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脊柱俯卧位手术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371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式脊柱俯卧位手术支架,包括:底座、充气式复位垫、支撑垫块、充气管与脚踩式充气泵,充气式复位垫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四个支撑垫块均滑动连接于底座,其中两个支撑垫块位于充气式复位垫的前侧方,另外两个支撑垫块位于充气式复位垫的后侧方,位于同侧的两个支撑垫块间隔设置,充气式复位垫与脚踩式充气泵通过充气管连接,充气式复位垫的顶部能呈半弧形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轻便易操作,相比较俯卧位拱桥垫等大型手术工具更容易搬运。在手术前可根据患者的身高、体型灵活调整支撑垫块与充气式复位垫的间距脊柱的胸腰段前凸角度可通过脚踩充气泵进行调整改变,手术者单人即可完成,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式脊柱俯卧位手术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充气式脊柱俯卧位手术支架。
技术介绍
在脊柱骨折的后路开放或微创手术中,患者体位是手术前准备工作的关键步骤,传统的方法是手术前放置俯卧位拱桥垫,但俯卧位拱桥垫多由金属材质做成,较为笨重不易搬动,操作复杂且有时会影响手术中的X线透视。因此设计一种简易操作方便的,手术中能够根据手术者的意愿,改变患者脊柱前凸角度体位的装置,从而辅助压缩骨折复位是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式脊柱俯卧位手术支架,能通过充气放气的方式改变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体位,辅助压缩性骨折椎体恢复高度。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充气式脊柱俯卧位手术支架,包括:底座、充气式复位垫、支撑垫块、充气管与脚踩式充气泵,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支撑垫块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其中两个所述支撑垫决位于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前侧方,另外两个所述支撑垫块位于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后侧方,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支撑垫块间隔设置,所述充气式复位垫与所述脚踩式充气泵通过所述充气管连接,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顶部能呈半弧形面。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表层为橡胶层。进一步地,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顶部表面呈颗粒磨砂状。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橡胶海绵底座。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垫块为矩形支撑垫块。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轻便易操作,相比较俯卧位拱桥垫等大型手术工具更容易搬运。2、在手术前可根据患者的身高、体型灵活调整支撑垫块与充气式复位垫的间距。3、脊柱的胸腰段前凸角度可通过脚踩充气泵进行调整改变,手术者单人即可完成,操作简单。4、本技术可作X线透视,无影响手术中透视的缺点。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充气式脊柱俯卧位手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支撑垫块靠近充气式复位垫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支撑垫块远离充气式复位垫的示意图。图4是图3是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充气式复位垫放气后与患者脊柱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充气式复位垫充气后与患者脊柱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手术者的脚踩着脚踩式充气泵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底座1;滑槽11;充气式复位垫2;支撑垫块3;充气管4;脚踩式充气泵5;踏板51;脊柱6;压缩性骨折位置61;手术者的脚7。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充气式脊柱俯卧位手术支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俯卧位拱桥垫不能调节患者体位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充气放气的方式便捷调节患者体位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通过脚踩式充气泵对充气式复位垫进行充气与放气,改变充气式复位垫的顶部的上凸与下凹,从而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体位;手术前,根据患者的身长,调整四个矩形支撑垫的间距,使压缩性骨折的脊柱位置处于充气式复位垫的中点。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充气式脊柱俯卧位手术支架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包括:底座1、充气式复位垫2、支撑垫块3、充气管4与脚踩式充气泵5,所述充气式复位垫2的底部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支撑垫块3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底座1上开设有滑槽11,支撑垫块放置于滑槽内,支撑垫块3能在滑槽11中前后左右移动;其中两个所述支撑垫块3位于所述充气式复位垫2的前侧方,另外两个所述支撑垫块3位于所述充气式复位垫2的后侧方,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支撑垫块3间隔设置。手术者在手术前就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体型调整各个支撑垫块3的前后左右距离,放置在脊椎发生压缩性骨折位置61的附近,便于辅助复位;而充气式复位垫2的顶部就用于抵住俯卧位患者的脊柱6的胸腰段的压缩性骨折位置61的腹部。所述充气式复位垫2与所述脚踩式充气泵5通过所述充气管4连接,所述充气式复位垫2的顶部能呈半弧形面。脚踩式充气泵5就现有产品,手术者的脚7多次踩压所述脚踩式充气泵5的踏板51,脚踩式充气泵5就对充气式复位垫2进行充气;充气过程中,充气式复位垫2的顶部不断凸起,呈现半弧形面,向上顶起患者的将要手术的部位,使产生压缩性骨折的脊柱胸腰段的前凸减少,从而增长该脊柱胸腰段后方的间隙,便于手术时显露地植入椎弓根螺钉。当手术者的脚7长时间持续踩下所述脚踩式充气泵5的踏板51,充气式复位垫2就呈持续放气状态,充气式复位垫2的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中凹形状,使脊柱的前凸增大,达到辅助脊柱6的压缩性骨折复位的作用。所述充气式复位垫2的表层为3cm厚的橡胶层。所述充气式复位垫2的顶部表面呈颗粒磨砂状,即接触患者的一面为颗粒磨砂状,防滑且舒软。所述底座1为5cm厚的60cm*80cm的橡胶海绵底座1,不易滑动且不易下陷。所述支撑垫块3为矩形支撑垫块3。四个矩形支撑块规格为10cm*10cm*20cm。本技术的充气式脊柱俯卧位手术支架具有操作简便、搬运轻松、灵活改变患者体位等优点,并能够在脊柱6骨折手术中大范围运用,前景广阔。本实作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操作如下:根据脊柱的生物力学和“三柱”理论,脊柱结构的完整及周围肌群的正常肌力共同维持着脊柱的稳定,胸腰椎脊柱在发生压缩性骨折后,其完整的软组织,可借助骨折复位,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前纵韧带的充分伸展可提供足够的过伸整复矫正力,脊柱的过伸运动可有效地整复骨折、脱位、后凸畸形,恢复生理弯曲和椎体高度。大体操作:1、手术前,根据患者的身长,调整四个矩形支撑垫的间距,使压缩性骨折的脊柱位置处于复位垫中点;2、手术中,手术者通过脚踩式充气泵5进行充气,使充气式复位垫2的顶部凸起,从而脊柱胸腰段的前凸变小,脊柱后方结构间隙变大,便于在患者显露脊柱胸腰段的后方结构后置入椎弓根螺钉;3、手术者持续脚踩所述脚踩式充气泵5,充气式复位垫2开始放气,其顶部下凹,从而脊柱前凸增大可使压缩椎体前纵韧带紧张从而达到辅助复位的目的;4、手术结束后,充气式复位垫2放气缩小,归纳储存,无需占用太大空间。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式脊柱俯卧位手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充气式复位垫、支撑垫块、充气管与脚踩式充气泵,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支撑垫块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其中两个所述支撑垫块位于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前侧方,另外两个所述支撑垫块位于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后侧方,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支撑垫块间隔设置,所述充气式复位垫与所述脚踩式充气泵通过所述充气管连接,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顶部能呈半弧形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式脊柱俯卧位手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充气式复位垫、支撑垫块、充气管与脚踩式充气泵,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支撑垫块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其中两个所述支撑垫块位于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前侧方,另外两个所述支撑垫块位于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后侧方,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支撑垫块间隔设置,所述充气式复位垫与所述脚踩式充气泵通过所述充气管连接,所述充气式复位垫的顶部能呈半弧形面。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恩毅潘伟坤陈康尧陈国龄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州市职业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