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23630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3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包括左套筒、右套筒、左握把、右握把、连接件、左系紧件及右系紧件;左握把固于左套筒内;右握把固于右套筒内;连接件连于左套筒与右套筒间;左系紧件固至左套筒外壁;右系紧件固至右套筒外壁。效果:左套筒适于左手伸入,左握把适于左手手握,右套筒适于右手伸入,右握把适于右手手握,左系紧件适于系紧左手手腕,使得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左手不易从左套筒拿出,右系紧件适于系紧右手手腕,使得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右手不易从右套筒拿出,使得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左右手能被很好固定,能稳定其上肢不会乱动,抑制其残存的病理反射,以便于配合医生对其进行康复诊疗,使得检查诊疗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非标器材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临床上,手足徐动型脑瘫是指由于脑基底区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或运动失调,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就无效运动增加。患者四肢和躯干肌张力强度和性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自主运动,部分患者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头、颈、躯干、四肢自发扭转。对于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因不自主、不协调的上肢无效运动及病理反射的残存严重影响医生检查与康复治疗时的配合、头颈躯干的稳定。因此,如何固定好双上肢,抑制残存的病理反射,配合康复诊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左套筒、右套筒、左握把、右握把、连接件、左系紧件及右系紧件;所述左套筒与所述右套筒沿前后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左握把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左套筒内;所述右握把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右套筒内;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左套筒与所述右套筒之间;所述左系紧件连接端固定至所述左套筒外壁;所述右系紧件连接端固定至所述右套筒外壁。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优选地,所述左套筒内左壁向左开设有一左卡槽A,所述左套筒内右壁向右开设有一左卡槽B;所述左握把左右两端对应卡固于所述左卡槽A及所述左卡槽B;所述右套筒内左壁向左开设有一右卡槽A,所述右套筒内右壁向右开设有一右卡槽B;所述右握把左右两端对应卡固于所述右卡槽A及所述右卡槽B。优选地,所述左套筒外及所述右套筒外均包覆有一软胶护套或一棉质护套。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左连接管、右连接杆及调节螺栓;所述左握把为中空结构;所述左连接管向右固于所述左套筒右侧外壁,其左端伸入所述左套筒右侧外壁而与所述左握把右端连通固定;所述右连接杆向左固于所述右套筒左侧外壁,其右端伸入所述右套筒左侧外壁而与所述右握把左端连接固定;其左端伸入所述左连接管;所述调节螺栓穿设于所述左连接管外,其内端抵至所述右连接杆外壁;当拧松所述调节螺栓时,所述右连接杆的伸出所述左连接管外的长度可调,以使所述左套筒与所述右套筒之间间距可调。优选地,所述右连接杆外壁沿左右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调节螺栓内端可旋入任一所述固定孔内,以锁紧固定所述左连接管与所述右连接杆。优选地,还包括一左盖帽及一右盖帽;所述左盖帽可拆拿的盖合于所述左套筒后端外;所述右盖帽可拆拿的盖合于所述右套筒后端外。优选地,还包括适于夹固至儿童推车座位前上方倒U型扶手架的两夹持件;其中一所述夹持件向下可拆卸式固设于所述左连接管底部,另一所述夹持件向下可拆卸式固设于所述右连接杆右端底部。优选地,每个所述夹持件均包括前卡环、后卡环、竖向设于相应前卡环上部的前上连接耳、竖向设于相应前卡环下部的前下连接耳、竖向设于相应后卡环上部的后上连接耳、竖向设于相应后卡环下部的后下连接耳、上蝶形螺栓、下蝶形螺栓及上连接头;所述前卡环与所述后卡环相对设置;所述前上连接耳前端面开设有贯穿其后端面的前上固定孔,所述后上连接耳前端面开设有贯穿其后端面的与所述前上固定孔位置相对的后上固定孔;所述前下连接耳前端面开设有贯穿其后端面的前下固定孔,所述后下连接耳前端面开设有贯穿其后端面的与所述前下固定孔位置相对的后下固定孔;所述上蝶形螺栓螺纹旋接于所述前上固定孔与所述后上固定孔;所述下蝶形螺栓螺纹旋接于所述前下固定孔与所述后下固定孔;所述上连接头固设在所述后上连接耳上端或所述前上连接耳上端;所述左连接管底部向下固设有一左螺头,所述右连接杆右端底部向下固设有一右螺头;其中一所述夹持件的上连接头螺纹连接至所述左螺头,另一所述夹持件的上连接头螺纹连接至所述右螺头。优选地,所述前卡环内壁及所述后卡环内壁均粘设有一层软胶护垫。优选地,所述左系紧件及所述右系紧件均为扁平系紧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在具体实施时,所设置的左套筒适于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左手伸入,所设置的左握把固于所述左套筒内,适于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左手手握,所设置的右套筒适于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右手伸入,所设置的右握把固于所述右套筒内,适于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右手手握,所设置的左系紧件适于系紧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左手手腕,使得其左手不易从所述左套筒拿出,所设置的右系紧件适于系紧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右手手腕,使得其右手不易从所述右套筒拿出,如此,即使得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左右手能被很好的固定,使得能够稳定其上肢不会上下交错乱动,抑制其残存的病理反射,以便于配合医生对其进行康复诊疗,使得检查诊疗省时省力,同时,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左右手被固定后,其左右手对应抓取所述左握把及所述右握把,使得其心理踏实不易产生恐惧感,且手足徐动型脑瘫儿童左右手被固定后,也不影响其手掌的局部活动,使得其不易产生抗拒心理,使得能很好的配合医生做检查,从而,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技术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在去掉所述左系紧件及所述右系紧件时的前视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二中,本技术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中,本技术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的分解图;图5是实施例三中,本技术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三中,本技术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的分解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附图标号: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1000;左套筒10;左卡槽A101;左卡槽B102;右套筒20;右卡槽A201;右卡槽B202;左握把30;右握把40;连接件50;左连接管501;左螺头5011;右连接杆502;固定孔5021;右螺头5022;调节螺栓503;左系紧件60;右系紧件70;左盖帽80;右盖帽90;夹持件100;前卡环1001;后卡环1002;前上连接耳1003;前上固定孔10031;前下连接耳1004;前下固定孔10041;后上连接耳1005;后上固定孔10051;后下连接耳1006;后下固定孔10061;上蝶形螺栓1007;下蝶形螺栓1008;上连接头100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套筒、右套筒、左握把、右握把、连接件、左系紧件及右系紧件;/n所述左套筒与所述右套筒沿前后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左握把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左套筒内;所述右握把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右套筒内;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左套筒与所述右套筒之间;所述左系紧件连接端固定至所述左套筒外壁;所述右系紧件连接端固定至所述右套筒外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套筒、右套筒、左握把、右握把、连接件、左系紧件及右系紧件;
所述左套筒与所述右套筒沿前后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左握把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左套筒内;所述右握把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右套筒内;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左套筒与所述右套筒之间;所述左系紧件连接端固定至所述左套筒外壁;所述右系紧件连接端固定至所述右套筒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套筒内左壁向左开设有一左卡槽A,所述左套筒内右壁向右开设有一左卡槽B;所述左握把左右两端对应卡固于所述左卡槽A及所述左卡槽B;
所述右套筒内左壁向左开设有一右卡槽A,所述右套筒内右壁向右开设有一右卡槽B;所述右握把左右两端对应卡固于所述右卡槽A及所述右卡槽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套筒外及所述右套筒外均包覆有一软胶护套或一棉质护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左连接管、右连接杆及调节螺栓;
所述左握把为中空结构;
所述左连接管向右固于所述左套筒右侧外壁,其左端伸入所述左套筒右侧外壁而与所述左握把右端连通固定;
所述右连接杆向左固于所述右套筒左侧外壁,其右端伸入所述右套筒左侧外壁而与所述右握把左端连接固定;其左端伸入所述左连接管;
所述调节螺栓穿设于所述左连接管外,其内端抵至所述右连接杆外壁;
当拧松所述调节螺栓时,所述右连接杆的伸出所述左连接管外的长度可调,以使所述左套筒与所述右套筒之间间距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定小儿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杆外壁沿左右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调节螺栓内端可旋入任一所述固定孔内,以锁紧固定所述左连接管与所述右连接杆。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陈艳琳余婉燕张燕娜陈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