动,第一转杆3外侧套接的皮带9开始旋转,皮带9两端转动连接第二转杆10也开始转动,两个第二转杆10转动大大增强了装置的混凝效果,使化学药剂和液体混合的跟家均匀,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本技术中,优选的,罐体1外侧设置有防锈层6。优选的,第一转杆3和第二转杆10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扇叶16,且扇叶16共设置有六个。优选的,罐体1一侧贯穿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3,罐体1下表面贯穿连接有第二出水管14。优选的,第一出水管13依次贯穿连接有防锈层6和罐体1,第二出水管14依次贯穿有防锈层6、罐体1、沉淀盒12。优选的,第一出水管13一端连接有第三出水管18,第二出水管14一端与第三出水管18连接。本技术第一出水管13和第二出水管14,第一出水管13可将装置内部的液体侧向输出,先快速将罐体内部上部分的水分离出罐体,在通过第二出水管14,将沉淀盒内的液体分离出罐体,减少了液体的浪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往罐体1内倒入化学药剂,通过输水管17往罐体1内加入混凝液体,打开电机8,电机8带动第一转杆3转动,第一转杆3外侧套接的皮带9开始旋转,皮带9两端转动连接第二转杆10由皮带9的旋转也开始转动,两个第二转杆10转动大大增强了装置的混凝效果,液体混凝后沉淀物将沉淀在沉淀盒12中,第一出水管13可将装置内部的液体侧向输出,先快速将罐体1内部上部分的水分离出罐体1,再通过第二出水管14将沉淀盒12内的液体分离出罐体1,液体将会从第三出水管18流出装置,当液体分离完毕后打开抽盖7将沉淀物从罐体1中取出,完成混凝沉淀。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向流短程高效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表面贯穿连接有放药口(5),所述罐体(1)一侧贯穿连接有输水管(17),所述罐体(1)内活动插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贯穿罐体(1),且贯穿所述罐体(1)的连接板(2)的端部套接有抽把(11),所述罐体(1)内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3),所述第一转杆(3)外侧套接有皮带(9),所述皮带(9)两端均连接有第二转杆(10),所述第二转杆(10)的顶端与罐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2)内部设置有网洞(15),所述罐体(1)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沉淀盒(12),所述罐体(1)下表面安装有可拆卸的抽盖(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向流短程高效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上表面贯穿连接有放药口(5),所述罐体(1)一侧贯穿连接有输水管(17),所述罐体(1)内活动插接有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贯穿罐体(1),且贯穿所述罐体(1)的连接板(2)的端部套接有抽把(11),所述罐体(1)内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3),所述第一转杆(3)外侧套接有皮带(9),所述皮带(9)两端均连接有第二转杆(10),所述第二转杆(10)的顶端与罐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2)内部设置有网洞(15),所述罐体(1)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沉淀盒(12),所述罐体(1)下表面安装有可拆卸的抽盖(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流短程高效混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外侧设置有防锈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耀亮张峰李冬陈虎赵武涵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绿缘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